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疼得走不了路?這份最新膝蓋使用說明書,不收藏太虧啦!



很多人上下樓、久坐或久蹲後起立,都會感覺到膝關節疼痛。


在醫院骨科門診,大多50歲以上的,都是膝蓋毛病。


還常有二三十歲的人,年紀輕輕就膝蓋疼了,這是為什麼呢?


簡單來說,是他們沒有按照這份《膝蓋使用說明書》使用膝蓋~



膝蓋使用說明書


1膝關節的壽命只有70年

膝蓋退化時間表:


15歲以前

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

15歲~30歲

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作起來可以說是不知疲倦。

30歲~40歲

膝關節周圍的髕骨軟骨,出現早期輕度磨損,在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

40歲~50歲

在走遠路之後,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酸痛,用手輕揉之後會緩解。

50歲以上

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


2男女膝蓋壽命不一樣

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

首先,女性生育期時,如果產後調養不好,膝蓋的問題就會積累下去。

其次,女性在30歲後,骨齡通過峰值後,骨量流失,骨密度下降,會出現膝關節前面疼痛。

第三,女性50歲左右停經、進入更年期時,如果這輪照顧不好,不但膝關節會出現問題,還會導致腰椎壓縮性骨折、髖部骨折或者膝關節出現明顯的退變。

而男性膝關節,一般只在30歲左右會出現短時間的退變。60歲之後,是出現全身機能衰退的一個階段,可能有腰椎壓縮骨折、膝關節明顯退變、髖骨骨折等現象。


3選對運動,事半功倍,選錯傷害加倍

前不久,朋友圈流傳這樣一篇文章《她每天2萬步,竟得了這個病……》,內容是說走路走太多,傷害到了膝蓋,得了滑膜炎,於是就有一些極端的說法出現,說為了保護膝蓋最好不用運動。

而事實並非如此。運動的確有兩面性,但是如果在運動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就沒什麼問題了。

1

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比如一直做繞環運動,要有屈有伸。

2

保持體重:膝蓋的最大承載力在20歲左右形成,如果20歲左右時的體重能維持一生,膝關節老化速度就會大大減慢。

3

20歲以前就要鍛煉:我們20歲以前可以通過鍛煉把膝關節鍛煉得很強壯,20歲-50歲之間,即使使勁運動,對膝關節的影響是不大的。

4

如果20歲時不怎麼運動,到30歲後想保持身材怎麼辦呢?

如果之前運動量很少,想恢復運動,可以選擇從游泳、練腹肌、腰背肌等非負重運動開始,慢慢再過渡到負重運動,那樣膝關節就不容易受到傷害了。

5

損傷膝關節的運動,包括深蹲、爬山、強迫體位(如長時間蹲、跪等)。


4補鈣能幫助保護關節

年輕人一般不需要特別補鈣,通常曬太陽、正常飲食,鈣攝入已經可以滿足身體需要。

50歲以後,隨著胃腸功能、人體轉化功能下降等因素,導致鈣攝入下降,才建議補鈣。

通常缺鈣時我們會感覺肌肉經常酸痛、抽筋、沒力,這個時候查一查血鈣和骨密度就很重要了。

注意,一定是兩個都要查,因為血鈣含量不夠的時候,骨質中的鈣會分離出來來彌補血鈣的補足,所以不是說血鈣含量正常,骨質就是沒問題的。


5關節軟骨也要保護

關節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關節軟骨,這個地方負責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如果關節軟骨破損,關節在活動的時候摩擦力增加,就會出現疼痛。

這個時候,根據醫生的建議,可以選擇口服一些比如氨基葡萄糖等來幫助營養破損的關節軟骨。


6遠離濕寒,做熱敷,帶護膝

膝關節如果遇到濕寒,會嚴重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加速衰老。

遠離濕寒:

一是不要吹冷風,給膝蓋加一層防護,比如戴護膝;

二是要保持衣服的乾燥。

如果已經有濕寒入侵了,就要祛濕寒,祛濕寒可以選擇鹽袋熱敷、艾灸等方法,簡單方便,在家自己就能做。



7兩招幫你保護膝關節

1、直抬腿

播放GIF

臥在床上,雙腿自然伸直,在膝關節伸直狀態下抬起15°,保持抬起15°的姿勢,時間大約5—10分鐘,堅持到顫抖3分鐘。

休息2分鐘後再次重複。每天完成10—20次即可。剛開始肌肉力量不夠,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節就可以。


2、閉目單腳站立


鍛煉閉目單腳站立10分鐘以上,可以加強對腿的感知和操控能力,增加膝關節各個肌肉協調性。

8神奇「膝蓋復健術」快來試試

這個運動:不需要外出,不需要器械,不損傷膝蓋,還能鍛煉到膝蓋!

播放GIF


方法:


1)找一把可以靠背的椅子,臀部往後坐,靠著椅背。雙手放在椅子背後,背部墊靠墊。


2)大腿下墊一條浴巾,也可以將幾條浴巾和毛巾捆綁在一起,只要夠厚、捆得紮實就可以,目的是要將膝蓋墊高。


3)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兩腳垂放,一前一後地自然晃動。不需太大幅度擺動,輕輕鬆鬆地晃啊晃就可以了!


這一招看似十分簡易,對強化膝蓋卻非常有幫助。舉個例子,如果每天可以晃到4000下,運動效果會比跑步更厲害!


對於疾病來說,

預防永遠是比治療更根本的方法,

與其痛苦時才去想辦法減輕痛苦

不如在沒有病痛的時候去保護好它們。


說明:部分圖片、文字來源於網路,一切為了公眾的健康,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儘快妥善處理。我們的服務微信號:18961020258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