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泡麵的逆襲:被恆指踢群兩年後 康司機市值重返千億

  2016年9月,方便麵與飲料巨頭康司機控股(00322.HK)被剔除出恆生指數成份股。在此前的兩年間,該股股價持續下跌,市值一度從1200億港元跌至400億港元下方。

  而令市場刮目相看的是,在被剔除出恆指成分股後,康司機“知恥後勇”,股價出現大幅回升。在今年二季度滬深港三地市場經歷“至暗時刻”時也走出逆勢行情。

  截至今日(7月2日)收盤,該股市值已經重返千億港元上方,成為年內港股漲幅最好的消費類公司。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公司配合消費更新趨勢,大力更新產品線、提升產品健康水準和提升自身形象,是股價上演“大V型反轉”的重要原因。

  康司機控股近年走勢

  股價上演大逆襲

  康司機,堪稱中國快速消費品產業龍頭,其產品可謂家喻戶曉。

  康司機控股曾是港股中最富成長性的股票之一。

  據萬得數據,在2011年之前的10年,康司機股價上漲超過20倍。然而,經過了逾三年的橫盤,該股股價從2014年8月的21.3港元附近開始了長達兩年的下跌,至2016年中一度跌至6.24港元階段低位。市值由2014年的1200億港元直接跌破400億港元,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雪上加霜的是,在市值大幅縮水後,2016年9月該股又被剔除出恆生指數成份股。剔除出成份股,不僅會導致很多指數型基金將其移出配置標的名單,而且對市場投資者的信心也是一個明顯的負面信號。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從該股遭剔除出恆指成分股至今,股價並未如市場預期一般進一步走低,而是由6.3港元附近強勢攀升至今年6月27日的最高18.88港元,走出了一個令人目瞪口呆的“大V型反轉”。即使在今年二季度滬港深三地市場都受外部因素拖累,經歷“至暗時刻”,該股也表現出持續的強勢,逆勢走出獨立的上漲行情。

  5月28日,康司機控股公布的一季度業績公告顯示,今年首季度公司實現收益人民幣150.4億元,按年增長5.91%;毛利率上升至29.66%;期內錄得股東應佔淨利潤達到7.12億元,按年大增64.26%,此後股價跳空高開,連續上行,盤中最高達到18.88港元,創造了2015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截至7月2日收盤,康司機控股股價收於18.2港元,市值再次回到千億港元上方,最新總市值1022億港元。

  恆生指數年初至今跌幅3.22%,康司機控股年內漲幅達到21.08%。

  康司機控股(黃色)與恆生指數走勢對比

  布局消費更新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康司機股價強勢,與行業消費更新有直接關係。

  2014年開始,康司機業績出現明顯下滑。行業競爭對手“統一”也未能幸免。直接原因是,人口結構和消費偏好發生根本性變化,對方便麵的需求大減。此外,外賣市場由2013年的人民幣42.3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715.8億元,也給方便麵市場帶來沉重打擊。

  康司機及時順應消費更新做出產品線更新,將公司的盈利再一次拉了上來。

  一季度財報顯示,康司機目前四大產品組合——方便麵、飲品、方便食品及其他類別中,方便麵銷售額為人民幣63.08億元,同比增長8.55%,期內佔集團總銷售額約42%;飲品期內實現銷售額83.51億元,同比增長4.62%,佔集團總銷售金額比例與上年同期持平為56%。這兩大主營業務模塊漲勢亮眼,而在成長最快的方便麵業務中,又倚重容器面和高價袋面的銷售增長。當中容器面銷售額增長了6.91%,高價袋面則增長16.77%。目前旗下方便麵產品線已經超過260多個品種,在2016年之後,公司高價產品線5元甚至7元方便麵開始更多的出現在超市的貨架上。

  體育行銷拉動、資產輕量化發展、銷售管道的線上線下全方位鋪開,也為康司機的業績及股價增長貢獻了不小的力量。

  自2015年起康司機投資3億元建造了世界最大的FD冷凍乾燥工廠,用安全可靠的先進航天科技鎖住純淨無汙染蔬菜的鮮甜與高品質肉類的營養,提升了產品的營養健康水準。與此同時,康司機的行銷也在不斷發力,通過打體育牌,康司機面館開到了世界主要體育賽事的現場,從而全面更新自身的品牌形象。

  國泰君安近日研報表示,康司機控股為了重新奪回瓶裝水市場份額,正大力進軍高端礦泉水市場。此外,公司正在提高其廣告費用支出,並利用新媒體加強與年輕消費者的聯繫。而日前大火的“創造101”正在為康司機取得巨大的關注度。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指出,方便麵行業2017年來回暖,高端化趨勢將推動行業零售規模平穩增長。預計方便麵行業未來增長將主要由結構更新與新品類開發推動,看好高端化趨勢下行業整體利潤率的提升。預計康司機控股2018、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7.7%、13.2%。

  事實上,消費更新對於低端消費品市場的衝擊是巨大的,A股市場上眾多曾經的行業龍頭公司都面臨如同康司機控股此前的尷尬。從康司機控股這輪漂亮的逆襲可以看出,順應消費更新,積極進行產業和產品結構更新,增強管道力量,尋求多元化發展,是低端消費品市場未來的求生之路。

責任編輯:郭春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