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懂這個最神秘的微笑,分三步

這幅偉大的肖像典型

其實隻比一張打開的報紙大一點,

它陪伴達 · 芬奇直到人生終點,

如今展出的這幅畫像,

“躲”在盧浮宮厚厚的玻璃罩後面,

人們只能稍稍看一眼那神秘的微笑,匆匆而過。

千萬別陷入這畫上的人究竟是誰的爭論中,

好好欣賞畫作本身吧,重點看三處:

微笑、手、風景

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 一千個人演繹, 一千種演法。達 · 芬奇的《蒙娜麗莎》同樣如此。站在這幅畫的前面,觀眾最愛問:

“這畫上的女子到底是誰?”

“她的微笑到底是什麽意思?”

其實,一幅畫背後藏有什麽樣的玄機,對於欣賞這幅畫並不重要,甚至會妨礙我們真正看懂作品本身。那麽,欣賞藝術作品時,什麽最重要?

最重要的是你所看到的,你所感受到的。

《蒙娜麗莎》自問世之後,它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每年,都有無數人前往盧浮宮 “朝聖”,此作品成為 “朝聖者”必看的作品之一。同時,這幅名畫也被無數人惡搞。開此先河的恐怕要屬法國人杜尚了。1919 年,他在《蒙娜麗莎》的複製品上給美麗的女士添上了兩撇小鬍子。美國作家丹 · 布朗還為此寫了一部小說,叫 《達 · 芬奇密碼》。

馬塞爾·杜尚和《帶胡須的蒙娜麗莎》

電影《達·芬奇密碼》海報

所有這一切都讓我們離這幅名作的真正藝術價值越來越遠。其實, 真正的美就在你所看到的地方, 但需要你以一顆恬靜的心去體會。

達 · 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附近小鎮的富庶家庭, 全名列奧納多 · 迪 · 塞爾 · 皮耶羅 · 達 · 芬奇。自幼聰明伶俐, 興趣廣泛並喜愛藝術,尤其擅長繪畫,被稱為 “繪畫神童”。14 歲時他被父親送往佛羅倫薩畫家韋羅基奧的畫室學習,這個畫室是佛羅倫薩的著名藝術中心,經常有藝術家和科學家在這裡聚會。達 · 芬奇從少年時代就受到人文主義的熏陶,為他後來的藝術創造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達 · 芬奇一生完成的作品不多,但件件均是精品,壁畫 《最後的晚餐》和肖像畫 《蒙娜麗莎》是他最偉大的代表作。

達·芬奇自畫像

1500 年,達 · 芬奇回到故鄉佛羅倫薩,並在 1503 年開始繪製這幅不朽的名作。然而直到 1518 年達 · 芬奇去世,他始終把這幅畫帶在身邊,似乎仍未完成。

這幅作品應該是達 · 芬奇本人最喜愛的作品了。欣賞這幅作品要考慮三個基本要素:寫實的造型,寫實的顏色,還有經典的人物肖像構圖。達 · 芬奇創作此幅肖像時,改變了以往畫肖像採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 代之以四分之一側身, 人物截至手部, 透視點略微上升, 呈現金字塔形,人物顯得更加端莊,穩重。

畫作的另一成功之處是色彩。喬孔達夫人身著的衣裳,質地柔軟,衣褶美麗,看上去似乎非常單純,這是畫家採用固有色所取得的效果。這樣一種色彩使用基調正是古典主義畫家所特有之處。固有色指盡量排除環境甚至光源顏色對物象顏色的干擾,而還原物象的 “本來”顏色。

人們常說, 這幅畫籠罩在一種朦朧的光影之中。這就是一種極為真實的視覺感受,順著這種感受,可以探索出文藝複興時代藝術家造型的一大秘密——明暗法,即將畫中景物的暗部統一放置在陰影之中,明暗交界線呈柔和的過渡,造就了畫面集中而渾然的效果。而這種方法正是由達 · 芬奇所開創,並成功地運用在 《蒙娜麗莎》上,成為這一效果的完美代表。

