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閉眼誇人的誇誇群,真的能夠幫助我們減壓嗎?

“噴噴群和誇誇群哪個更好?”幾日前,因為宣傳海報意外流傳到微博上,這場清華北大辯論表演賽瞬間火了,“想圍觀”、“求直播”的呼聲四起,話題最終達到了1.7億的閱讀量。但據現場的觀眾反映,“神仙吵架”其實是過譽了,辯論的內容有點普通,它之所以會火爆,還是因為 “誇誇群”被設為了辯題。

什麽是“誇誇群”?顧名思義,在以“誇誇”為名的微信群組裡,你只聽得到別人對你的誇讚,也只能對別人進行誇讚,抬杠、批評 乃至平淡的“哦”,都被群公告明令禁止,假若違反,等待你的只有被踢出群的命運。正如大部分誇誇群的群公告宣稱的那樣——

“這裡是誇誇群,沒有諷刺、沒有杠精,只有誇誇。”

特殊類型群聊火爆網絡,已經不是第一次,比如去年的互噴群、抬杠群。陌生人在網絡世界進行集體狂歡,段子手擁有無數真實素材。然而誇誇群跟以往這些群聊都不一樣,幾周之後,火爆的誇誇群,已經成為一種能日入千元、月入萬元的生意……

對於誇誇群的飛速走紅,有人表示不理解。互誇遊戲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樂,為何有如此多的人樂此不疲,甚至願意為它付費?今天的推送梳理了誇誇群的誇人套路和走紅歷程,誇誇群火爆的背後,是現代人想隱藏卻隱藏不了的壓力。

婦女節這天,某網友被男友拉進了“誇誇群”,作為節日驚喜。這是男友為她在淘寶上買的誇誇群服務。圖片來自3月8日@大豬蹄子研究所 微博。

1

誇誇群六大誇人套路

進入過誇誇群的人,幾乎都把誇誇群形容為“充滿彩虹屁的快樂源泉”。也有人指出,誇誇群之所以可以如此活躍,幾乎不重複的花式誇人,是借鑒了流行“彩虹屁”話語和思路,從而形成了誇人的套路和儀式。

彩虹屁是正經的飯圈用語,起源於韓國的idol文化,正如字面意思,即使偶像放屁,粉絲都能面不改色、出口成章地把它吹噓成彩虹,也有人將之概括成“花式無腦誇”。如演員朱一龍眼角的魚尾紋,被粉絲們形容成“貝加爾湖的漣漪”;演員白宇的鬍子,則被形容為“玫瑰花的刺”。

但和隻誇藝人美貌的彩虹屁有所不同,誇誇群誇人,主要是把“壞事”誇成“好事”,從而達到誇張詼諧的效果,我們總結出了六大誇人套路——

1 | 逆向升華式

借助逆向升華的思維,群友們對於角度刁鑽的求誇內容,總是能找到可以誇的嶄新空間,展現出了極強的求生欲。

首先來舉一個失敗的例子:

求誇:為了減肥沒有吃米飯,但忍不住吃了個甜點QvQ

回復: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在這個例子中,求誇者後來用沮喪臉表情包回復,顯然沒有誇好,完全沒有升華出吃甜點的好處。還好有群友力挽狂瀾:

不吃米飯,容易低血糖,在血糖降得過低的緊要關頭,攝入適量糖分,既達到了控制熱量攝入的目的,又一飽口福,誇!

在此之後,群友進一步逆向升華——表揚求誇人既有減肥意識,又懂過猶不及,將在美食前軟弱的意志力誇讚為“完美的中庸之道,中國的大智慧”。

2 | 聯想升華式

發揮聯想能力,在“壞事”中提煉能用來誇人的形容詞,通常需要這個形容詞有多重含義,如:

求誇:我不小心把酒灑在了書包上。

回復:背上帶酒味的包去上課,你就是整條街最醉人的崽,誇。

3 | 排山倒海式

排山倒海式的精髓在於:誇人誇不到點,但氣勢不能輸。如初建群時,彼此互誇:

大家好!群裡的朋友們一看就很好看!

大家好!群友們一看都非凡卓越!

刷屏,是誇誇群的立群之本,在短時間內迅速地以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把場子撐住,則是新進群的群友孜孜不倦研究的目標。這種句式的模仿排比只是初階,更高階的手法如:

求誇:我一個人拿了三個快遞!

回復1:身強體壯!

回復2:熱心助人!

回復3:品質可貴!

誇人者開始互相誇讚時,“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有理有據、博古通今”,將會營造更可觀的“互誇盛況”。

4 | 指東打西式

當求表揚者的行為誇無可誇,逆向升華式套路行不通,誇人者的腦筋一轉,把誇獎的對象轉向為物,又重新找到了可表揚的落點,照樣能把壞事誇成好事。

例如,有人說他把面湯均勻地灑在手機上了,“求誇”。就會有人跳出來誇他:

你的手機能吃到這麽棒的美味真是太棒了!

