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產手機什麽時候能不為創新而"創新"?

【本文正在參與鈦媒體最新一期競拍話題《國產手機到底憑什麽翻身?》獎勵豐厚,如有不同觀點,歡迎投稿來辯!】

“創新”一詞應該是近幾年來手機圈最頻繁的詞匯。

自iPhone橫空出世,一躍成為智能機領軍人物,就仿佛給各大手機廠商打上了一針名為“創新”的興奮劑,一時間百家爭鳴,諸多手機廠商爭先恐後的投入到創新的洪流之中。諸如華為首創雙攝,定製CMOS;小米引領陶瓷機身、全面屏;oppo做翻轉鏡頭、閃充;以及錘子剛湊的噱頭“無限屏”等等。

細數市面上的國產手機廠商,或多或少都有些拿得出手的首創、獨創,這些成功的創新很大程度上也塑造了“手機=創新”的概念公式。

近年來手機創新的方向與選擇

還記得2003-2010年間,手機方面的創新直觀的體現在外形上,且不論功能如何,僅外觀來說,當時的手機形狀當真是千奇百怪。

傳統翻蓋手機的經典之作摩托A1200,在當年也是少見的全觸屏。

圖片來源:百度詞條

能旋轉的轉屏手機索尼愛立信w550c,也是深受本土山寨機商的“喜愛”。

圖片來源:中關村在線圖

重專利的諾基亞甚至為7610申請了外觀專利。

發展到今天,智能手機外型似乎不在具有那麽多的創新價值,一是因為經歷過這麽多的嘗試,手機制造商明白用戶更多的是想要輕簡易攜帶、實用的手機外型,二是更多的附加功能的加持下,手機外型的構造邊界也逐漸固定,創新難度增大。

可以說目前智能機的外型結構普遍已經格式化,也許有不同的細微區別,但整體構架上已經趨於穩定,外型上的創新已經逐漸趨於飽和,大多數用戶也已經習慣於現在智能機的模型構造,外型上的創新不再是一個值得費時費力的方向。

在手機外型喪失了創新競爭力之後,許多廠商紛紛把創新的重心放在功能上。

圖片來源:易觀國際

根據易觀國際的統計來看,國產手機廠商領先的還是華為、小米、oppo和vivo,而這四家而言,創新的方向各有差異。

華為能位列榜首在情理之中,且不論其它的一些方向,單單芯片一點,就領先全局。麒麟系列毫無疑問是國產手機芯片的佼佼者,在高通曉龍系列盛行下,能有一款與之媲美的國產芯片,自然無論從底氣還是口碑上都佔據上風。

小米雖說是引領了全面屏風潮,但說起小米,第一時間還是會聯想到“性價比”這個詞,小米對手機界最大的創新還是把硬體價格拉低,這一舉動也直接打垮了當時風行的山寨產業,進入到正版手機之間競爭的舞台。

OPPO、vivo二家師出同門,走的也是較為精致唯美的方向。OPPO牢牢抓住女性用戶群,注重拍攝方面的創新,直觀的第一印象還是當初的拍照手機;vivo仿佛在刷記錄,最薄機身,第一款2K螢幕等等。二者也更多的放眼線下,在線下銷售投入了不小的力度,更多的像是運營成功的手機品牌。

從尖端企業的種種動作中,不難看出時下“手機=創新”的公式作用,國內的這樣競爭環境,也仿佛只有創新才能生存。但在光鮮背後,我們也不乏看到許多失敗的案例,甚至是已經成功退出的案例反響不好,後續沒有跟進,也有不少跟風者盲目提著創新的幌子圈錢。不禁讓人懷疑,在這些成功案例背後,有多少失敗的例子蹉跎埋骨?又有多少無意義的創新只顧噱頭?

國產手機為什麽不能走蘋果的“創新”老路子?

可以說當下手機圈的創新風潮是蘋果引領的,力爭首創,推陳出新的格調也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競賽的標準,但中國的手機廠商能一直走蘋果的“老路子”?

提到蘋果能讓人蟄伏與其無可比擬的創新性,但同樣的,也會讓人想到IOS作業系統,蘋果的手機能夠有強大的用戶粘性就是因為這兩點。

IOS系統開創了全新的人機互動模式,打破了傳統手機的全鍵盤設計,讓手機系統經歷了從Symbian作業系統稱霸到如今Android與IOS雙雄並立,也一度把用戶體驗放到硬體廠商的思量首位。

