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年不見,王凱變“土”了!

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由侯鴻亮擔任製片人,孔笙、黃偉執導,改編自阿耐小說《大江東去》的電視劇《大江大河》將於12月10日登陸東方衛視,每晚7:30兩集連播。該劇立足改革開放的大背景,講述自1978年起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裡,身處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三種不同經濟環境中的宋運輝(王凱飾)、雷東寶(楊爍飾)和楊巡(董子健飾),在變革的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故事。該劇昨日在上海舉行開播發布會,主演王凱、楊爍、董子健、童瑤、練練、施詩出席了活動。

王凱這一年來都沒有電視劇作品與觀眾見面,這次攜《大江大河》回歸熒屏備受矚目。在前天舉行的超前看片會上,該劇正片首次曝光。劇中,王凱戴著眼鏡、穿著背心,乾瘦土氣的書生形象讓人印象深刻。導演孔笙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的專訪時說,王凱為了找到角色定位,在形象上犧牲很大:“他演這個角色會掉粉。”隨後,王凱在採訪中卻表示:“我當時就反擊他了,我說這部劇播出後一定會漲粉才對。”

A 劇情 又是一部“男人戲”

《大江大河》是王凱、楊爍繼《琅琊榜》《歡樂頌》後,與製片人侯鴻亮、導演孔笙的又一次合作,而首次加入的董子健則為演員陣容增添了一點新鮮感。該劇沿襲了出品公司正午陽光的氣質,依然是一部“男人戲”。

劇中,宋運輝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代表,他歷經坎坷考入大學,畢業後到國營工廠擔任技術人員,一心專注技術革新,無心利益爭鬥,最終取得了成功。雷東寶是宋運輝的姐夫,他文化程度不高,從部隊複員後一心想要帶領父老鄉親走上致富之路,是一個行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集體經濟體的“代言人”。楊巡則挑著扁擔、喊著“饅頭換雞蛋”緩緩出場,憑借機靈的頭腦,他在商海一路摸爬滾打,是千千萬萬個體經營者的縮影。

前天,《大江大河》看片會播出了前兩集:宋運輝與宋運萍姐弟倆同時高考過線,然而因為家庭出身問題,兩人中只能有一個順利求學。在姐姐的無私退讓下,王凱飾演的宋運輝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錄取通知書……

B 孔笙 極力還原“時代感”

拍攝過程中,《大江大河》劇組先後轉戰涇縣、馬鞍山、北京、南京、上海等近十地取景,“小雷家村”等場景則是根據歷史真實進行1:1的還原搭建。導演孔笙說:“我們希望能將那個年代還原得更準確一些,最後完成的效果我覺得還可以,那個勁兒還是對的,因為我們也經歷過。”

在服化道上,要做出那種年代感並不容易,稍微有點假一眼就能看出來。孔笙說,負責服裝的工作人員太年輕,不知道那時的農村、城鎮是什麽樣子:“我喊他們多查資料,服裝先拿給我看,再給演員穿。這個過程比較累,但好歹結果是好的。”在演員造型上,孔笙也力求去掉王凱、楊爍他們的“明星感”:“我就是想破壞王凱外化的形象,給他設計眼鏡造型,就是要讓人物顯得更真實。楊爍以後出門也不會再有人喊‘小包總’了,該喊‘東寶書記’了!”

值得一提的是,楊爍在“小雷家村”的戲份是完全按照劇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拍攝的,這種“順拍”的流程如今已經頗為罕見。孔笙說:“那裡一開頭是一個很窮的小山村,雖然環境很美,但非常窮;然後,它在一步步地變化,比如土坯房變磚房,所有東西不停地在變,美術布景就跟著不停地建。”孔笙回憶起當年他的代表作《父母愛情》也是順拍的:“順拍的話,演員也會比較自然,從結婚拍到年老,他們有種過了一輩子的感覺。”此外,孔笙還特別提到了《大江大河》的台詞,他特別強調演員說話時的狀態和氣勢:“在改革開放初期,突然打開了國門,人們有一種特別的狀態,很興奮,說話都會提起勁兒。”

C 王凱 被角色情緒“牽引”

劇中,王凱飾演的宋運輝從一個最底層的農村小青年,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拚搏,一步步實現了人生理想。對於這個角色的經歷,王凱也感同身受:他自己當年在高中畢業後,也是在家人的勸說下放棄學業,接替父親到新華書店工作。不過,他後來還是放棄了父母眼中的“鐵飯碗”,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成為一名演員。王凱感慨道:“為了自己的理想,我那會兒就像一個沒心沒肺的傻子一樣敢闖,也不知道夢想到底能不能實現,但就這麽一路走過來了。”

說到拍攝中印象最深刻的戲,王凱說:“有一場鋼鐵廠的戲,我們要走到特別高的地方拍,現場工作人員說最多只能上去14個人,因為太危險了,最前面領路的人身上要放一個毒氣探測儀,一旦有毒氣體泄漏就會警示。拍完下來之後,我們說這14個人就是‘過命之交’了。”

還有一場戲,是宋運輝的姐姐去世,他回到家裡,看到姐姐的屍體就放在那兒。王凱說:“這場戲我拍了6遍,有時候是全景,或者隻拍後背,導演說我可以稍微不那麽使勁,讓自己別那麽累。但我演著演著,那個情景就牽引著我投入進去,我沒有辦法省勁,每一遍都是全身心投入,撕心裂肺的,極度悲傷。每演完一條,整個人感覺都是空的,身體像被掏空了6遍。演完之後,我連吃飯都沒心情。”

侯鴻亮:年輕人也能接受“年代感”

鏈接

羊城晚報:最近播出的幾部反映改革開放的電視劇口碑都不錯,但收視都不算爆,你對《大江大河》的收視有什麽期待?

侯鴻亮:口碑一直是我們的強項。我相信《大江大河》會有一個好成績,而且真的希望年輕人能喜歡,在網絡上也能有比較好的點擊量。

羊城晚報:怎麽讓年輕觀眾更容易接受那種“年代感”?

侯鴻亮:如果他們覺得《大江大河》描繪的那個年代是自己不了解的,通過這個戲能了解一些,我覺得就OK了。其實,年輕人隻喜歡看偶像劇嗎?也不見得。他們只是對看劇的要求比較高,他們希望國內的影視製作水準能相應提高。不管是哪個類型的劇,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智商被尊重了,他們就會接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