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私募基金遭遇三道坎:託管廢廢、備案緩緩、募集涼涼

  來源:尋瑕記

  摘要:

  阜興系私募停擺、實控人跑路後,百億私募全線下調管理費、知名私募單隻產品僅募得幾百萬元、多家私募公司倒閉、清盤。備案難,募集難,託管難,成為私募基金的三道坎。

  本文來源於尋瑕記,原文標題《廢廢 緩緩 涼涼|私募基金的三道坎》。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邊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幾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

  阜興事件:被放大的蝴蝶效應

  6月27日,意隆財富爆雷就是一隻翩翩的黑蝴蝶,席卷了4家私募基金、近萬名投資人的350億資金;在這個火熱的夏天,私募基金行業卻感受到陣陣寒意,備案、託管、募集三道坎兒的重重壓力下,還要高呼“萬稅萬萬稅!”

  2018年,私募基金如籠中困獸,受到一系列的政策調控。“其他類”風光難再,“類借貸”被打得落花流水,“雙GP”告別基金舞台。

  內外交困中,百億私募全線下調管理費、知名私募單隻產品僅募得幾百萬元、多家私募公司倒閉、收縮、清盤、裁員……

根據中基協的私募基金月報,截至2018年7月底,私募基金總規模為12.79兆元。根據中基協的私募基金月報,截至2018年7月底,私募基金總規模為12.79兆元。

  證券類私募規模延續滑坡態勢,7月底規模2.41兆元,較上月減少4.97%,連續6個月縮水。股權創投類私募也出現了增速放緩的態勢。

  託管廢廢:一千個拒絕的理由

  阜興系私募停擺、實控人跑路後,部分投資人無奈走向維權之路。去報案,警察機構表示有牌照的基金公司,無法立案;寫請願書,中基協、證監會、銀保監會等各路監管收效甚微;拉橫幅,聚集在託管銀行門前,意外引發了中基協和中銀協關於託管職責的大討論。

  這場跨監管的討論上至基金法的擴大適用,下至託管合約的職責邊界,最終鍋是誰的沒人知道,基金託管業務廢了。

  中基協認為,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無法正常履行職責的情況下,託管銀行要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約的約定,切實履行共同受託職責,通過召集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和保全基金財產等措施,盡最大可能維護投資者權益。

  中銀協反手就是兩篇署名文章,首席法律顧問卜祥瑞稱“銀行託管私募基金權責清晰依法依約不承擔共同受託責任”,巴曙松進一步呼籲“合理界定託管機構的職責範圍,促進資產管理業務鏈的良好合作”

  中基協一看要輸,在契約型基金產品強製託管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託管機構出具意見書,對基金的投資範圍、產品結構、底層協定、募集安排等進行核實並發表意見。

  管理人和託管人只能無奈變通,在意見書中打起了太極“託管人將盡職審慎履行託管職責,但針對不在託管職責範圍內,無法取得資訊、未發生的預期事項,託管人無法發表意見。”

  多家託管機構索性一刀切叫停了私募基金託管業務,未叫停的,也紛紛通過提高託管費用、提高私募準入門檻嚴控私募託管,實際落地的託管業務寥寥。

數據來源:積募數據來源:積募

  尋瑕問了幾位還在堅強支撐的私募小夥伴,說起基金託管都是苦水滿腔:

  “託管行要求,私募基金不能向自然人募集,或者是限制投資人人數,之前搭了個幾十人的高淨值銷售團隊基本廢了…”

  “託管行要求,收益支付或本金退款時不能給自然人打款,說是為了反洗錢。結果我們有一個項目給LP退款,反覆溝通也退不了,最後打到管理人账戶上才退給了LP”

  “已經投了項目的合夥企業要備案成基金,託管行也不明說不同意,但要求開募集戶重新募集一次,再從募集戶進託管戶,如果我們能夠回款給投資人,投資人還同意再打一次款,也是可以的…”