5 | 誇張歸因式

誇人的度,有時候非常難掌握,但在誇誇群中,極度誇張式的誇人,同樣能給被表揚者帶來快樂,即使這是一種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方式。但或許,這才是眾多群友真正的快樂源泉。最常見的,就是把所有壞事的原因,都誇張地歸因為可愛、萌、帥等正面元素。

求誇:我感冒兩個星期了。

回復:一定是小姐姐太美麗了,病毒都捨不得離開你。

求誇:我今天丟了一千塊。

回復:一定是因為你太萌太可愛了,小偷才會選擇你下手。

6 | 閉眼式

“無腦誇”、“閉眼誇”,或許才是誇誇群存在的真諦,因此有相當一部分表揚,建立在顛倒黑白、看到頭像就誇之上。

有個剛進誇誇群的群友頭像是男性,有群友開始誇他:“從圖片就可以看出,您一定是個品貌非凡才貌雙絕驚才風逸風流才子。”

但被誇的人有點蒙:“我頭像明明是周星馳啊。”

網友:“星爺其實是個美人。”(圖片來自1995年電影《大話西遊》)

2

從相互表揚小組到誇誇群

戲謔式的網絡狂歡

創建於2014年的豆瓣相互表揚小組,是誇誇群最早的起源。小組的簡介言簡意賅:“相互誇獎”。小組中展現了自己自強不息精神的堅強組友們,例如終於可以寫字,求大家表揚的一位高位截癱患者,讓互相表揚小組在今年2月出圈曝光,最先得到社會關注。

今年2月,豆瓣相互表揚小組因沒有抬杠而以互聯網清流的形象走紅網絡。圖片截自相互表揚小組主頁。

誇誇群受到了互相表揚小組的啟發,從高校而生。在2月28日,浙江大學市場行銷專業大二女生蘇嘉琪建立起了第一個浙江大學校內誇誇群,因為新奇有趣,誇誇群從此蔓延向了全國各地的高校。不久後,淘寶、閑魚平台上也出現了付費誇誇群,拉客戶進群一頓猛誇後,根據時長收費。據相關媒體報導,組織誇誇群的中間人,一單可以賺到10元左右,日入上千元。

閑魚上的付費誇誇群。圖片截自閑魚APP。

在發展過程中,誇誇群誇人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體驗過誇誇群的人曾介紹道,誇誇群開始於無腦誇,“互相誇讚群友的頭像貌若天仙,或者是發的問號特別有學問”。誇誇群可誇的邊界,則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擴大,會從很瑣碎的雞毛蒜皮,到切實的困擾群友的學習、生活乃至求職問題。

例如,誇誇群裡有求職季的大四學生埋怨起自己做一頁簡歷,花了幾個小時才做完,“心情十分暴躁“,群友們開始紛紛鼓勵她“但是你做完了一份很棒的簡歷,一定能拿到幾個offer。”“你優秀的履歷太多了,寫不下,所以花的時間才長啊。”即使是有人抱怨自己壓力太大、熬夜太久,“要禿了”,群友們還是可以群策群力,找出“努力科研,掉光頭髮,達到學術高峰”的意義。誇人者努力切中需要被誇的內容,或逆向思考或發散思維,試圖賦予被誇者以正向意義,即使仍是以一種類似講無厘頭段子的方式。

不過,誇誇群之所以能夠迅速“出圈”

(“出圈”為粉絲術語,指某個事物的流行程度突破既定圈層,甚至全民皆知)

,是因為它兼具的產出無厘頭段子的屬性,因而能夠在更為廣闊的網絡空間裡激起回響。微博上的段子手收集起誇誇群的截圖,集合成為九宮圖發出,收割流量,一些群內的神回復,則成為了流傳的段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和競爭。在一定意義上,誇誇群和原先興旺的鬥圖群,幾乎秉承著相同的邏輯,特別是對於熱衷於誇人的群友而言。比拚誰的“彩虹屁”更有理可依、文采斐然或是腦路清奇出眾,成為了他們活躍的原因——從《大話西遊》的時代開始,青少年亞文化總是由戲謔、解構、反諷的狂歡構成的。

在這個層面上,誇誇群更近似於學者羅傑·西爾弗斯通

(Roger Silverstone)

所指出的“遊戲”——為群友們共同提供了暫時脫離日常生活的賽博空間,但仍基於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並為之生產出無數種正向解讀方式的排演,也隨之產生了群體共振的情感聯結。也因此,誇誇群成為了群友們共同的“充滿彩虹屁的快樂源泉”。

《遊戲的人:文化中遊戲成分的研究》(作者:[荷蘭] 約翰·赫伊津哈;譯者:何道寬;版本:花城出版社2017年1月)

