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通證券張亮:如何看待成分指數強於綜合指數?

科創板上市的首個交易日,中國股市微微高開後一度展開跳水,之後出現了成分指數強於綜合指數的景觀,尾市題材股掀起拋售潮。截至終盤:上證指數收報2886.97點,下跌37.23點,跌幅1.27%;深證成指收報9122.64點,下跌105.91點,跌幅1.15%;中小板綜下跌1.75%;創業板綜大跌2.41%。兩市成交金額合計4141.25億元,比上周五放大18%。

那麽,為何科創板上市首日,A股市場出現了成分指數強於綜合指數的局面呢?這與周末提到的“科創板上市後兩類股(創業板成分股、符合條件的次新股)中長線看好”是否有某種聯繫呢?對此,接受上遊新聞記者採訪的海通證券中山三路高級投顧張亮是這樣分析的——

首先,本次成指強於綜指是未來牛市的預演。這話是什麽意思呢?就是周一A股市場中,代表上海主機板的上證50、上證指數,代表整個深圳市場的深證成指、深證綜指,代表中小板的中小板指、中小板綜,代表創業板的創業板指、創業板綜——無一例外的表現為“成分指數強於綜合指數”。而之前我們講過,2004年6月25日中小板推出加速深證成指完成熊市探底浪後,不到2年時間就漲了655.79%——而深證成指在上一輪牛市的持續時間是最短的,可漲幅卻大大超越了深證綜指和其他指數。因此科創板誕生首日,各大成分指數強於綜合指數,特別是創業板指遠強於創業板綜,說明創業板指的成分股,其最慘烈的下跌階段徹底結束,後面的熊市探底浪,創業板指也會跌但跌幅會明顯小於創業板綜了。一旦牛市啟動,創業板指就會像當年的深證成指那樣傲視群雄。

其次,次新股狂跌是綜指弱於成指的主因。周一次新股指數跌幅高達4.06%,已經將農歷新年以來的漲幅全部洗白,不少次新股更是刷新了多年來的新低。這種現象說明,高估值次新股特別是這兩年上市的次新股,依然是當前市場風險最高的群體。由於我們之前反覆強調過只有符合“橫盤0.5至1年+調整2至2.5年”或者“較短時間內跌幅超過70%”這兩個之一才能成為未來牛市最賺錢的股票,因而我們可以看到上市時間離現在越近的次新股就跌得越慘。因此,綜合指數弱於成分指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最後,中小創關注如何回補“6.19上跳缺口”。從中小板綜與創業板綜(還有深證綜指)的圖形上看,中小板綜與創業板綜已經部分回補了“6.19上跳缺口”,深證綜指尚未回補缺口。如果這三個指數在回補缺口後返身向上,則反彈行情有望延續到8月中旬。相反,倘若這三個指數在周二是以“下跳缺口”的方式回補“6.19上跳缺口”的話,那就會形成“島型下跌”,勢必會引起更大的恐慌。不過在我們看來,“島型下跌”通常在某周第1個交易日才有效,因此我們傾向於周二將探底回升小幅反彈的走勢。

總體來講,未來牛市最賺錢品種正初步應驗著我們的分析,接下來投資者要做好兩大準備:一、短線反彈,但別重倉;二、等待牛市來臨前的最後一跌。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王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