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澎湃新聞社論:駁斥"私有經濟退出論" 捍衛改革共識

  【社論】駁斥“私有經濟退出論”,捍衛改革共識

  那篇《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應逐漸離場》引發了眾怒,更嚴重的問題是,有人把它作為了某種“信號”,所以必須予以嚴厲的反駁,才能起到糾偏的作用——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這個國策沒有改變!更沒有變天!

  近日,有所謂“金融資深人士”大言炎炎地提出,私營經濟已經初步完成了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階段性歷史重任。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這篇嘩眾取寵的文章,顯然抹殺了民營企業在中國改革開放中的歷史功績,激起了公憤,引發了《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的嚴詞駁斥。

  民營經濟如今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中堅力量之一。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實有個體工商戶6579.4萬戶,私營企業2726.3萬戶,廣義民營企業合計佔全部市場主體的94.8%。民營經濟解決了絕大部分就業,是技術進步和創新的巨大驅動力。雖然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難,但它依然被公認為支撐中國經濟未來的重要支柱。

  正因為民營經濟無可替代的作用,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地位一直不斷提升。十九大報告中明確了“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公有製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製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

  市場經濟體制讓中國走出了物質匱乏的時代,多種所有製企業的同場競技,累積起巨量的民間財富,釋放了巨大的改革紅利。有人提出“私有經濟退出論”,意在重回計劃經濟時代,不啻於在中國經濟轉型期裡“自毀長城”。

  表面上看,“私有經濟退出論”只是個別自媒體的聲音,但這一論調卻是一股暗流。近年以來,類似反對改革開放,要求重回計劃經濟時代的“噪音”不絕於耳,對於民營經濟發展中暴露的問題,一些人歸咎為所謂“民營企業原罪”,這值得高度警惕。去年以來,中央陸續發布了《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等相關給民企吃“定心丸”的檔案,提出著力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甚至明確提出:加強民企產權保護,不得隨便翻舊账。

  但是這些中央決策層釋放的善意,可能被“私有經濟退出論”之類極端論調所綁架,輿論場可能被攪混。其實,對於“私有經濟退出論”,最好的回應,是進一步推動“對內開放”,將更多領域向民營資本開放,掃除一切不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桎梏,用改革的誠意打消民營企業的顧慮,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

  對一些跳梁小醜式的觀點,必須予以嚴詞駁斥,那是為了避免他們魚目混珠,綁架社會輿論。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