赫伊津哈是第一個把遊戲當作人類文化重要內核來研究的學者。他認為遊戲先於人類文化而存在,文化和文明的目的在於產生遊戲。哲學、藝術、詩歌、神話都在某種意義上存在遊戲的屬性。個體在主觀上自願參與遊戲,且在這種日常活動中能夠產生愉悅。

3

誇誇群為何成為一門生意

被表揚的需求背後,是藏不住的壓力

按照清華大學辯論隊隊員觀察和總結的,“絕對看不到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在誇誇群裡求安慰”,誇誇群裡求誇的人,大多數是一些已經在競爭中產生了自我懷疑的學子,試圖通過表揚來緩解壓力、求得安慰。

事實上,壓力自然不僅僅存在於象牙塔之中,更是都市人所承受的普遍症候。2018年發布的一份有關中國都市人壓力的調查報告顯示,有30.24%的受調查者聲稱自己每天都會感受到好幾次壓力,43.3%的受調查者則認為,壓在他們身上的壓力已經大到了讓他們吃不消的地步。這或許能解釋為何誇誇群能夠迅速從高校小圈子中出走,甚至成為有相當人群願意為自己或他人付費購買的服務。

在淘寶和閑魚平台上,有償的誇誇群定制服務的賣家非常多。“有相當一部分是為自己購買的”,商家向筆者介紹道,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心情比較喪,就嘗試著為自己購買定製誇誇群的服務,“圖個新鮮,也想試試看心情能不能變好。”

也有一部分人,是為自己心情不好的伴侶、朋友購買的,“想哄他們開心”。商家說,這樣定製誇誇群的效果一般比較好,在接受狂轟濫炸般的表揚後,被誇者也有專門再給她發紅包的。

商家也承認,更多的顧客是追趕潮流,選擇把定製誇誇群作為一份特殊禮物送給過生日的朋友、過紀念日的戀人,這讓這份生意真正火爆。正如誇誇群在微博上成為爆點的真正原因,是有人曬出了男友為她購買定製誇誇群入群後的經歷。

據筆者和商家聊天了解到的信息,三分鐘的定製誇誇群服務,一單就可以賺到10元左右,因為近日來生意比較火爆,日入上千元也時有發生。因為組織誇誇群近乎沒有任何門檻,這門生意最近變得競爭激烈,提供定製誇誇群服務的賣家,爭相以誇手的文化程度

(北清複交文科專業)

、服務的貼心程度

(按性別年齡等基礎信息和特殊信息進行誇人定製)

來招攬生意。

在商業邏輯下,基於人性的“尋求安慰”、“趕時髦”和“追求驚喜”,都成為了生意得以成立的痛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收費誇誇群並不新鮮,和可供定製的黑人小朋友高舉有漢字的黑板拍照、喊口號的視頻,完全出於相同的邏輯。

英國學者威廉·史蒂芬森在赫伊津哈的基礎上,從心理學視角討論了傳播與遊戲的關係。傳播的遊戲,給個體帶來了選擇自由和快樂。但是史蒂芬森忽略了個體的自由也會受到社會體制無形的控制。

從應對焦慮的層面來說,誇誇群具有一定積極意義,它不是在逃避壓力,而是在應對壓力。

參與其中的人可以跳脫出諱言壓力、恥於暴露脆弱的東亞社會文化,主動選擇關注自己的內心,尋找開心、快樂,甚至可以在群體中找到和他人的聯結,是一種新世代的進步。同時,誇誇群的流行,讓大眾認識到向別人公開談論自身的壓力、尋求安慰並不唐突,甚至可以成為別人樂於參與的“快樂源泉”。正如健康心理學家、史丹佛大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一書中勸告的,處理壓力的最佳方式,是開誠布公地談論壓力,而不應該逃避壓力。

《自控力》一書整理自史丹佛大學“意志力科學”的課程。凱利·麥格尼格爾談道,人們對自控的看法很多是錯誤的,人們為了自控經常筋疲力竭,帶來更多不必要的壓力。處理壓力的方式,不應該是逼迫自己。

求誇狂歡沒有傷害到別人,又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和安慰,又能讓孤獨的當代人在陌生人世界裡找到彼此聯結的快樂,對於這種行為沒有必要對它進行上綱上線的批判。只是誇誇群的流行,或許在提醒我們,那些在浮誇的誇讚中被“一笑了之”的負面事件,我們是否找到最合適的方式應對?

當然,將減壓全部寄望於誇誇群,未免是太天真了。清華大學噴噴群創始人向媒體表示,光在群裡求噴或求誇,還不如真正想辦法減壓。正如面對“彩虹屁即使是個屁,也是個讓人心情愉悅的屁”的核武攻擊時,北大辯論隊仍能直擊網絡社交終究虛幻的要害——

“誇誇群有什麽用?還是找個女朋友抱一下吧。”

作者:遇馬

編輯:榕小崧

校對:翟永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