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嬰美小兒推拿]寶寶發熱怎麼辦?不妨試試推拿這些退熱穴位


最近發熱的小朋友比較多,一直看我們公眾號的朋友都知道,用小兒推拿是可以退熱的,操作又方便,但是退熱的穴位那麼多,怎麼選擇呢?

還是那句老話——辯證使用。

你要去打架,你得知道對方是誰吧?你得了解對方的性格、弱點吧?你得撈到合適的武器吧?治病,也是一樣的。這個病是什麼,病邪的真面目是什麼,兩軍兵力又如何,知道這些,才能好好考慮用什麼策略與武器。

這個過程,就是辯證。

天河水

【位置】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從腕橫紋推至肘橫紋,為清天河水。

說清天河水是退熱TOP1,真是一點都不為過,但凡知道點小兒推拿的都必定知道這個穴位,在一些會操作小兒推拿的媽媽手裡,更是退熱的首選武器。

但並不是所有的發熱都可以使用清天河水的。

清天河水和退六腑這些穴位,名字的本身就已經袒露了它的作用。清天河水,顧名思義是清散水濕,本身的屬性是微涼,因此主要用於風寒引起的發熱,具有解表發汗、利小便的作用。所以,如果是食滯、大便不通引起的發熱,清天河水就不一定那麼有優勢了。

而清天河水還可以清上焦之熱。

如果把人體分成上、中、下三個部分,胸部以上就是上焦。天河水的位置剛好是手厥陰心包經的位置,如果把心比作君主,那心包就是君主的私人秘書,它除了管著自己的領地(經絡循行的地方),還給君主代辦其他事務,管著上焦。所以胸悶煩熱啊、口舌生瘡啊、弄舌啊這些事情,可以找君主的秘書——心包經解決。

所以清天河水實際上也包含著逆推心包經,起到了瀉心火的作用,口舌生瘡、煩躁不安、咽痛、弄舌等等,都是上焦有熱的表現,清天河水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六腑穴

【位置】在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掌根成一直線。

【操作】以食、中二指指腹,自肘關節推至掌根。

退六腑也是大名鼎鼎的退熱手法。

胃、大腸、小腸、三焦、膽統稱為六腑,它們負責消化、吸收、排泄的工作,所以如果腑氣不通、胃腸積熱,孩子便會出現高熱、口臭、口渴咽乾、大便乾、舌紅、苔黃厚膩等癥狀,這時候使用退六腑通降腑氣就比較合適。

退六腑是一個非常寒涼的穴位,對於一些陽氣不足的孩子就不適用了。有時候家長怕退六腑太過而傷了孩子的陽氣,不敢使用退六腑,你可以用退六腑與推三關「三比一」的比例搭配使用。

脊柱

【位置】大椎至長強呈一直線。

【操作】以食指、中指併攏的螺紋面從上往下直推。

一說捏脊,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推脊就相對鮮為人知了。

推脊的方向與捏脊相反,是從上往下在脊柱上做直推法(如圖),力度以舒適為宜。在這條脊柱上行走的經脈叫督脈,它的行走路線是沿著脊柱往上走的,管著全身的陽氣,所以捏脊可以振奮陽氣,而推脊逆督脈而行,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這叫「順經為補,逆經為瀉」。

所以推脊,適用於表現為高熱、煩躁、口渴咽乾、便秘、舌紅苔黃的實熱證的小朋友,對於表現出舌淡、精神萎靡、脈細弱等虛證的小朋友就不合適了,因為正氣不足,不但不能殺敵一百,還要自損三千。

小兒發熱是比較有特點的,中醫把它歸納為「晝安、朝慧、夕加、夜甚」。意思是早晨三、四點鐘以後是最好的,最輕的,白天病情比較穩定,到下午病情逐漸加重,到晚上是最重的,往往燒到39-40度,大家都別想睡了。所以我們也應該順應這個規律來進行推拿治療,在小孩晚上臨睡覺之前,大約九點鐘左右給他進行推拿,這樣就有很好的退熱的效果,大家也可以好好休息不折騰。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不是一次就能斷除病根的神器,不可能一下就使孩子恢復正常,這得有個過程。所以在推拿治療後的一兩天,發熱還是會反覆,堅持治療,身體自然就慢慢恢復了。

而且以上這些退熱的穴位並非是獨行俠,也並非只能用於發熱,只要證型相符,就可以合理運用,與其他穴位相配合,如運內八卦、揉湧泉、揉內勞宮等,往往能事半功倍,幫助各位漂亮地打贏一場仗。

最後的最後,一定要忌口。

小美提醒:

如果給寶寶按摩,刮痧這一類的,一定要記住不能被風吹到。因為按摩時候會使得毛孔張開,如果被風吹到了,不僅不會起到增強體質的作用,反而會讓寶寶生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