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巴恩斯進MLB名人堂遭質疑 6屆全明星真的是“走後門”嗎?

騰訊體育12月12日訊 近日,MLB名人堂資深委員會(Veterans Committee)選拔了哈羅德-巴恩斯(Harold Baines)李-史密斯(Lee Smith)進入名人堂。史密斯的能力可以服眾,但巴恩斯長期以來被認為沒達到名人堂級別,他竟然入選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

車到山前還有路 進名人堂可以“走後門”?

資深委員會有個非常拗口冗長的全名:棒球名人堂鑒別教練、裁判、專業人員和長期退役球員遺珠委員會(National Baseball Hall of Fame Committee to Consider Managers, Umpires, Executives and Long-Retired Players),翻譯成人話就是:該委員會負責從那些在常規投票中被BBWAA忽略的棒球人士中挑出他們認為夠格的人進入名人堂。

大多數情況下,進名人堂要靠BBWAA點頭,這個組織全名美國棒球作者協會(Baseball Wri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任何在大聯盟打滿10年的球員退役5年後可以進入該協會的名人堂票選,每年選舉一次,票數達到75%即入名人堂,若不足5%或10年內沒有被選上則就此退出。那些沒有得到BBWAA親睞的人如果還想進入名人堂,就必須爭取到資深委員會的垂青了。這一次他們選中了巴恩斯和史密斯。

周一下午,當兩位棒球最高殿堂的新成員在講台前領取他們嶄新的名人堂球衣和球帽時,史密斯把紐扣系錯了,這樣他球衣一邊的“名人”比另一邊的“堂”低了2英寸。巴恩斯給逗得哈哈大笑,史密斯自己也樂了。這個場合本該是用來提醒觀眾,哦,這是兩位非常有能力、有成績、在BBWAA的候選名單中待了很久的值得讓資深委員會送他們進名人堂的退役球員。可是他倆的表現多少讓人有些認真不起來,尤其是巴恩斯。

橫比豎比都不如 巴恩斯何德何能被選中?

史密斯生涯累計478救援,歷史上僅次於馬裡安諾-李維拉(Mariano Rivera)與特雷弗-霍夫曼(Trevor Hoffman),生涯18個賽季7度入選全明星,5次在賽揚票選進入前五,生涯累計自責分率3.03,三振率8.7——這在他活躍的時期是非常高的數字。以這樣的水準,史密斯沒有通過正常管道被選進去情有可原,但“開後門”進名人堂也說得過去。畢竟在史密斯活躍的年份,終結者的認同度不像現在那麽高,時代在變,如今李維拉和霍夫曼都在名人堂了,史密斯跟著沾光沒毛病。

但巴恩斯呢?生涯共入選6次明星賽,累積2866支安打,384轟,1628打點,通算攻擊指數0.820,在他的巔峰時期多次單季攻擊指數超過0.9。這些數字並不簡單,但距離大多數名人堂成員來說多少有些差距,當年BBWAA沒管他真的是再正常不過了。

最關鍵的因素是,巴恩斯職業生涯大多數時候是以指定打擊的身份登場,他有防守紀錄的場次為1042場,而指定打擊的場次為1643場。指定打擊一方面意味著球員在防守端不能做出貢獻,另一方面防守工作的減少意味著可以更專注於打擊,相較其他野手無異於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如果受了那麽多“照顧”還打不出歷史級成績,這說服力就很著急了。

更何況歷史上確實有這麽一號人物。西雅圖水手名宿,當年和鈴木一朗同屬水手2001賽季116勝之旅的重要成員埃德加-馬丁內斯(Edgar Martinez)被公認為史上最強指定打擊,生涯累積2247安打,309轟,1261打點,攻擊指數0.933。馬丁內斯在場次數上不及巴恩斯,但是打擊水準遠高於後者,兩人生涯的勝利貢獻值上,馬丁內斯以68.4遙遙領先於巴恩斯的38.7。

可是,馬丁內斯就因為大多數時候是擔任指定打擊(參與防守590場,指定打擊1403場),很多專家據此認為他不能和那些跟他打擊水準差不多的球員一塊進名人堂。馬丁內斯在BBWAA投票了好幾次都沒達到75%的及格線,搞得水手每年給他拉票成了例行公關活動。

再來看看史密斯,他在BBWAA的評選名單中待了15年(當時的最久期限,現在改為10年),直到2017年被剔除出名單前,他的得票率從未低於29.9%,也從未超過50.6%。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態對於史密斯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煎熬,但也能反映出他還是得到了相當多的承認。巴恩斯只在投票名單裡存在了4年,別說和馬丁內斯比較,即便是和史密斯比他也差太遠了,但兩人竟然成為了名人堂的“同期生”,這多少讓人覺得突兀。

所以說,我們是不是得好好問問,巴恩斯憑什麽被資深委員會給選進去了呢?

看實力還是談感情 資深委員會評選有沒有譜

資深委員會的12名成員對史密斯的投票是一致通過的,對巴恩斯則是將將好。這個結果毫無因為引發了軒然大波,不少長期關注名人堂的球迷和專業人士非常憤怒到被冒犯了——就因為一打睜眼瞎的人把那麽多專業記者十幾年的精挑細選給推翻了?對於巴恩斯的投票實際上意味著名人堂的門檻大大降低,很多人都可以進得去,這真的是得罪了一大把人。

喬-托瑞球員時期在大聯盟摸爬滾打十八載,他在1971年榮膺MVP,那個賽季他交出了230支安打,0.363的打擊率,24轟137打點。退役後為了進名人堂,他苦苦等待15年而無果,最後還是靠著擔任教練時取得的成績被入選。現在是資深委員會成員之一的托瑞說道:“當我看待一名球員時感受是不同的,我會想到他們非常難熬地被逐出了候選名單,這讓我不想在一碗水端平的遊戲中面對他們。棒球應該超越這些局限,哈羅德在演講中的一句話很振奮人心,他說‘我不是為了進名人堂打球的,我是為了我的工作。’”

資深委員會的選舉考慮的或許比BBWAA那些記者們想到的要多。或許我們也不能直截了當地批評委員會做錯了,但他們恐怕有太重的同病相憐情結。如果這12名評委考察一名球員是否應當進入名人堂不是靠檢視那些基礎因素,比如可靠性、成就、持久性等等,而是採用一些難以捉摸的“超然”標準,那他們可能在選拔過程中沒有什麽需要仔細推敲的內容,拍拍腦袋大概就行。

事已至此,巴恩斯明年七月將會與最新一批BBWAA選拔出來的名人堂成員在庫伯鎮接受表彰。而他的入選帶來的長期後果就沒那麽簡單明了,一個人如果入選了名人堂卻不夠格,那麽伴隨他的爭議會像他在名人堂的銘牌一樣,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

(兩好兩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