這種柔和的過渡出現在人物與背景之中,出現在層層衣褶之上, 出現在兩隻舉世無雙的手上, 出現在那個神秘的微笑上。他讓形象從深暗的背景中浮現出來,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感和太空感,描繪對象的形體在客觀現實中呈現凹凸不平的狀態,造成了光影的客觀出現。畫中的明暗安排中,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畫家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才會有 “神秘的微笑”。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

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畫家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

再看這幅畫中的風景,背景山水幽深茫茫,似乎一直延伸到海邊,地平線上隱約可見起伏的山巒。柔和的光線和自然的過渡色彩,使主人公的逆光輪廓,協調而自然地置於較為明亮的風景之中。在人物與其背景之間,形成了一種巧妙的聯繫:身處理想境界的主人公,也給予觀看者以某種似幻似真的感覺。能夠呈現這樣的效果,在於畫家淋漓盡致地發揮了自己獨創的 “空氣透視”筆法,使色彩的呈現具有煙霧的狀態。達 · 芬奇研究大氣與色彩的關係,讓遠景沐浴在淡藍的空氣中,使繪畫的透視關係變得更準確更完善。

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被藝術史專家們稱作“漸隱法”(sfumato)的色彩技巧,在 《蒙娜麗莎》與其背景之間,形成了一種巧妙的聯繫:身處理想境界的女子本人,也予人以某種夢幻般的感覺。

達 · 芬奇這位崇尚古典藝術的人文主義者,在觀察自然的前提下努力塑造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準確地再現自然,科學性和理想化是他創作的最高宗旨,以上所有一切構成了他的藝術基礎。

我們之所以會對那女子臉上的微笑有如此眾多的揣測,在於達 · 芬奇賦予了自然表情以畫家本人的理解與情感。人人都會微笑,可是這個 “微笑”卻驚世駭俗。全在於畫家從簡單地刻畫 “微笑”進入了表現內容活動的創造之中,即從 “描述性”轉化為 “表現性”。只有在這個基點之上,才能展現給世人不同的寓意, 體現出畫家自身的獨特創造力。所以, 當我們看到這微笑時,感受才會因人而異,時而溫文爾雅,時而安詳嚴肅,時而略帶悲傷,時而嘲諷揶揄,神秘莫測的微笑顯露出人物神秘莫測的心理活動。

暗景中那一雙最美的手

一位真正的畫家之所以被繪畫所吸引, 其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手感。畫畫時, 手拿著筆, 通過顏料與畫布的接觸, 不斷地將他心中的那個“蒙娜麗莎”描繪出來。這個形象的確脫胎於現實中那位眾說紛紜的尊貴少婦,可是,經畫家的 “點金之筆”,已然化為人間所共同讚歎的美之化身。

微笑, 不僅是這幅畫的重要特徵, 也成為文藝複興時期女性美的典型,生動地體現了一個新時代的精神美。

本文摘自《聽懂一幅畫》一書,有刪減

/End

《聽懂一幅畫:從達·芬奇到莫奈》

看完這本書,再去博物館吧!

聽博物館達人講解

26幅世界名畫的喜怒哀樂

本書按西方繪畫史的時間順序,精選出60多位藝術大師的近百幅作品,從畫理與技法的角度進行詳盡的講述,並結合西方油畫發展的脈絡,串起全部作品。

不同於其他藝術類書籍,本書作者淡化藝術家們的人生故事,側重於引導讀者更加純粹的欣賞畫作本身,指出繪畫欣賞的關鍵路徑,意在培養觀眾獨自欣賞畫作的能力。本書的寫作均以觀眾為導向,語言風格時而詼諧,時而慷慨,同時又能引領觀眾的審美取向,具有前瞻性、趣味性、專業性。不失為一本既照顧普通讀者,又深入繪畫本質的賞析類書籍。

關注東方出版社,粉絲福利不定期放送哦!

經典|新知 | 閱讀

微信ID:dfcbs201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