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浦畢業生緣何被世界名校“搶”著要

6月19日,2020QS世界大學排名在倫敦發布。這項排名主要參考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師生比、文獻引用數等指標,本次共有66所中國高校上榜,西交利物浦大學位列中國內地高校39位,國際排名801-1000。這也是西浦歷史上首次進入QS排名前1000位。

哈佛、牛津、劍橋、帝國理工……一份份世界名校的錄取通知書向西浦學子飛來。截至2019年,西浦共有10屆本科畢業生,他們中超過84%選擇繼續留學深造,其中23%進入QS世界大學排名前十的名校,70%進入排名前100的名校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大學主要靠自學?首先改變學習行為

2018年夏天,西浦大三學生宮之雲以實習生的身份在劍橋大學參與一個為期10周的科研項目。她前5周學習項目要求的新知識,後5周將知識輸出,應用於實踐,每天從早上9點一直學習工作到晚上7、8點。也是去年夏天,西浦大三的薛豪在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暑期科研項目中做實習生,也是從學習新內容開始,“全程都在學新東西,邊學邊弄。”

2017年暑期,西浦大二學生鬱歆寧在意大利威尼斯建築大學參加暑期工作坊,為了上心儀教授的課,她主動要求調班。一上課才發現這個班竟然是用意大利語授課,而她一句都聽不懂!但她沒有選擇放棄,為了能學到感興趣的東西,她決定突擊學習意大利語。

今年他們畢業,當被問及“你認為在大學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麽”,他們的答案竟然都是“自學”!當被問及“你在西浦學習到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麽”,他們的答案也幾乎一致地提到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和學會學習!

西浦的課時數大約只有國內其他高校的2/3,並且還有一個為期3個月的“超長”暑假。當外界就此猜測這裡的學生很悠閑時,西浦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回應:“只需要多了解一點,你就知道西浦學生課下比課上更累、放假比不放假更忙!”

西浦在不斷推動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效果的同時,相當重視學生的非正式學習安排。這些看似不用上課的時間,正是席校長強調的非正式學習時間。對很多西浦學生來說,課堂上所學只是在大學期間對知識探索的很小一部分。

去年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生物信息學方向碩士的張晴說“分數只是眼前的苟且”,完成課堂學習的要求是最簡單的。她大一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很多儲備知識都是專業課沒有的,她就通過上網課、刷書和做題來自學。大三備戰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最緊張的幾個月,“常常睡一個半到兩小時,然後接著工作五小時,作息取決於實驗進度。”

宮之雲、薛豪能夠適應世界頂級名校的科研環境,與他們快速的學習能力密不可分,而這些都得益於在大學期間練就的過硬英語能力、在參加各種國際競賽過程中獲得的歷練以及跨專業知識的積累。

薛豪本專業是數學,但他平時通過edX、Coursera這些網課平台選修了多門計算機科學的課程。“哈佛、史丹佛這類名校都會把自己的課程放上去,我可以跟著非常牛的老師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

鬱歆寧白天把教授的課錄下來,晚上回去用軟體轉譯成英文再學,二十多天后,竟然連聽帶猜,教授的意大利語也能明白個大概。她驚人的學習效果得益於她對專業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平時積累的英語以及西班牙語基礎。“都是我感興趣的內容,所以不覺得苦。”

石家瑋收到了包括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范德堡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研究生的錄取。“西浦名氣雖沒有那麽大,但是這樣年輕的一所大學給我們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提供了這麽多好的資源,老師們都非常願意給予學生幫助。一切只在於你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掌握主動,主動地為自己的發展創造機會。”

成立專項基金鼓勵大學生參與科研項目

西浦十分重視這種非正式學習的安排,並投入了很多資源於其中。在大學的鼓勵下,學生參與國際競賽的氛圍濃厚。近幾年,平均每年都有十幾支西浦學生團隊拿下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各種獎項,一等獎、甚至是特等獎團隊在這兩年逐漸湧現。

西浦還專門設立了大學生暑期科研基金項目(SURF),拿出專項資金,支持大學生參與科研項目。這一舉措直接促成了一批優秀的學生在本科期間就能夠在學科內頂尖的英文期刊發表論文。暑期做SURF成為很多大二、大三學生努力的目標,而本科期間亮眼的科研經歷也越來越成為西浦學生在申請海外名校研究生過程中的競爭優勢。

對於那些對實踐更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在暑期申請工業企業定製化教育項目(簡稱IETE)。該項目是西浦和新興行業領先企業合作開發的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專業教育之外的行業教育和實踐訓練。

與一般的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不同,參與IETE的企業並不將學生視為人力使用,而是付出相應的人力物力對學生進行培訓指導,目的是培養人才。

去年參與該項目的電氣與電子工程系學生簡銘辰談到體驗時舉例說:“比如在介紹一個物理元件的時候,企業導師會從企業應用的角度,考慮元件成本、元件使用的設備以及環境,和學校老師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這種從實用出發的角度可以幫助學生對未來就業的行業和職位形成較為全面了解。

研究導向型教育從教知識到幫助學生成長

民間流傳一種說法,西浦的學生是“玻璃進來,金子出去”,這可視為席酉民校長常說的“從一般學生到不一般的世界公民”的通俗版本。這些“一般學生”身上的潛能是如何被釋放出來的?席校長表示,首要的是改變學習行為。“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再到研究導向型學習,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西浦在過去十年深入探索研究導向型教育,並形成了一套教育體系。在研究導向型教育的模式下,教師的角色從教轉變為引導學生通過整合知識、學會學習、團隊合作,從而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或解決方案。學校的價值正在從傳輸知識轉變為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席酉民校長指出:“研究導向型學習最根本的是整合線上和校園學習優勢,構造超現實的學習環境,以問題和現象為導向,引導學生通過研究進行學習,以激發學生好奇心,塑造學生批判思維、創造行為、複雜心態和終身學習能力,這些都比簡單學習知識更為重要。”

鬱歆寧大一暑假在柬埔寨支教時注意到為城市貧困人群提供的低成本建築,此後建築學的城市問題,尤其是欠發達地區住房問題就成為貫穿她整個大學學習研究的關注重點。4年裡,她圍繞這一問題進行過許多研究和實踐,包括在威尼斯建築大學研究災後重建住房、在重慶渝中區調研老舊住房、在柬埔寨支教時調研當地住房問題、在廣東和香港調研公屋、在參加夏季大學生科研項目時以低成本建築為課題……

今年,鬱歆寧成功申請到QS世界大學排名建築類排名第一的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建築學院的研究生,期望能在那裡獲取更多關於建築與城市問題的答案、思路與方法。她的經驗是:“我可以發展許多興趣,但一定要有幾個專注的點,一直沿著摸索進去,整個大學就會十分有收獲。”

西浦建築系的Christiane Margerita Herr博士認為,從研究導向教學的角度來看,長期學習的動力源於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展開。在學習過程中,目標是根據個人對知識的渴望產生的,而不是通過分數的手段來達到。“這與傳統老師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不同,例如在我上的結構與材料這門課裡,老師的角色、教學的作用已經轉變為為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提供支持和指導。”

為了更好地支持網絡和智能化時代的學習變革,西浦不僅在校園的信息化建設上不斷升級IT基礎設施,還擁有一支專業的教育技術團隊負責搭建虛擬學習環境,支持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

“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變革深遠地改變了人們的學習行為,傳統的教育模式必將經歷重塑。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著眼未來的需求,去思考大學對於學生的價值。面對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做好準備。”席酉民校長說。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顧秋萍 通訊員 寇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