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惠州全市古樹名木資源實現網上一張圖資訊化動態管理

蔥蘢勁秀的古樹,昂首雲天,樹冠相疊,枝葉交錯,隨著時光蔓延,見證歷史滄桑。惠州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是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廣東惠州市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頒布《惠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對古樹名木進行掛牌保護。目前,已完成惠州市古樹名木資訊管理系統、惠州市古樹名木資訊網建設,全市古樹名木資源實現網上一張圖資訊化動態管理。如今,散落於惠州市郊野、鄉村、城區以及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街區等地的古樹名木,生生不息,為惠州市歷史、文化、藝術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森林保護·探究

蘊含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變遷史

古樹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資料,它複雜的年輪結構,蘊含著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變遷史,對研究樹木生理具有特殊意義,對於樹種規劃有很大參考價值。

惠州全市古樹名木資源實現網上一張圖資訊化動態管理

古樹名木管理保護規範化

記者了解到,惠州市分別在2002年、2007年、2013年和2016年在全市範圍組織開展了4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建檔工作。目前惠州市有單株古樹名木10844株,其中一級古樹73株,二級古樹437株,三級古樹10334株;古樹群144個5840株古樹;50~99年的古樹備份資源1262株。這些古樹主要分布在惠東縣、龍門縣和博羅縣,三縣分別佔39.86%、25.19%和23.25%。

其實,早在2001年,惠州市就通過製訂頒發相關管理保護規定和辦法,對古樹名木進行保護。2016年,惠州市以新一輪古樹名木普查建檔為契機,建立了惠州市古村名木資訊化管理系統,對每一棵古樹名木的樹高、樹齡、胸徑、生長狀況、病蟲害防治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今年,惠州市新修訂了《惠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將於近期印發。惠州市古樹名木管理保護工作將進入更加規範化的軌道。目前,惠州市開通了“惠州市古樹名木資訊網”。通過網站,可了解惠州市各縣(區)古樹名木的分布、生長狀況、管理和養護等資訊,促進全民積極傳播古樹名木生態文化,參與古樹名木的管理和保護。

古樹有“身份證”實行掛牌保護

“這棵古錐樹生長在村尾,像一位年邁的老人,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古老的土地。村民們早已把古樹當作生命的依托,都有一種葉與根一樣深厚的感情。”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立馬顯示古樹的資訊,讓這棵生長在龍門縣龍華鎮龍石頭村一座小山坡上的古錐樹,生命變得更加鮮活起來。

“今年上半年,我們對經過新一輪普查確定的古樹換發新的‘身份證’(保護牌),只要通過手機掃描保護牌上的二維碼,就能知道古樹的樹齡、樹高、科屬、地理位置以及傳說。”龍門縣綠委辦主任鄧劍輝說道。

龍門縣是惠州市加強管理保護古樹名木的一個縮影。龍門縣對古樹名木的保護遠不止於此。鄧劍輝告訴記者,該縣對一些重點地段的古樹進行設欄保護;實行“一樹一相一冊”歸檔管理;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責任分解落實到崗、到人。除日常巡查管護,還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管理,對白蟻等古樹名木病蟲害及早進行防治。此外,他們還申請了專項基金用於龍門縣部分古樹的搶救性保護。“今年起,我們將11月1日設為‘古樹宣傳日’,屆時將通過宣傳活動,向大眾發放我們編輯的古樹畫冊。”鄧劍輝說。

打造鄉村古樹公園,護樹意識深入人心

為使古樹保護意識深入人心,惠州市將古樹資源與 “美麗鄉村·綠滿家園”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打造集科研、健身、休閑為一體的鄉村古樹公園。

樹影婆娑、蟲鳴鳥叫中,龍門縣龍華鎮龍石頭村將坑村民小組一棵有著250年樹齡的古榕樹下,工程車正緊鑼密鼓作業,這裡正在建設古樹公園。“看到這棵樹就很有歸屬感,希望能把周圍的環境搞好,打造古樹公園,這不僅是對古樹的保護,還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休閑的場所,造福下一代、凝聚民心。接下來要建橋、鋪草皮、種花草,有得忙活了。”村民小組長鄧國平說。

