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胎媽媽自述剖產經歷:從入院到分娩都會經歷什麼?

今天七七和大家分享一位剖產媽媽的協和生產記。

備孕或懷孕的準媽媽們,希望這段溫暖而美好的記錄可以帶給你勇氣!

連載一


原計劃7點出發,但是早晨兒子還是鼻子有些不舒服,於是我給孩子艾灸了半小時, 吃了爸爸做的早飯後才與老公出門去醫院辦理住院手續。

路上老公有些抱怨出門晚堵車,都是因為我早起給兒子艾灸,我輕聲對他說:「我的兒子比我按時辦理住院重要,遲到也沒有辦法」。我想他不一定會理解一位即將離開大兒子4天,去醫院生小兒子的媽媽的邏輯的。

來到醫院,我們順利的辦理了住院,被安排到了8層。一進來,就有幾個護士過來給你帶手環,詢問問題,了解基本情況,簽字,然後有專人帶你去病房自己的床位,換病號服,把所有該留的留下,不能留的全部打包讓家屬帶走。

然後安排家屬買便盆,孕婦上床備皮、抽血、做胎心監護。

因為是明天剖,所以連備皮都精心細緻,小護士一點一點的幫忙消毒,輕輕的備皮,感覺專業而周到,不像第一胎,因為發燒就匆匆忙忙備皮就趕快推手術室了。

然後孕婦和家屬安排一起聽醫生講剖腹可能遇到的危險,簽字。

一切都搞定後,到了探視時間(每次半小時),我躺在床上選午餐,他戴口罩坐在椅子上陪著我。

我開始點餐,平時一年都不吃一次肯德基的我不知為什麼就想放縱一次,自己一個人點了70塊錢的。

於是他走後,我吃了兩個漢堡,一個雞腿,兩個梨。第一胎生完被餓到的我,彷彿想要趁沒生前多儲存能量,雖然知道這也沒用。

病房裡時不時有人來幫打掃衛生,疊被子,也有麻醉師來詢問身體情況,為明天做手術準備。挺安心的。

病房裡只有我們三個媽媽,很安靜,時不時就一起聊一會。

聊後才知道她們一個與我同歲,一個比我大一歲,而且她們都經歷過試管嬰兒沒成功,最後自然懷孕的過程。

大家侃侃而談,抱著「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來面對要孩子這件事,看著大家雖不是20幾歲,但依然有美麗的臉龐和身體,感受著生命獨有的韌性。

聽著大家對明天未知手術的恐懼,對身材恢復的擔憂,對孩子長相的期盼,覺得其實這一刻挺美妙的。

而我只想告訴自己,相信全國最好的協和產科。而且大腦會幫我忘記最痛苦的時刻,就像我早忘記第一胎的痛了一樣。我篤信自己可以挺過疼痛,渡過這時刻,幾個月後又是好漢一條。未來更多的重要任務在於如何能照顧好孩子,教育好孩子。

一切檢查都做完,下午可以看書,等待晚飯餐。在微信群裡聽寫作課,與熟路的朋友聊聊天,接受著祝福的感覺很幸福,謝謝你們!

晚餐後我將剩餘的所有肯德基全部消滅,還陸續把上午護工說吃不了的9個梨也全部吃完,還吃了一大半麵包,算是對第二天不吃不喝的一個交代吧。

晚上,病房很安靜,外面偶爾有剛出生小孩大聲的哭聲,聽著也親切可愛。期待明天這病房裡的三個小傢夥。

此刻想起了龍應台回復兒子信中關於恐懼的回答。

兒子問媽媽:「你恐懼什麼?」

媽媽說:最普通,最簡單的恐懼。

我恐懼失去所愛。你們小的時候,放學時若不準時到家,我就幻想你們是否被人綁走或者被車子撞倒。你們長大了,我害怕你們得憂鬱症或吸毒或者飛機掉下來。

能走路,能看花,能賞月,能飲酒,能作文,能會友,能思想,能感受,能記憶,能堅持,能分辨是非,能有所不為,能愛。每一樣都是能力,每一種能力,都是可以瞬間失去的。

顯然,我恐懼失去。

而生命敗壞的過程,其實就是走向失去。於是,所謂以智慧面對敗壞,就是你面對老和死的態度了。

2018.10.16日 7:22分 小惠記錄於北京協和病房

圖片來源:pixabay

連載二

第二天早晨不到6點就醒了,護士來測過體溫,躺了一會就都起床了。大家都安靜的在床上休息,等待護士通知去手術。

我發現早晨不用吃飯的話,好像少了很多事情似的。

因為我是第三台手術,怕等待太久血糖低,所以快到9點時我被打上葡萄糖吊瓶,給身體補充能量。

期間9:30同屋一位媽媽被推走了,10點,另一位媽媽也被推走了,我則在床上與她們說:「加油」,暫時告別。

我的吊瓶打到11點多,然後可以下地自己去外面看看家屬了,告訴他們我還要一會,別等我先去吃飯。過了一會,終於有人來接我了去手術了。

護士來插導尿管,她很溫柔的告訴你:「會有一點不舒服,深吸一口氣就好了」,結果沒有我想像中的疼,因為第一次還是在4年多前用導尿管,看著別人手裡總是拿個尿袋就疼,但真的感受後還能接受。

