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歐洲文學史上的巨著《十日談》,為何遭到西方教會查禁?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陳二虎

一、揭開所謂的宗教面紗

宗教是一種信仰,布道者給予人某種精神的寄托,與社會道德、習俗、禮儀、倫理有關。但有些人認為宗教傳導給人們非自然的限制,有的宗教抹殺了人類的天性與自然的屬性,而且這宗教又分真宗教與偽宗教。

偶爾接觸了喬萬尼·薄伽丘的《十日談》,發現這本書揭露了一些所謂的宗教的騙局與偽善,某些人是以宗教為幌子,來誘惑眾生,因之,薄伽丘透過文字來謳歌人類美好的天性與智慧,正常的歡樂與本能,表現了人的本能對所謂的宗教進行報復。

二、風趣幽默的《十日談》

可以說薄伽丘是一個善於講故事的人,語言幽默風趣,文筆犀利明朗,不是嚴肅的說教,通過故事,令人回味悠長,那頗具諷刺意味的情節讓人禁不住笑了起來。

薄伽丘在第三天的第一個故事中講到:

馬賽托假裝啞巴,在女修道院當園丁。修道院的修女們爭先恐後地要跟他睡覺。開始馬賽托還能應付,後來加上院長在內的女人輪流向他發起進攻,他無力招架,終於開口說話,乞求女院長放他出女修道院。

薄伽丘似乎是在告訴人們,宗教並不能禁欲,也改變不了人的本性,極端的壓抑會造成極端的發泄,修女表面上根絕欲望,骨子裡比那些俗人好不到哪去,《十日談》揭露了修道院的淫亂,薄伽丘在書中第八天講第四個故事時講到:

女修道院長捉到一個犯了奸情的修女,正要把她嚴辦。不想那修女指出院長頭上戴的是一條褲子,不是頭巾。這褲子也是她在和男人尋歡被人壞了好事時慌亂之中誤作頭巾戴在頭上的。院長無奈,只得饒恕了她,並從此大開方便之門,再也不和她為難了。

這是多少諷刺的“無奈”呀,幽默而不失犀利,無非向人們表明,那些所謂的道貌岸然都是戴上虛偽的“頭巾”,表面上看清靜的修道院,暗地是“罪惡”的深淵。

三、遭到禁毀的《十日談》

我們不否認薄伽丘的《十日談》把一個個故事寫的庸俗而不高雅,但恰恰是薄伽丘文字功力的表現,一個個啼哭皆非的故事精彩紛呈,奇思橫生,妙語連珠。沒有赤裸裸的說教,借書中的人物的言行來揭露宗教的偽善與醜惡,展示了教皇、教主的腐化墮落,“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是寡廉鮮恥,犯著好色”的罪行,踐踏神聖。

西方有位學者就說:“修土沒有一個談得上聖潔、虔誠、德行,為人表率。那班人只知道奸淫、貪欲、吃喝,可以說是無惡不作,壞到了不能再壞的地步。”

薄伽丘在《十日談》第九天講的第十個故事就是揭露那無恥的神父:

詹尼神父看上了彼得的漂亮女人,於是他騙這對窮夫婦說:他能把女人變成奇馬。彼得女人想:若她能變成母馬,她就有了兩種用途,又是女人又能當馬用,她便求詹尼神父把她變成母馬。

神父讓她脫光衣服,像馬兒一樣四肢著地,正當神父念念有詞,用自己勃起的寶貝給她裝尾巴時,彼得覺得不對勁,大喊:“我不要裝尾巴。”

法術就此被破壞。

由於薄伽丘的《十日談》揭露了羅馬教會的醜行,惹怒了當時整個西方的教會組織,讓道學家們十分惱火,為了維護社會的秩序與宗教的崇高,祭起“神聖”的權力對薄伽丘進行猛烈的攻擊與瘋狂的咒罵,《十日談》被列為淫穢作品,褻瀆了神明,遭到查禁,被列為禁書長達幾個世紀。

《十日談》的全譯本最早的是建國後的1958年出版的,也刪節了一些不宜的內容。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