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和20+未來的跑步專家聊了聊,他們到底關心什麼?

炎炎夏日

姿勢跑法認證教練課

第一次來到了山城重慶!

20+天南地北的跑步愛好者都在聊些什麼?

新教練李德剛這樣說到:

「我從13年跑步至今參加過110+場全馬距離以上賽事,但真心覺得要想繼續無傷奔跑、跑得更快、跑得更遠是很需要專業的指導和學習。」

而關於跑步,他們在聊些什麼?

作為一個跑者,你最關心的是什麼

大部分跑者,最關注的仍然是傷病問題。

想要無傷的跑下去:


「我想去單純的跑步。如果說非要對跑步有那麼一點點要求的話,我想說讓我無傷的跑步吧,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傷病讓他們的朋友難以愛上跑步:


」我身邊朋友在進入跑步的初期,一開始很難找到合適的方法,從而導致傷病、痛苦甚至讓人厭惡跑步。」

除了傷病,如何更快,更有效率的奔跑,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才知道人體在跑步過程中能維持的前傾角度的極限是22.5度,而我跑步的姿勢有提早前傾,這讓我即使能以最大角度前傾也只能獲得13.5度的前傾角度,極大影響了我的跑步效率。」

上了2天課,學到了些什麼

南極光:

「記得徐國峰老師有一本書裡寫到過一句話:」令人滿意的嗜好大多都是毫無功用的?」,我想去單純的跑步。如果說非要對跑步有那麼一點點要求的話,我想說讓我無傷的跑步吧,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通過對姿勢跑法的學習,認識到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在跑步的過程中受傷首先是因為他們心裡出了問題,他們認為跑步是一項簡單的運動,不需要技術,抬腿就可以跑,更不需要學習。想要把一個事情做好,方法很重要。想要安全無傷的跑步,跑的更快更遠就需要學習如何跑步,姿勢跑法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想要避免受傷,我們應該讓身體順其自然,學會利用外部的力量為自己所用,盡量減少自身力量的參與度」

何纓elle在課後寫下這樣的感悟:


「我去年9月在深圳參加過第一天的課程,這次發現課程內容和結構都已經經過很大的優化了:比如練習動作更聚焦,可以更好的提升我們對posemethod的覺知,同時感受到動作的變化,對於課程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趙浩這樣說:


「通過本次的教練課程,建立了正確的動作模式,月球的軌跡是圍著地球轉,地球的軌跡是圍著太陽轉,而姿勢跑法也有一套完美的軌跡,我們訓練的動作模式就是為了更加和完美軌跡相似或者接近。當然因為我們每個人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身體差異,所以我們的動作千差萬別,需要我們各類刻意的訓練去接近正確的動作模式,從而身體產生相對應的肌肉記憶」

達不溜(吳昊)則對蹬伸有了非常深刻的體會:


「與普遍常識認為的後腿做蹬伸相比,蹬伸會使你進入關鍵跑姿的時間變慢,讓你在地面的停留時間變長,也就意味著你的速度會變慢,並且受傷的風險會增加」

阿飛飛:

「作為一名剛剛入門的跑步愛好者,跑步這一年多,看過、讀過也研究過各種跑步技術,沒有少在操場上自己折騰自己,但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感覺這一年多跑的路,都是彎路。「

」通過今天的學習,個人感覺最重要的收穫絕不只是跑步技術的丁點提高,更重要的是對跑步在觀念上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博士與跑步學院的課程,我覺得最大的特點就在於簡單,這個簡單絕不是內容,而是教學的目標和達成目標的路徑清晰、明確,讓學員很清楚要學什麼,怎麼學,學會的標準是什麼。對於我這樣的初級跑者而言,pose、fall、pull真的就像大道至簡的武林秘笈,上手很容易,然後又通過姿勢的分解,循序善誘地去了解、熟悉和感知三個動作之間的關係,讓身體自然地去聯繫三個動作。」

參加過100多場全馬比賽的李德剛:


「雖然自己目前的各項跑步數據尚可,但從今天逐幀分析的跑姿影片分析看,仍有非常非常大的進步太空,課堂中有全馬22X的跑友都在認真學習。跑步的教與學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希望能夠通過博士的引領,能夠在不斷修正精進自身跑姿的過程中將最好的教與學的體驗帶給更多想無傷奔跑、跑得更快、跑得更快的朋友。」

孫大聖說,本來以為自己的跑姿很正確,後來才發現不對:

「去年我開始自學姿勢跑法誤以為就是前掌落地,一直刻意前掌落地,跟腱還出了問題,直到有一天我錄了影片,吃驚的發現我其實是腳跟先著地的。

我們以為的東西並非事物的真相,看到的現象也未必,蹬地和拉起在影像上看及其相似,但身體感覺完全不同。由感覺回到身體的控制,這個感覺和身體動作之間的關係我認為是知覺。

在跑步的過程中關鍵跑姿是一瞬間的過程,在那一刻我們得到支撐平衡狀態,但這個狀態是否達到標準,其實需要知覺;fall過程中前傾利用重力得到速度,這個前傾也需要知覺。換句話說,在跑步的過程中我們時刻需要感覺身體,在通過知覺回到對身體的控制。在全馬後程,體能下降、力量不足,其實首先是知覺的喪失,疲勞已經讓你感受不到身體動作是否標準,沒有知覺對身體的控制,技術動作已經變形。今年漢馬我在35公里處擔任攝影師,吃驚的發現跑在第一集團的很多選手落地聲非常大,我想就是這個原因。」

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大聖,也對教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對於教學實踐,我也談一些想法,我擔任培訓教師20年,在北大青鳥學校擔任教學總監教IT,在省攝影家協會教攝影,現在開始嘗試教跑步。不管教什麼,有一點是相同的:教學其實是老師和學生的互相交流的過程,而不是老師單向輸出。大多數不合格的老師都是沒有理解這一點。

首先快速學習是老師的基本要求,老師必須能深刻理解教學的內容,這個標準就是能否用自己的語言準確表達相同的原理。每位老師性格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教學風格,但有一點就是相同的,就是善於互動,互動不僅是語言上的,也是眼神,也是身體姿態。提問和回答是一種,觀察學生眼神和身體姿態就會反饋給你他們是否已經理解,你是否需要繼續,或者需要討論,或者需要演示,甚至休息。好的老師時刻在和學生交流,始終保持著這種交流。

觀察博士上課就會得出結論,他有時候會開玩笑,有時要同學上來演示,有時說你們要睡著了。整整兩天,你發現只要他站在上面,你不可能睡覺、開小差,你會不自覺的跟著他的思路在走。在美國演講需要專門培訓,可惜國內很多人以為講課和跑步一樣是件簡單的事情。以為自己跑的快跑的好就能教別人,這也是我國運動教練水準落後的原因。」

不求甚解的跑者是絕大多數。

正因如此,我們為遇到這群總是問「為什麼」的同類感到欣喜若狂。

·

·

·

和奧運教練學習不受傷的跑步技術

來姿勢跑法教練認證課

7月28日,我們深圳見!

點擊圖片,查看2018教練認證課詳情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