  備案緩緩:霧裡看花水中望月

  受P2P大面積爆雷、阜興系私募跑路等影響,從浙江開始,廣東、上海等地,不再允許帶有“資產管理”“理財”“基金”“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財富管理”“股權投資基金”字樣的公司設立,投資類企業和私募基金機構的注冊登記幾乎全面暫停。

  就備案情況來看,股權類的備案時間普遍拉長,反饋意見增加,通過率也持續走低。

  其他類中,傳統的債權類地產項目、收益權類地產項目、票據類項目等均已實質停止備案數月。

  8月初備案通過的其他類基金,5隻均為浙江當地國企般若理財發起的,專注於不良資產收購方向的產品。

  同時,為了防止資金池嫌疑,協會基本叫停了過往邊投邊募的形式,基金層面“臨時開放日”設定面臨多方挑戰。

  首先是託管人的標準不一

  部分託管人從嚴解讀資管新規,針對股權類基金要求全封閉運作,不開放任何申購和贖回,小部分託管人允許設定臨時開放日,但要求管理人私下簽署檔案承諾臨時開放次數,並根據產品期限匹配封閉期和臨時開放頻率。

  其次是備案中的基協口徑

  即便在基金合約中約定了臨時開放日,在完成小規模募集即備案的話,協會或是反饋“首輪募集是否完成及後續募集安排”,或是認為管理人已募集規模與底層規模相差較大,存在無法執行底層標的投資的可能性,需要其他類管理人完成與底層相匹配的募集後再進行備案。

  先備案,再投資,本身就推升了募集資金的空置期和閑置成本,只能在募集完成後一次性投出,更大大增加了產品備案成立的難度。

  募集涼涼:我排著隊拿著號碼牌

  囿於銀行委外和機構資金的投資受阻,債券類私募基金規模持續下滑。

  銀行代銷頭部效應明顯,看業績看排名看知名度,要求歷史回撤小、投資策略符合市場風向、配置明星基金經理,只有大品牌私募才能準入。

  券商代銷的證券類私募兵敗如山倒,二級市場投資風險大,一些從固收轉向權益配置的客戶被淨值慘淡的私募清盤傷透了心,上門鬧事者有之,敬而遠之者有之,也迫使部分受傭金驅使選擇小私募的券商呈現向大私募傾斜的趨勢。

  除了傳統的銀行券商代銷管道外,三方財富+金交所組合,成為了私募基金在寒潮中抓住的最後一把稻草。

  一方面,三方財富自身也是爆雷不斷,一系列的兌付危機面前,本就捉襟見肘的資金還要向自有資產傾斜,能夠留給市場的自然所剩無幾,私募基金想要發行產品,還得在財富管理機構排隊等著發行檔期才能上線。

  另一方面,金交所通道面臨極大的政策不確定性,一旦地方金融辦對金交所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審核從嚴從緊,私募與金交所的合作視窗又將關閉,甚至可能釀出新一輪雷潮。

  由於監管變嚴,行業洗牌,客戶紛紛向大的財富管理機構集中,而財富管理機構則進一步向頭部私募機構集中。在爆雷潮、淨值低和募資難的困境中,小額用戶手裡攥著錢不知去哪兒,高淨值客戶不相信市場,私募不敢發產品怕籌不到錢白忙一場。

  某私募基金高管直言“市場哪有那麽多投資機構,說到底大家都是募資機構。”

  大量草根起家的中小私募掙扎在規模、淨值和業績的生死線上,有自身募集能力的,還能通過維護存量客戶謀求生存太空,完全依靠外部資金的,則面臨轉讓或關門的窘境。

  期盼切切:私募路在何方

  行業的至暗時刻,也是優劣角逐、市場出清的進化過程。

  寫債轉股 收不良|資管新規後,私募基金轉型做啥的時候,私募小夥伴說,私募的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將是拚團隊、規模、品牌效應的新戰場。

  當暴風雨驅散了黑蝴蝶,迷霧裡泡沫裡,得以存活的翱翔的,才是最頑強的海燕。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