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狗狗如何用耳朵與周圍的世界交流?

狗的耳朵是個很神奇的器官,通過超過18種不同的肌肉來控制耳瓣進行細致的運動。

我們總想要盡可能多地了解我們寵物的行為,以此來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環境和生活,了解它們就需要特別注意它們如何使用不同的感官來感知這個世界。

我們基本都隻專注於它們的嗅覺、味覺、觸覺和視覺,其實狗狗的聽覺也是和世界交流的一種途徑,它們可愛的耳朵不僅習慣於聽到周圍發生的事情,而且還發送各種信息給其他狗和人類。

狗的耳朵形狀不一,大小不等, 耳朵運動的模式也不太一樣。耳朵有超過18個肌肉單獨控制耳廓,使狗的耳朵富有表現力,並且擅長識別和收集聲音。

狗移動耳朵以方便聽力,豎起耳朵讓狗可以最好的姿態去捕捉聲音。耳朵肌肉也允許狗像潛望鏡一樣跟隨聲音的方向轉動耳朵。

狗耳朵的移動方式也是一種暗示。有時候我們在山區散步時,當遇到一些野生生物時候,常常看到狗耳朵會立起來,而它們的鼻子往往會向上傾斜。這些反應就是發出有危險的暗示:所有人立即回家的信號。

狗的聽力遠比人類敏感得多,可以檢測到非常安靜的聲音。它們的聽覺是我們的四倍,所以我們在10米處聽到的聲音,一隻狗可以聽到大約40米。

他們還聽到很多我們不喜歡的東西,因為他們可以聽到更高頻率的聲音。根據現有數據,狗每秒聽到頻率高達每秒67,000赫茲,而人類每秒聽到頻率高達64,000赫茲。

這意味著有些聲音對我們來說聽不到,但對我們的狗來說時非常“大聲”。他們可以聽到在牆內或木堆裡奔跑的老鼠的吱吱聲,也會聽到家中的一些電子設備發出的高頻聲音,它們無法自主選擇聽到什麽,所以有時候耳朵的“超能力”也會讓狗狗感到痛苦。

我們知道狗會發出許多不同的聲音,包括咆哮聲,吠聲,嗚嗚聲,嗚咽聲和嚎叫聲等等,但是科學家並不完全理解這些不同的聲音會產生什麽效果。

許多人使用口頭命令或聲音與他們的狗交流。但針對於口頭命令,狗狗更注重手勢,它們的視覺和聽覺信號不對齊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困惑。

狗不僅可以聽某些單詞而且可以聽出語調,而且語調對於狗讀信號的方式可能比實際用語更為重要

幾乎每個人都要和他們的狗交談。有人跪下來,大力地揉著狗的臉和頭,然後開始咕咕咕咕地說:“多麽可愛的男孩!你不是一個可愛的男孩嗎?看看那些可愛的小爪子!誰愛他們的寶貝,嗯?“狗經常感覺像毛茸茸,興奮的孩子,因為它們感受到了那種“嬰兒”般的語調,但這種方法並不是適用於所有的狗狗。

用“嬰兒”般語調和狗對話總是表達我們對它們的感情,許多狗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享受它,而一些年長的狗卻並不受用。

和尾巴一樣,狗的耳朵是狗與狗之間,狗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重要視覺信號

耳朵是複合信號組的一部分,信號組包括狗的臉,身體,尾巴,發聲,步態和氣味,這些器官運作完成了狗的感覺。

在狗的社交中,耳朵位置很重要。例如,如果與順從的身體姿勢相結合,扁平的耳朵可以發出提交信號,並且“向上”的耳朵可以表示希望能繼續遊戲。

若狗長著鬆軟的耳朵,是否很難通過改變耳朵形狀進行交流,鬆軟的耳朵很難表現出那麽多的表現力,但與尾巴一樣,我們不支持手術或以其他方式改變狗耳朵自然形狀行為。

杜賓犬,波士頓梗犬和大丹犬是耳朵手術很常見的一些品種。在耳朵切割過程中,耳廓被改變,因此帶有耳朵的狗會在聽力上失去一些敏銳度,也失去了完全旋轉耳朵的能力,這使得它們更難與世界交流。

我們的世界有時會非常響亮和嘈雜,某些聲音對犬類同伴來說非常痛苦,因此尊重狗的安靜需求並避免聽覺過載非常重要。始終確保您的狗有一個不受聲音影響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無論出於何種原因,要注意狗的行為,就像人一樣,狗也可能因長期暴露在極其嘈雜的噪音中而遭受永久性傷害和聽力損失,所以請降低音量。

許多狗監護人都知道,某些聲音會讓他們的犬伴造成一種眩暈。一些常見的是煙花、槍聲和雷聲,多達四分之三的家犬都害怕某些噪音,並且它們會表現出一種恐懼反應,包括在房子裡顫抖、氣喘籲籲、流口水、躲藏、小便等等。

這些恐懼反應通常被稱為噪音恐懼症,特別是當恐懼與特定刺激(例如雷暴)相關時,以及當行為反應極端時,例如刮擦木門,試圖逃跑。

為了幫助減少噪音恐懼症發展的機會,我們可以避免讓小狗暴露於可怕的聲音。有證據表明年幼時聽到可怕的聲音會增加發生恐懼症的風險,因此盡可能保護幼犬免受突然或大聲的噪音。

狗需要你,而不是收音機

有時,當狗必須長時間獨處時,人們會打開電視或收音機,希望這會安慰或“娛樂”狗。然而,這可能實際上並沒有給狗帶來任何好處。

它們對事物本身是不會感興趣的,僅有的影響就是干擾,電視或收音機的噪音只會干擾狗聽到外面聲音的能力。大多數狗認為保護家人和家庭是他們工作的重要部分,所以他們可能更願意花一天時間聽外面的“自然”聲音。

總之,電視,廣播和音樂並不能代替人類互動。分離焦慮、孤獨和無聊的最佳治療方法是長時間不讓狗獨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