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人」咬了,要不要打B肝疫苗、破傷風或狂犬病疫苗?

在生活中,人們有時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發生爭鬥。爭鬥過程難免拳腳相加。所謂「兔子急了會咬人」,對於一些年齡偏小的小朋友或者體力偏弱的人有時情急之下也會直接咬傷對方。所以,「人咬傷」,在外科急診還是很常見的。但一旦被「人」咬傷,除了常規處理傷口外,是否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需要打破傷風針?B肝疫苗?狂犬病疫苗?這些問題就伴隨著出現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1、是否需要打破傷風

小朋友們之間打鬧,直接往胳膊腿上咬一口的,這類我們叫「咬合型咬傷」(occlusive wounds),這種一般傷的不重,即便有出血。還有一種,是鬥毆時拳頭不慎打到對方牙齒,叫「鬥毆型咬傷」(fight bites),這種往往比較嚴重,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軟組織損傷、感染甚至骨折。而我們每個人的口腔唾液中,都存在大量而複雜的病毒、細菌甚至真菌等微生每個人的口腔和唾液中,都含有不同種類和數量的細菌,尤其是還存在牙齒、牙周或口腔疾病的時候。所以,一旦被人咬破皮膚,尤其咬的還比較深的時候,這些致病菌就可能進入傷口,且可能隨著手指肌腱的活動而播散。

因此這類在手部的人咬傷傷口都不能縫合,而應該敞開引流,以防止感染加重。發生於兒童的人咬傷通常很輕微不會穿透皮膚,往往不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而穿透真皮(或簡單理解為有出血)的人咬傷感染風險較高,尤其是手部、生殖器、面部、靠近骨骼或關節的傷口,應進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如果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應在受傷後儘快給予首劑治療,隨後再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療3-5日。不管是動物咬傷,還是「人咬傷」,傷口均容易感染破傷風。

因此,當人咬傷導致皮膚破損時,在處理完傷口後,必須確定患者的破傷風免疫接種狀態。如果患者對破傷風沒有免疫,應在初診時即酌情注射破傷風抗毒素,甚至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2、是否要打B肝疫苗

如果咬人者是B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陽性,被咬者沒有接種過B肝疫苗,或者B肝表面抗體(anti-HBs)是陰性,UpToDate臨床顧問給出的建議是:應同時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B肝疫苗。

(2)而如果咬人者來源不明或不能檢測,UpToDate臨床顧問建議:應啟動乙型肝炎疫苗的全程免疫。

3、是否需要打狂犬疫苗

果對方是發病的狂犬病患者,這自然非常確定,根據II級還是III級暴露,選擇注射狂犬病疫苗或/和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然而,現實生活中大多都是,短時間內無法100%排除咬人者是否是狂犬病患者(雖然這種幾率極小),那麼這個時候就出現爭議了。

我們認為,只有當人被有狂犬病的動物咬傷後,動物唾液中的病毒到達人的大腦中樞,這個時候才使人發病。而一般只有發病後,人的唾液中才會有狂犬病毒。也就是說,人只有被發了病的狂犬病患者咬傷後才需要進行狂犬病暴露的預防乾預。

但是,這種幾率實在是太小了,小到那麼多年全球範圍內那麼多起「人咬傷」,除了前文說的埃塞俄比2個疑似報導外(是疑似,不是確定),其他還沒有報導有任何痛過人咬人傳播的狂犬病案例。

因此,被人咬傷,要不要打狂犬疫苗?

穩妥的答案是:不是必須要打!

看來,被人咬傷這樣的事情雖然發生的不多,但也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一旦出現。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抗生素,破傷風疫苗,B肝疫苗、狂犬病疫苗等。生命珍貴,這些小問題也不容忽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