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技股估值有跡可循 創業板指數或能“鳳凰涅槃”

  科技股估值有跡可循 

  ⊙薑韌 

  當獨角獸概念在A股市場流行之際,我們更應該充分了解科技股估值的歷史軌跡,以免重蹈覆轍。

  獨角獸企業泛指10億美元以上估值、創辦時間較短的企業。顯然,獨角獸企業的估值僅是科技股估值體系中的一小部分,投資者切忌將獨角獸企業估值視作科技股估值。以美股市場為例,現在獨角獸企業數量激增,與該市場投資者優先清算權制度的引入密切相關,但與20年前相比,獨角獸企業上市比例卻大幅銳減了。因此,研究科技股,就要完整了解納斯達克市場估值演繹的歷史軌跡,不能僅限於初創企業獨角獸估值模型。

  首先,我們觀察一下納斯達克指數和估值演繹過程。2000年納斯達克綜指峰值是5132點,估值超過122倍PE;道指峰值是11750點,估值超過30倍PE。2007年道指峰值是14918點,估值沒有超過30倍PE;納斯達克綜指峰值僅2861點,估值超過60倍PE。2018年(截至4月17日)納斯達克綜指峰值是7637點,納斯達克100指數估值是30.84倍PE;道指峰值是26616點,估值沒有超過25倍PE。

  顯然,納斯達克綜指上漲背後蘊藏著龍頭股估值下降和納斯達克100指數核心化的漫長趨勢。初創期的A股創業板指數亦可借鑒其估值經驗,2015年創業板指數峰值是4037點,指數漲幅並不遜於2000年納斯達克綜指漲幅,而且創業板指數估值泡沫程度也接軌2000年納斯達克綜指估值的泡沫程度。更巧合的是,2015年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峰值時估值同樣未超過25倍PE和30倍PE,可分別接軌2000年和2007年道指估值峰值水準。

  截至17日,上證50指數估值是10.50倍PE,滬深300指數估值是12.83倍PE,創業板指數估值是38.40倍PE。借鑒美股市場歷史估值經驗,當創業板指數完成龍頭股估值下降和指數藍籌化之前,牽引A股市場牛市的核心力量一定是藍籌系列指數而非創業板指數。

  其次,我們再觀察2002年後納斯達克綜指龍頭股估值下降的趨勢。2002年後,微軟開始改變分紅模式,在此之前微軟隻派送紅股或股本拆細而從不派發現金紅利,之後微軟連續大幅度進行現金分紅並且用巨額現金回購股票,2012年後蘋果公司也同樣操作。同期,納斯達克市場加速接納斑馬型科技股,如谷歌、臉譜等,也包括百度、網易等中概股,這些斑馬型科技股的估值分布在15倍至55倍PE之間。老牌績優科技股和斑馬型科技股組成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奠定了核心地位之後,納斯達克綜指才再度騰飛。

  現在,創業板指數龍頭股與納斯達克綜指龍頭股相比,無論是估值還是現金回報率,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A股市場加速接納斑馬型科技股上市,就像當年納斯達克市場加速接納谷歌、臉譜等斑馬型科技股一樣,可以起到加速龍頭股估值下降和創業板指數藍籌化的作用。假以時日,在龍頭股估值下降和指數藍籌化之後,創業板指數一定會“鳳凰涅槃”、再創新高。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張海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