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泰雷茲:如何在航空飛行中正確使用人工智能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從製造業、運輸業再到醫療保健行業,人工智能幾乎對經濟的每個部門都產生了影響,近日,泰雷茲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帕特裡斯·凱恩(Patrice Caine)稱,在生命攸關和安全至上的任務環境中,需要從現在起著手研究“事前信任”,我們必須讓人工智能從可以解釋到可以驗證。

泰雷茲集團主營電子高科技產品,面向全球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根據官網,全球40%的空中交通由泰雷茲的空管系統進行管理。當下,集團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是泰雷茲大力投資的關鍵數字科技之一。

隨著科技的進步,數字技術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其中包括使物物相連的物聯網,可以理解海量數據的數據分析技術,讓系統、傳感器和各種設備可以自主運行的人工智能,最後還有網絡安全,它可以確保數據、算法以及運行算法的機器的安全。泰雷茲稱,公司提出的“關鍵決策鏈”處於泰雷茲向所有客戶提供服務的最核心。泰雷茲提供的所有服務都需要收集,傳輸,儲存和處理數據。

而航空是其中一種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場景,作為安全技術提供商,我們需要讓人工智能成為一種服務於人類利益的可信技術。在回答媒體有關直升機自主飛行飛控軟體的問題時,泰雷茲集團首席技術官馬克·厄曼(Marko Erman)曾在今年2月22日媒體交流會上稱,我認為存在一張通往驗證的路線圖,但完成第一步驗證後,後續還有更多步驟,最後還應該與監管機構對話,以便我們互相可以理解人工智能需要怎樣才可以通過驗證。

當我們愈發趨向於數據驅動、互聯互通、沉浸式技術,且更依賴於自主系統的世界,人工智能技術會不會變得智能到人類無法控制,人類如何在不失控的情況下從中受益?當日,馬克·厄曼(Marko Erman)提出這兩個問題。

他的答案是,無需相信人工智能優於人類智能,因為生物質能具有從各種不同類型傳入信息中學習的超強能力,同時,與相對原始的人工智能模型相比,我們的神經系統的工作方式要先進得多。

而對於在航空航天等場景中如何駕馭人工智能,他也提出一個觀點,為確保人工智能能夠按照預期工作、使用完全被理解的機制並且其產生的結果可以受到獨立驗證至關重要。由此,泰雷茲集團提倡一種可解釋、可驗證而且負責的人工智能形式,同時制定一份涵蓋人工智能的倫理和數字化轉型章程。

Marko Erman稱,人工智能並非只是基於大數據的深度學習,而應該是同時結合了基於模型和基於數據的混合人工智能; 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僅憑數據帶來的局限性,偏見性以及信任問題,成為一個可解釋的,可認證的人工智能“白匣子”,從而打造一個可信賴的人工智能及人機互動,使之成為人類真正的朋友。

當日,Marko Erman在現場做了一些演示,包括用人工智能系統改進空管人員的培訓方法,可以節省大量時間,提高需要在模擬訓練後提供評估的培訓教練的工作效率。該工具記錄每個培訓課程,使教練能分析從訓練過程中收集的數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