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韓國最賣座電影誕生,他們改成佳作,我們改成爛片

最近正在瘦身的毒藥君,被朋友反覆安利一部韓國片。

看完,我立馬給自己來了份全家桶。

沒辦法,誰叫它把炸雞拍得這麽有食欲。

更過分的是,當我知道它和某部國產片出自同一個劇本,而兩部電影的口碑卻截然不同時。

我對這部新片的好奇心又多了一分。

所以,今天就來說說這部創下韓國影史記錄的電影——

《極限職業》

Extreme Job

你肯定會好奇它到底有多賣座。

票房上,它以1370億韓元(合約8億RMB)的成績,成功坐穩韓國影史最賣座電影的頭把交椅。

上一部有如此現象級表現的韓片是《鳴梁海戰》,一部抗倭主旋律。

和“韓國最賣座電影”的稱號相比,《極限職業》的成本並不算高。

95億韓元(合約5600RMB)的小規模投資,卻換來巨大的商業利潤。

這種現象,和去年的《攝影機不要停!》有一拚。

一般來說,票房大賣的電影,口碑未見得會好。

比如超級英雄類的商業電影,都出現過票房大賣卻不得人心的現象。

最近上映的《驚奇隊長》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極限職業》則不,它不但賣得多,群眾反響也不錯

韓國本土評分網站Naver上,除了媒體覺得它素質一般外,韓國的觀眾和網友都給出9.2和8.5的高分。

對比之下,國人對這部電影的反饋只能說中規中矩。

這倒不是再說我們逼格高。

客觀而言,毒藥君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和豆瓣的評分基本一致,甚至還會再低一些

但你不得不承認,普羅大眾對電影的評價,才是決定這部作品成敗的關鍵。

畢竟,大家說好,才是真的好

至少商業層面而言,《極限職業》是當之無愧的贏家。

有意思的是,《極限職業》這個劇本並非第一次出現在觀眾視線中。

實際上早在去年,它就在國內上映過一次。

是的,它就是我一開始說的那“某部國產片”。

它的陣容較之韓國版完全不虛,王千源、袁姍姍、劉燁,都是名角兒。

不過畫風就很可怕了。

看過內地版的人,幾乎無一例外把矛頭指向拙劣的劇本。

關鍵是,它浪費掉了好演員

但其實,這真不是劇本的鍋。

因為它的原作者,就是一位韓國思密達。

當年人家參加中韓合作項目,還靠這個劇本拿過獎。

所以,問題出在了我們的改編上。

至於有人在《極限職業》底下噴它抄襲《龍蝦刑警》,更是無稽之談了。

因為退一步講,即便就算抄了,人家本土化的二度創作也做得比我們好。

更何況,這本來就是別人開發的本子。

說了這麽多,具體來說說它的故事吧。

其實整個《極限職業》用一句話概括就是:

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栽花花不開

影片說的是5位緝毒科的小夥伴,他們在進入警務體系前,個個是高手。

有武打冠軍出身的,

有特種兵背景的,

還有特別能抗傷害的運動健將。

如果什麽特殊技能也沒有,純粹靠命大“混”到現在的,也有。

比如緝毒隊隊長老高就是這樣命硬的角色。

按理說有這樣的一支緝毒小隊,業績應該非常亮眼才對。

偏不。

因為經費有限,小組每次執行任務的寒酸樣兒,連犯罪嫌疑人都看不下去。

不但人抓不到,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還總是捅婁子傷及無辜。

時間一久,上級當然沒耐心。

下達最後一次任務後,對方甩話:要麽成功,要麽解散

在執行這次任務的過程中,因為遲遲等不來合適的潛入時機,

一行人只能借蹲點位置附近的一家炸雞店作為臨時觀察點。

正在大家苦惱如何潛入犯罪窩點時,恰逢老闆轉讓店鋪。

經過一番商量之後,老高決定申請經費,盤下了這家炸雞店。

憑借隊友的好手藝,這家炸雞店很快就火了起來。

即便高於市場平均價(目的是為了專心蹲點),還是會招來顧客那種程度的火。

蹲點任務一直不見推進,炸雞店的生意倒是做得越來越好。

每天忙於生意的緝毒小隊,漸漸忘記了來這裡的初衷。

唯一負責偵察任務的小夥伴,還因為沒有人手支援,跟丟了轉移陣地的犯罪團夥。

全片所有的笑料,主要就圍繞正事兒和副業之間的摩擦展開。

原本好好的警察,半途被一隻炸雞帶偏,全然忘了本職工作是什麽。

這種人在江湖身被迫暴富的勵志故事,的確給故事注入了一絲幽默感

沒有傳統意義上警匪片的爾虞我詐和嚴肅腔調。

《極限職業》全片用一種輕鬆的語調,講述了一個另類破案的故事。

敘事創意上,的確算得上別出心裁。

此外,在一些小細節的安排上,主創也設計了一些非常生活化的笑料

身為緝毒小隊隊長,老高並沒有像同僚一樣步步高升。

幾十年如一日的身份,現如今,老婆只要看到帶相應名字的節目都會換台。

領導面前沒地位,女兒面前同樣只能當個受氣包。

執行任務期間,老高的褲腰帶本就緊得只剩一張皮,恰逢女兒在這個時候當了班長。

班長班長,學習上要照顧大家,生活中聚個會也得有個班長的樣。

偶爾得請客吧?

得要錢吧?

錢從哪裡來?

給個眼神,自己體會。

《極限職業》在劇作上雖然有亮點,但缺點也特別明顯

比如對反派前後不一的處理,就讓這部作品在後半程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簡單來說,反派角色並沒有什麽特別令人信服的過分舉動來證明他們的壞。

他們在“斷案”這條主線中,完全淪為了背景,成為一種名為“壞人”的符號性象徵。

毒梟身邊的女打手,在影片前期,被塑造成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屠戮機器。

然而和所有流水線作業類似的是,厲害如她者,仍舊逃不過“瞬間變弱智”的宿命。

這種觀感上的跳躍感,其實並不利於故事的整體推進,反而破壞了關鍵環節的調性一致——

至少她不應該那麽快就GG,好歹也是個NB人物。

一個翻身,對手就不會打了……

而犯罪團夥也不會因為手機鈴聲製造的警鈴就被嚇尿。

一些常識性的東西,被硬生生製造成笑料,多少有些硬擠的意思。

當然,拋開這些瑕疵,還是可以在這部電影中,看到韓國電影人的港片情懷

結尾的段落,致敬的正是當年風靡亞洲的《英雄本色2》。

伴隨著《當年情》的出現,幽幽道出了韓國電影人對前輩的敬仰。

要知道,在上世紀60-90年代,電影業並不像現在這麽發達的韓國,當時很多人可都是看著港片長大的。

而港片的黃金期,恰好誕生於這個時期。

像周潤發、張國榮、劉德華、王祖賢這樣的港台明星,當年並不只是在國內有名氣,整個東亞圈都對他們耳熟能詳。

王祖賢也曾是韓國的國民女神哦

反觀我們的自我致敬……

只能說,人還是那批人,但時代已經不一樣了。

更何況,有的人早已經離開。

那個男人,也已經走了快16年。

《極限職業》的成功,證明了韓國電影強大的工業化生產能力。

而我們在蹣跚學步中,甚至連類型片的固定套路有時候都套歪。

但願,這一塊兒和他們的距離能縮短些。

也真心期待我們的良心“小片”,能迎來爆款的那一天。

近 期 熱 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