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吳人壽直面“流動性質疑” 未來能否“高質量成長”?

《投資者網》胡朝輝

成立7年的東吳人壽已將2018年至2020年確定為“價值成長期”,而將2021年之後確定為“高質量發展期”。

在經歷了2018年經營虧損、退保金爆增之後,東吳人壽終於以一份靚麗的一季報兌現了“價值成長”的誓言。

根據財報,東吳人壽2019年一季度總業務收入28.4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4%,其中新單規模20.72億元,實現利潤1.71億元,償付能力充足率達203%,比上年末提升18個百分點。

資料顯示,自2012年成立以來,東吳人壽僅於2015年盈利1億元,其余年份均為虧損。截至2018年年底,東吳人壽累計虧損逾10億元。

對此,東吳人壽方面表示,按照壽險行業經營規律,壽險公司從成立之初一般要經歷一段時期的虧損期,再逐步邁過盈虧平衡點進入盈利期。東吳人壽自2012年成立以來也經歷了虧損期,但近年來虧損額正在逐步縮小,公司將邁過盈虧平衡點走向盈利周期。

2018年保險業務下降63.23%

根據東吳人壽日前披露的2018年財報,其2018年保險業務收入18.94億元,較2017年同比下降了63.23%,全年虧損1.78億元。而退保金則從2017年的0.28億元增至39.34億元,增加100多倍,其中個人壽險的退保金從2017年的0.26億元漲到39.29億元。

對此,東吳人壽方面表示,公司2018年退保金增加,是2016年銷售的中短存續期銀保產品到期集中給付所致。公司對此提前做好了計劃安排,一切運營正常。

除經營虧損和退保金暴增外,東吳人壽一度還被爆出面臨流動性風險。

今年4月8日,東吳人壽曾發布公告稱,將與蘇州銀行開展同業拆借業務,融入短期資金,融資餘額不超過7.5億元。

事實上,早在2019年1月下旬,東吳人壽就已通過《關於和蘇州銀行開展7.5億元信貸合作的議案》。

此外,對東吳人壽和蘇州銀行之間的特殊關係也一度引起市場猜測。從股權關係來看,東吳人壽的3家股東——蘇州國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分別持有蘇州銀行10%、6.5%、6%的股權,因此東吳人壽與蘇州銀行構成關聯交易。

對此,東吳人壽方面坦承,公司與蘇州銀行開展融資,構成關聯交易,已按照相關規定和程序履行了相關手續,一切依法合規。公司與蘇州銀行開展短融,是金融機構之間普通的市場融資業務。目前公司與蘇州銀行無融資餘額。

東吳人壽方面還表示,公司與蘇州銀行同屬蘇州市屬國有金融企業,相互之間保持著良好的業務合作關係,今後將尋求更廣範圍和更大空間的互利共贏合作。

價值轉型效果初顯

根據東吳人壽最新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03.46%。與上季度末相比,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提高了17.78%。

東吳人壽方面表示,2019年一季度公司價值轉型成效初顯。一方面,業務發展開局良好,一季度實現總業務收入28.40億元,同比增長64%;完成新單規模20.72億元,同比增長88%。另一方面,盈利能力初步顯現,一季度公司實現1.71億元利潤。公司經營持續改善使得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有所提高。

針對東吳人壽一季度取得的1.71億元淨利潤,東吳人壽方面認為主要原因有:一是以“內涵發展、價值成長”為主線的價值轉型深入推進,公司高質量期繳業務較快發展,業務結構不斷改善,業務發展質量持續向好;二是公司強化效益導向,開展精細化管理,降本節支;三是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抓住資本市場機會合理開展資金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投資收益。

其實,早在成立之初,東吳人壽就擬定了“五年盈利、八年上市”的宏偉規劃。

東吳人壽方面對此解釋說,公司2018年開始實施以“內涵發展、價值成長”為主線的全面價值轉型,強調價值先導,注重效益優先,努力增強內生動力和盈利能力。目前,公司價值轉型正不斷走向深入,公司經營形勢不斷向好,盈利基礎正在不斷夯實。

根據東吳人壽6月19日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東吳人壽將公司成立之初至2021年近10年時間劃分為了三個發展階段,即2012年至2017年突出“強基礎、上水準、創特色”的“創業起步期”;2018年至2020年突出“內涵發展、價值成長”的“價值成長期”和2021年後的“高質量發展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