對智能手機行業而言,每個時代推動者一定是能撐銷量,贏利潤的,在此基礎下的創新才能為用戶接受,能夠成為錦上添的那朵花。

蘋果通過IOS系統的生態閉環,構築起自己的商業壁壘。就目前來說,在硬體上超過iPhone的手機不在少數,但硬體設施往往很難形成長期的優勢,甚至一個季度就能形成逆轉。IOS作業系統好,但想用IOS就必須買iPhone的系列產品,而隨著用戶使用習慣的形成,账號、社交等形成趨勢,就能通過這種系統壁壘將用戶牢牢鎖在其中,即使別的硬體短暫超過iphone,等到趕上來的時候,用戶還是會更青睞於iPhone系列。

但很顯然國產手機沒有這種“系統優勢”,也難以複製這種“系統優勢”。首先作業系統的開發需要大量的資源注入,在如今有開放的Android系統情況下,鮮有廠商有這方面的無私投入。其次國內手機廠商各自為戰,想要統一推出一個公用的國產作業系統,幾乎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沒有行成IOS這樣的“系統優勢”,而一味推陳出新的種種“雞肋”功能,也容易形成後勁不足,沒有跟進的局面,白白浪費開發資源,出力不討好。而且智能手機市場近年來也逐漸趨於飽和,整體有呈現下滑趨勢。

根據Analysy易觀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達到45593萬台,較2016年增長1.1%。預計2020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將在43799萬台左右,整體增長速率呈現出下降趨勢。

圖片來源:易觀國際

即使是創新打頭陣的蘋果也不例外。根據此前瑞銀和Gartner分析,蘋果iPhone手機近四年在中國銷量表現為:2015為7100萬部,2016是5900萬部,2017年是4900萬部,2018預估將為4700萬部。

即使是靠創新起家的蘋果,近幾年也因為創新的內容不夠“新”被用戶詬病,銷量下滑。這一方面能看出,蘋果逐漸喪失智能手機市場絕對的主導權,國產手機翻身仗初顯成效;另一方面也為其他手機廠商提了個醒,連有著“系統優勢”的蘋果都難以在創新上為繼,那麽一味的為從創新而“創新”的手機廠商,還能一帆風順嗎?

智能手機的創新要回歸用戶思維

我們常說懶惰與色情是驅動世界前行和進化的最大動力,二者強力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和普及。

智能手機如今早已不是那個只為溝通聯繫存在的“手機”,已經逐漸成為滿足用戶“懶惰性”的智能終端。拍照、聽歌、看影片、玩遊戲等娛樂功能;QQ、微信、陌陌等社交軟體;淘寶、京東、蘇寧等網購平台;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手段。可以說如今出門錢包都可以不帶,但是不能忘了帶手機。

不過成為智能終端的智能手機還是產品,產品的本質是服務用戶,所以對於智能手機廠商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用戶思維,從用戶思維去看待手機創新的問題。手機創新從來都是進步的必經之路,這個方向從來都是正確的,而區別創新是否有效還是要看是否是在用用戶思維創新。

在筆者看來,未來國產手機的創新之路有二,一是芯片等核心技術的創新,二是從用戶角度出發的實用性功能創新。

芯片等核心技術方面的創新毫無疑問至關重要,前不久的中興事件也再一次讓手機廠商認識到芯片等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而且從盈利角度而言,能有自主掌握的和新科技也盈利點,比如隨便把一部國產手機拆開,分別把國產自主配件與其他配件拆開算算價錢,就知道為什麽了。

用戶思維的創新一直都有,最簡單直接的就是當年的步步高音樂手機、oppo拍照手機等。那拍照手機來說,從某部分用戶單一攝影需求出發,把創新的重心放在攝影頭上,進行一系列的單攝、雙攝、前後攝、上下攝、翻轉攝等諸多拍攝功能,oppo也因此能捕獲一大批忠實的女性用戶群。

真正的從用戶角度,從用戶需求出發,能夠準確的感知到未來的商機,確保憑此創新功能的實用性,有一定的市場銷量暴漲,這對於一些大廠、大品牌來說,也更易於長遠的發展。

就當下來說,手遊市場火爆,時下的年輕人,甚至是小學生,都離不開手機遊戲的支配。遊戲作為智能手機終端的一環,從最初的俄羅斯方塊、貪吃蛇等小遊戲,到如今《王者榮耀》、《刺激戰場》等較大型遊戲,對於手機配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也有諸如小米等廠商注意到,推出像黑鯊手機這種專門的遊戲手機,但目前來講相應力度還是小,沒有形成較好的規模化效應。

所以說未來智能手機的的創新之路,更應該從技術和務實兩方面出發,如今是最好的時代也是競爭最激烈的時代,在蘋果三星趨於下滑的時候,正式國產智能手機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機,但是要切記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用創新思維去做手機的關鍵,是用戶思維去做創新。

【鈦媒體作者介紹:科技自媒體“翟菜花”,訂閱號:互聯網深度點評,個人微信號zhaicaihua002,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