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能忘記的貓耳洞

(文章來源:兵工科技)

戰士們在沒有戰鬥的日子駐守貓耳洞,探出頭來放鬆一下

自1979年3月5日對越自衛反擊戰主要戰事結束後,整個80年代期間,中越邊境不時發生交戰,特別是兩山輪戰期間,我軍部隊駐守前線陣地,有時一守就是十幾天甚至幾個月,為了很好地隱蔽自己,戰士們因地製宜挖掘了很多工事,小的僅可一人藏身,大的可以容下三五人,因在溝壕、土坡的側壁掏挖而成,內部太空與貓耳朵形狀相似,而被戰士們俗稱為“貓耳洞”。

對那些參加過對越反擊作戰的人來說,“貓耳洞”既是駐守一線陣地期間防身隱蔽的臨時居所,也是可以直接發起進攻或防禦戰鬥的陣地,在這裡戰鬥和生活,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作為臨時居所的貓耳洞,內部太空狹小逼仄,進出必低頭,站立必彎腰,即便躺下了也要屈胳膊蜷腿,如同受刑一般,那種憋悶的滋味不是一般人都能夠體會到的。洞內的陰暗潮濕更是難以盡述。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溫度高,濕度大,衣物霉爛,食品變質,被褥幾可擰出水滴。尤其進入雨季後,陰雨連綿不斷,加之貓耳洞地勢低窪,入口狹窄,貓耳洞內積水滿地,有時水深竟然漫過膝蓋,無法蹲坐,躺下休息片刻更是奢望。戰士們只好把用過的彈藥箱壘成平台,用來支撐極度疲乏的身體,輪流坐在上面稍作休息,權作困苦煎熬中的享受。單獨的潮濕悶熱倒也能咬牙忍受,洞內汙濁不堪的空氣,黴菌味汗酸味,夾雜著說不出名堂的腥臭味,幾乎置人於窒息;更為可怕的是各種熱帶昆蟲的瘋狂侵襲,蠍子、蜈蚣,惡毒的蚊蠓專門襲擊虛脫發黃的皮膚,被叮咬處眨眼間腫脹起包,遇水發炎,潰瘍腐爛,不時流出膿液,疼痛鑽心。

野戰醫院醫護人員前往貓耳洞為戰士們講解醫療衛生常識

長時間的穴居生活,使人的身體承受力達到臨界點,各種希奇古怪的病都有,特別是爛襠,最普遍,貓耳洞人幾乎沒有不爛襠的。因為沒有水和條件洗澡,加上洞內長期潮濕,戰士們貼身的棉內褲穿在身上變得又厚又硬,走起來老是摩擦襠部,幾乎所有男同志都因為穿它,在行動時磨破那個地方。起初大家不好意思說,直到後來有些同志到衛生隊看,才發現問題很嚴重:因為在破損的地方沒有很好清理衛生,多數已經發炎,嚴重的是多在陰囊處。癢了就用手去撓,想控制都不行,結果一撓就破,破了就出水,非常痛。最後,戰士們乾脆脫掉短褲,全身上下不穿衣服,時間一長,大家彼此也見怪不怪了。

作為戰鬥堡壘的貓耳洞,守在其內的戰士們,在戰鬥緊張的時候每天抗擊敵人幾次十幾次的進攻,戰鬥中,炮彈將貓耳洞炸塌,戰士們血濺洞壁,誓死堅守,做到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當戰士們飲彈犧牲,或者身負重傷,而又一時無法撤下陣地時,也只能在逼仄的貓耳洞裡流盡最後一滴血,如此暗無日光的半席之地,便成為烈士們最終告別世界,告別戰友的“太平間”。

儘管生活和戰鬥條件如此艱苦,身在貓耳洞內的我軍戰士們還是保持著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大家互相鼓勵,真正把自己化為了集體的一份子,每個人會自覺地把最後一塊壓縮乾糧留給戰友,把最後一滴水留給戰友,心甘情願地把生留給戰友,把死留給自己,表現出了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

戰士們收到後方來信是最開心的事情

前線戰場上戰士們在貓耳洞戰鬥和生活的事跡,經新聞報導傳回國內後,激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戰士們舍生忘我的精神極大震撼了身處後方置身和平環境下的各行各業的人們,向前線指戰員學習,發揚貓耳洞精神,成為全社會上下的一致行動。

如今人民軍隊的戰士們,依然有很多人常年駐守在祖國的邊疆,無論所在之地是酷暑還是嚴寒,戰士們都有合適的製式服裝和裝備,駐地生活和訓練條件早已今非昔比,然而在今天乃至於今後,貓耳洞這段往事和這種精神仍然值得我們重溫和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