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修正藥業擬借殼吉藥上市 網傳8成員工是銷售令人怎舌

財聯社(上海,記者 徐紅)訊,7月10日晚間,吉藥控股(300108.SZ)一則擬收購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修正藥業”)100%股權的公告引起了業界關注。

此事引發關注的原因有很多,因為這不僅是創業板重組上市政策“鬆綁”後的首起“蛇吞象”並購交易,同時,修正藥業也是一個飽受爭議的公司,並且公司的上市之路亦堪稱曲折。而從修正藥業2017年的營收規模來看,若借殼成功,吉藥控股還有望成為創業板第一龍頭股,市值亦可挑戰現在的“醫藥一哥”—恆瑞醫藥(600276.SH)。

證監會重修創業板重組借殼規則,修正上市迎轉機

公開資料顯示,修正藥業成立於1995年,是一家集中成藥、化學製藥、生物製藥研發生產、藥品連鎖經營、中藥材標準栽培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民營製藥企業。

產品方面,從早期的天麻丸到太和聖肝,到為大眾所熟知的斯達舒、唯達寧、頸腰康、消糜栓等,截止目前,修正共有“五大中國馳名商標”,二十四種劑型,一千多種藥品、近千種保健品和化妝品,公司擁有全國最大的OTC市場網絡,產品暢銷全國。2017年,修正藥業以636億元的營業收入規模排名“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57名。

事實上,修正藥業早在2003年就開始謀劃上市之路,之後公司先後也考慮過赴港上市,或者在A股申請IPO以及借殼重組,但均未成功。

“憑修正的體量,按理說上市不應該太難,但公司籌劃上市十多年還沒成功,我覺得最大的原因還是公司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後負面新聞也比較多。”一位醫藥投資人對記者表示。

的確,從2012年被央視曝光“毒膠囊”黑幕,到2014年的藥材霉變事件,再到去年陷P2P“爆雷”風波,修正藥業近些年一直負面纏身,同時公司過度依賴廣告行銷、“產品為中心+人海戰術”的控銷模式也屢遭質疑。

“而相對於直接IPO上市,借殼上市有諸多好處,比如審核更寬鬆、耗時更短等,因此很多上市艱難的企業都喜歡選擇這種方式。現在創業板並購重組政策比較松,對於修正藥業來說,肯定也想抓住此次機會。”上述投資人表示。

6月20日夜間,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一點是,創業板公司將可實施重組上市,而此前創業板是不允許借殼的。不過,此次創業板重組放開也不是沒有條件限制,主要是對符合國家重要戰略的高科技,自主科學技術,新興產業重組並購鬆綁。

10萬員工8萬是銷售,銷售隊伍龐大或埋合規風險

從2003年至今,修正藥業的上市路經歷了漫長的近20年,也因此,市場對公司此次能否借殼成功有著諸多討論和疑慮:

修正藥業營收往千億逼近,而吉藥控股不過10億,兩者規模完全不在一個級別,如此“蛇吞象”式的並購是否有風險?吉藥控股還有超過9億的短期借款,公司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去收購?創業板借殼上市是針對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修正符合這個要求嗎?

“因為‘蛇吞象’並入的資產比自身大,所以會擔心造成實際控制人變化,但如果實控人不變,按照以往的例子,一般都是可以通過的,即使是‘蛇吞象’。所以預計接下來修正藥業會購買吉藥的控制權。”有人這樣告訴記者。

“至於市場的其他一些質疑如吉藥控股目前商譽還比較高,修正是否屬於高新和戰略新興產業,我覺得這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我更擔心的是公司的管理和銷售模式。在當前藥企行銷合規和強監管的大勢下,公司能否有效轉型至關重要。否則,即便順利借殼上市,恐怕也會爭議不斷。”對方補充道,“修正那麽大的銷售隊伍,完全做到合規比較難。”

據媒體報導,修正藥業集團原總經理修遠此前曾表示,修正藥業的10萬名員工中,有8萬人從事的是銷售工作。而自去年ST長生疫苗造假事件發生以來,輿論批評醫藥企業銷售費用佔比過大、研發投入較少的聲音一直不斷,各監管部門也逐步將該現象納入監控和整頓範圍。在今年6月初,財政部更是宣布稱,將會同國家醫保局成立部際協調工作組,開展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77家企業被列入稽查檢查名單。按文件要求,財政部與醫保局將重點圍繞醫藥企業的費用、成本和收入的真實性進行檢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