於是,一個擔架車被推進了房間,厚厚的被子在上面,被子四周打開後人躺在裡面,包著推去手術室,孕婦需要把醫院病號服脫掉,帶著導尿管自己爬上擔架床,對於孕婦來講不算有難度。

在擔架上平躺視角受限,更多的是感受自己無力需要照顧,感受周圍親人的關注,老公用心的配合醫生把我推進電梯房下到2樓手術室,爸媽則坐電梯下樓在門口等我。

進手術室前,我伸出右手手指,與他們揮揮手,我感受得到他們的緊張和期待,我的內心在他們的陪伴下則有一些踏實。

手術室很大,先進入等待區,有人會過來領取孕婦,核對信息,名字,問詢過敏史。於是我被推入做手術的房間,感覺走了一會才到,手術室很大。

進了手術室,就感受到了冰冷,後來才知道裡面恆溫21度。

大夫和護士已經都在等待了,量血壓,打吊瓶,準備打麻藥。打麻藥也很害怕,但是還要硬著頭皮挺著,弓腰。

醫生一手把著我彎曲的腿,一隻手把著我埋在胸前的頭,配合著麻醉醫生。但是我有規律的宮縮,所以這個姿勢真的特別難受,宮縮來了,肚子就發緊的厲害,有些喘不過氣,麻醉師手法很好,但是還是能感受到酸痛的感受,這也許是不能避免的,最後調整一下我的弓背姿勢後,就可以進麻藥了。

然後大家一起,在我肚子以下還有一點點知覺的時候,把我挪到手術台上。手腳固定,蓋好,準備手術。

在麻醉師好幾次試探我的肩膀和肚子對同一物體溫服不一致後,確認麻藥已經生效。然後醫生和護士們開始一起在我的肚子附近。

當已經手術好一會,我才意識到,因為毫無感覺,也再次體會到麻藥的神奇,身體能感覺到腿的存在,因為冷也很想挪動一下,但就是無法用意識作用於身體。

期間醫生也說因為我對冷空氣過敏,所以身體對冷很敏感,導致剛開始手術我自己感覺牙齒髮抖,依稀記得四年前好像那次剖宮產也是冷的不行。

後來大夫推動我的胸口附近,隨之也告訴我孩子要出來了,過一會,聽見不是特別清脆的哭聲後,醫生就送到我眼前一個小小的寶貝,告訴我身高,出生時間,讓我看看屁股和小臉,我的眼淚隨著他小小的軀體和哭聲隨之而來…

很奇妙,我不知為什麼而哭,眼淚一直在流淌,很激動!嘴裡也不停的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哭…」。

後來回想,也許因為終於看見小生命降臨了,也許因為孕期結束了,也許因為看到生命的感動,也許因為看見這個天天在肚子裡那個熟悉小傢夥的真容了,總之,非常的激動。

現在想起來那一刻,還會感動的落淚。

而後伴隨而來的是疼痛,記得不是很清楚,就是很疼,我左右想要晃動,後來麻醉師說我幫你用點葯,於是慢慢的我睡過去了,等我醒來時,還有一兩分鐘就手術結束了,於是我被推回病房。

還記得第一胎生完(不是在協和生的)我是被推到一個角落獨自躺了好長時間,確認沒有大出血才推回病房,體驗非常不好,又冷又餓,還很孤獨,後來才知道我一個好朋友也與我一樣,都是獨自在角落躺著觀察,看來真不是好的回憶。

好幾個護士幫你一起挪回到自己的病床上,鋪好產褥墊,告訴注意事項,然後家屬過來看我,過一會孩子回來了,看著小小的他,那一刻欣喜而滿足。

然而,半夜等待我的卻是…

2018.10.16-22日

小惠陸續記錄於北京協和病房與家中

圖片來源:pixabay

連載三(完結篇)

每次探視時間只有半小時,所以如果三位親屬,每個人平均分配下來就10多分鐘,雖然短暫,但是經過幾天的感受發現這樣真的很好。

1、有確定性。產婦很確定什麼時候會有男士出現,所以會自己安排好餵奶時間和換衣時間。

2、利於休息。探視時間雖短,但不管剖腹還是順產,沒有出現其他情況的話,都會生產後住三日出院,所以更多時間是修養,不被打擾。

3、利於孩子。親屬與孩子少接觸,也讓新生兒能減少外界細菌的侵入,而且孩子被包的像個小膠囊也很利於隔離親屬與孩子的接觸。

晚上家屬走後,就是產婦與孩子的獨處時間了,如果有任何需求,就可以按床邊的按鈕呼叫護士,護士會閃電般過來幫你,基本就是孩子拉了、尿了需要換尿不濕,或哭鬧需要幫忙,還有自己哪裡不舒服請護士來看看。

