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理"瀏覽器主頁劫持"營造乾淨友好的網絡環境

本報刊發“瀏覽器主頁劫持”報導以來,許多讀者網民踴躍來信來電,反映自己遭遇網絡侵權的經歷,為治理“瀏覽器主頁劫持”和“手機APP劫持”獻計獻策,期待有關部門行動起來,還網民一個乾淨、友好的網絡環境。

網絡侵權危害不容小覷

人民日報關於“瀏覽器主頁劫持”現象的連續報導,做得非常好。我因為“瀏覽器主頁劫持”和“手機APP劫持”,有過多次電腦重裝系統、手機刷機重裝的慘痛經歷,導致電腦和手機中的很多有用數據損失,苦不堪言。這些網站不是憑借創新開展正當競爭,而是靠著搞一些廣告聯盟做推廣網站、推廣APP和網絡廣告去求生存,就會引發為了廣告費、只要給錢就發廣告的惡性競爭,繼而導致網民被騙、被坑。這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給網絡安全和金融安全帶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讀者王春陽

“瀏覽器主頁劫持”不是新鮮事,至今大家仍司空見慣。但就是這樣的小事情,給網民帶來不小的麻煩,不僅上網體驗差,還擔心會中木馬病毒。一些公司打“擦邊球”,未經允許收集網民的各種個人數據作為廣告推送的依據,一些互聯網企業之間還因為爭奪網民數據資源“打架”。這種現象已經持續很久了,迫切需要徹底整治一下,讓網民放心。

——程序員孫先生

看到貴報刊發的《2345網址導航回應“瀏覽器主頁劫持”》,感覺真是無語:他們把責任全推給渠道推廣,不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不光“賊喊捉賊”,還倒打一耙。

——網民吳有廉

監管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

在工作中,我們接觸了不少“瀏覽器主頁劫持”等惡意行為,有些還與有頭有臉的大廠商相關。期待相關管理部門加大對侵犯網民權益行為的監管力度,通過點名通報的方式來約束“瀏覽器主頁劫持”等行為,淨化網絡生態。

——火絨工程師李女士

一些互聯網企業抓住法律的漏洞,專做一些破壞用戶權益、維護自身利益的事。但往往一家這麽幹了,其他競爭者看到後也這麽做,甚至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態,久而久之,行業生態就壞了,陷入了惡性競爭的怪圈中,吃虧的只有廣大人民群眾。因此,必須嚴厲懲治那些鑽空子的從業者,切實履行職責。

——網民盼淨

在呼籲互聯網企業、平台自覺尊重技術倫理、履行好社會責任的同時,也希望主管部門進一步完善監督舉報機制,暢通用戶投訴渠道,加強監督曝光力度,還網民一個乾淨的上網環境。

——浙江省龍遊縣讀者歐陽錫龍

治理“瀏覽器主頁劫持”不能隻寄希望於行業自律,他們賺的就是這筆互聯網漏洞的錢,怎麽可能將如此龐大的“劫持費”拱手相讓?該由哪個“唐僧”給“主頁劫持”念念緊箍咒?到底何時開念,念的效果如何,網民們不妨拭目以待。

——青島市民李振忠

用法律手段保護網民權益

人民日報報導所說的網絡技術侵權,在互聯網上並不鮮見,但一直以來沒有很好的辦法根治。很多企業即使被告上法庭,所受的懲罰相比他們獲得的利益來說仍然太輕,這也是這類現象屢禁不止的一個原因。希望通過這次人民日報的追蹤報導和全社會的響應,能讓網絡世界變得更加安全和諧。

——北京某專利事務所合夥人張先生

互聯網企業應該為網民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不能侵犯網民的權益。希望有關部門完善互聯網領域的相關競爭規則,為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競爭提供指引,劃定紅線,加大對類似“瀏覽器主頁劫持”等互聯網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力度,明確互聯網行業競爭的行為底線、秩序規範,對行業起到示範作用。

——法律專家王先生

提高個人防護技能

主頁劫持的技術有很多,一般都與黑客攻擊有關,比如通過“釣魚”網站或者流氓軟體對受害用戶進行攻擊。主頁劫持使用的技術非常多,包括嵌入惡意的瀏覽器前端代碼、利用被訪問網站自身漏洞進行跨站腳本攻擊,甚至可以通過劫持DNS域名進行主頁劫持,目前還沒有技術手段可以完全根治。

具體技術上的防範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在軟體或者網站發布前進行嚴格的代碼審計,代碼審計分析可能潛在的漏洞;二是對軟體與網站進行滲透測試,減少被攻擊的風險,但與代碼審計不同的是,滲透分析在一個模擬的環境中模擬可能的黑客攻擊行為,或者讓第三方人員在各種條件下試圖攻擊一個網站或軟體,這兩點主要是針對網站和軟體開發者來說的,但是如果有些流氓軟體自身就有意識地進行劫持,那就需要一定的監管措施了。對於用戶而言,主要還是安裝防火牆和殺毒軟體,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不要隨便點開不明網站、安裝不明軟體。

——中科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黃群

(本報記者劉詩瑤、喻思南、谷業凱、吳月輝、馮華、余建斌、趙永新整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