走進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的古樹公園,仿佛在時光中穿梭,70多株百年以上的樟樹、烏欖樹、楊桃樹、相思樹、龍眼樹、荔枝樹等,歷經風雨,依然蒼翠挺拔。公園內有古樟樹10株,其中最古老的一株樹齡長達610年。村幹部介紹,周田村通過政府、村集體投資和社會讚助等管道,籌集了100多萬元資金建成20多畝古樹公園,對古樹進行全面保護。如今,村民們都對古樹愛護有加。

森林地標·行走

種類繁多別具一格人文歷史更添韻味

惠州市古樹種類繁多,有榕樹、荔枝樹、錐樹、龍眼樹、紅錐樹、杧果樹、竹柏樹、木荷樹、樟樹和黃桐樹等,列為單株保護的古樹隸屬66科152屬225種。這些古樹各具特色,豐富的人文歷史故事更賦予了古樹神秘的色彩。

千年古榕樹冠如華蓋

漫步龍門縣麻榨鎮中心村鄉道,一棵古榕樹在路旁靜默佇立著。古榕樹樹乾粗壯,樹冠猶如一把巨大的傘,枝條彎似虯龍曲如長蛇。

惠州市古樹資源中,有2株樹齡達1000年以上,這棵古榕樹便是其一。據記載,這棵古榕樹樹齡達1010年。

“我們村有700多年的歷史,這棵古榕樹一直陪伴著我們。”今年86歲的村民張柱林說。多少年來,古榕樹撐起綠蔭華蓋蔭護過往的人們,人們對古榕樹充滿敬畏、十分愛護。張柱林說:“現在,為了保護古樹,大家自覺維護古樹周邊的環境衛生,每天都有人到樹下打掃落葉。”

古榕樹寄托著人們的美好祈願,也見證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近年,古樹旁修起了文化廣場,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節日裡,村裡請來劇團唱戲,一晚上能吸引幾千人來看,熱鬧非凡。

“三榕合一”別具一格

踏著滿地落葉緩步登上石台,採訪團看見,龍門縣龍華鎮到灘村一棵古榕樹巍峨挺拔,樹上榕須下垂,樹下盤根錯節,樹乾粗大中空。據稱,沿樹中空洞攀爬上樹,可觀賞林區美景,香溪、到灘全景盡收眼底。因此,這棵古榕樹有龍門“南天一柱”“林木之王”的美稱。

“這其實是三棵榕樹交融而成的多色榕。”村民告訴記者,這棵榕樹還有個有趣的故事。明代年間,龍門貨運主要靠水路,但由於河道彎曲,灘多水急,船民行船十分危險,於是他們請求縣令在艱險河段種榕樹以作航標,指示方向。有位秀才接到縣令發出的種榕任務,但當時有“貴人種松,賤人種榕”的世俗觀念,秀才便雇請乞丐種榕。誰知這個乞丐將大葉榕、細葉榕、花眉榕種到一個坑裡,這才有了如今“三榕合一”的景象。後來,經村民精心管理,榕樹長勢日漸茂盛,大葉榕夏綠春黃,細葉榕春綠秋黃,花眉榕秋綠春黃,別具一格。

龍眼秋楓共生寓意龍鳳呈祥

走進龍門縣地派鎮渡頭村,採訪團遠遠就看見村民聚居院落旁有一片樹林,大樹參天,枝丫交錯,樹冠如傘,枝繁葉茂,很有氣勢。在這裡,10多棵古樹成片生長,其中一棵古秋楓有600多年樹齡。在主樹乾旁邊,長有一棵腰圍較細的秋楓,是從古秋楓的根部長出來的。此外,古秋楓根部與旁邊一棵有百年歷史的龍眼樹連根生,十分獨特。

“我們把這棵古樹叫 ‘鴛鴦樹’或‘夫妻樹’。因為龍眼樹和秋楓樹共生,所以這棵樹又稱‘龍鳳呈祥’。”今年80歲的村民李石橋說。細看,秋楓樹上石斛攀附而生。李石橋告訴記者,每年四五月,古秋楓上的石斛便會開花。今年,粉色石斛花盛放,十分賞心悅目,許多遊人紛紛前來賞花。

今年67歲的村民李鄔根將關於古樹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機智村民訛傳古樹下埋有地雷,成功改變日軍行軍路線,讓村子免於戰火;遊擊隊員借助繩子爬上古樹當哨兵,發現敵情及時部署……“村民都把這棵樹視為‘神樹’,保佑村子風調雨順,村民幸福安康。”李鄔根說。(圖片來源與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