很幸運在我手術回來後,就換到了兩人間。人少也很舒適,兩人間晚上會有一位護工阿姨,只是需要每晚加一些錢就好。

晚上才感受到護工阿姨對我的幫助有多大,因為我麻醉劑過後,就一直疼的厲害,而且特別餓,但又不能吃東西。

時間過的特別慢,我也記不得是幾點了,我感覺噁心想吐,護士說這是麻醉後正常反應,有的人就會有嘔吐的感覺,於是幫我把產褥墊放在旁邊讓我側躺,如果想吐就吐出來。

我側身感受身體的反應,真的想要吐的時候,我發現肚子會緊張,胃部痙攣牽動著肚子,正好在刀口附近,刀口疼簡直比噁心還難受,我只好盡量控制自己嘔吐的感覺,後來雖然噁心但也沒有吐出來,心想身體真是聰明,知道吐更疼,竟然可以控制自己不吐了…

但是疼痛還是讓我一晚上都大汗淋漓,護工阿姨幫我擦汗,幫我換濕透的衣服。

半夜我睡不著,也許也是餓的,於是請護工阿姨幫我沖藕粉,印象中一晚上喝了2-3次藕粉,雖然每次都隻喝幾口,但足以讓我能睡著,每次睡醒以為到天亮了,結果發現才過一小時,漫長的術後第一夜啊…

我身邊的順產媽媽沒有像我一樣的反應,請護工幫忙也是幫忙左右安放孩子,方便餵奶和換尿不濕等。

還好我兒子非常乖,他不哭鬧,喝了奶就是睡。

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天,早起5點半左右就有護士來幫忙沖洗,給寶寶和產婦測體溫,然後護工阿姨幫忙換產褥墊,把毛巾弄溫熱供產婦洗臉,幫忙更換衣服和床單,還幫忙擦拭身體等。

還有護士來不定時來看看我們奶水如何,並且給上課,講各種照顧寶寶的事宜。

家屬走後,產婦就是安靜的躺在床上休息,喂寶寶。

第二天的時候,臨床順產的產婦已經可以下地了,我還只能走幾步。看出順產的優勢了!

今天終於可以吃流食了,和米湯和玉米南瓜水,看著順產的臨床大口吃想吃的東西,真心羨慕!

晚上我還是很疼,於是與醫生要了止疼葯,晚上好受多了。

第三天臨床的媽媽已經可以走路像護士一樣快了,我才可以自己去洗手間不費勁。所以能順產還是順產好!而且感覺剖腹產子宮收縮時的疼好像也比順產子宮收縮疼的更厲害似的。

因為止疼葯不影響餵奶,所以晚上為了減少左右側身時的疼痛,我又吃了兩片止疼葯。沒想到第四天出院的時候,我竟然可以自己走很遠的路,自己上樓,不知道是止疼葯的作用,還是身體恢復的原因。

出院前一天會抽產婦血看是否貧血,如果不貧血就可以出院。出院當天給寶寶檢查黃疸值,如果合格就出院,不合格孩子直接轉入兒科接受治療,媽媽出院。

我們都很好,檢查結果合格,順利出院了。寶貝的爸爸,姥姥姥爺一起在門口接我們回家。

到家門口,看著黃色的落葉??灑了一地,滿心的美好!

謝謝這次在協和生產所經歷的一切。

也記得半夜問在協和工作了10多年的護工阿姨:「在這工作好嗎」?她回答:「開心啊」!

「開心」這是工作中多麼奢侈的詞啊!

是啊,如果不是有愛心,有耐心,喜歡孩子,每天在哭鬧的產科工作又怎能用「開心」這個詞呢。

謝謝這些天使的醫生、護士、護工們,用愛守護著一個個小小的生命!??

小惠說:

因為產後用手機發現手指疼,就沒有強迫一定當天寫了,於是到生產後第三天的事都有些記得不清楚了。看看,很多時候感受就在當下,不然真的會忘記。

還有一個感受就是躺在床上腰酸背痛很不好受,一定要讓身體健康!

記錄下這些也是給自己一個紀念,希望多年後可以回憶起生命中走過的歲月。

2018.10.13日 小惠記錄於北京家中

(ID:ianxingmama)

end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七田真孕期教育-始於1958年

幫助中國愛心孕家庭建立科學、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

順便右下角點個[在看]支持一下七七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