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大基因百歲爭議背後:研發投入下降 3成募資買理財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圖/視覺中國 新京報製圖/陳冬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圖/視覺中國 新京報製圖/陳冬

  華大基因“百歲”爭議背後:

  上市首年研發投入下降 超三成募資買理財

  自稱要活到120歲的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再爆“金句”。

  “我們所有員工都必須活到100歲,上不封頂!”“所有員工不允許有出生缺陷,如果有出生缺陷,說明公司‘忽悠社會,盯著別人的錢包’”,5月28日,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語出驚人。在此之前,因為公開反對宮頸癌疫苗、稱員工死於心腦血管疾病是“公司恥辱”等言論,汪建及其華大基因已經多次站上“風口浪尖”。

  華大基因因董事長再爆“金句”遭深交所問詢。華大基因回復稱,公司“所有員工必須活到100歲,員工腫瘤發現不得晚於醫院”的說法,系基於汪建先生高度重視員工及其下一代健康狀況下,表達出來的美好願景,是屬於董事長汪建先生對員工健康長壽的期望,不存在推銷公司產品事宜。

  這家已成立19年的公司近年來多次引發質疑。2017年7月,華大基因上市,此後數月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成為A股明星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市值與當時相比已近“腰斬”。汪建語出驚人背後是公司業績增幅放緩,而公司生育健康類服務業務佔半壁江山,複雜疾病類業務佔比超過20%;這與其“金句”涉及內容密切關聯:包括出生缺陷、腫瘤發現等。

  上市第一年,華大基因研發費用為1.74億元,同比下滑,佔營收比例低於很多同行,規模和增幅也低於其行銷費用。與此同時,不差錢的華大基因,曾拿20億買理財,其中募集資金是1.8億元,佔其首次公開發行實際募資金額的37%。

  去年研發費1.74億同比下滑,1.8億募集資金買理財

  佔營收比僅8%;理財產品等投資收益佔淨利潤13%。

  去年7月,華大基因成功登陸A股,一時風頭無兩,被認為是國內最為優質的“基因測序龍頭標的”。上市數月間,市值突破千億,創下A股造富神話。

  按照原計劃,IPO募資17億元將用於“雲服務生態系統建設項目、醫學檢驗解決方案平台更新項目、精準醫學服務平台更新項目、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建設項目及資訊系統更新建設項目”等。

  記者從華大基因2017年年報中注意到,上市首年,華大基因研發費用下滑。在上市前的2016年研發費用猛增40%至1.77億後,上市後的2017年年報顯示,華大基因在研發投入上出現“懈怠”,下滑至1.74億。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也進一步下滑。

  2014年,華大基因的研發費用營收佔比為11.54%;2015年下降到7.72%;2016年比例回升至10.33%,2017年下滑至8.3%。

  作為基因測序概念“龍頭”,這一水準低於多家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

  同花順i問財數據顯示,同屬於基因測序概念股的貝達藥業在2017年投入的研發費用是3.81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7.09%,廣生堂艾德生物海利生物安科生物達安基因等公司的2017年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均超過10%。

  從增速來看,2017年,華大基因研發費用同比增速為-1.69%,而貝達藥業、迪安診斷同比增長超過20%;達安基因“科研材料及調研”費增長超60%。

  記者注意到,從“資本化的研發費用”來看,2017年,貝達藥業、達安基因、安科生物分別有1.78億元、7084.17萬、6055.58萬的研發費用進行了資本化。而華大基因連續兩年該項目為0。

  據了解,所謂“研發費用資本化”就意味著公司投入的這一筆研發費用可以較為確定地產生產品和效益,因此可以算作公司的無形資產,而如果處於研發早期,研發費用只能算作當期損益,不算資產。而i問財數據顯示,至今,華大基因的研發費用都沒有一筆達到資本化的要求。

  就在華大基因公布招股書後,證監會反饋詢問稱,2013年華大基因向關聯方購買專利權、著作權、商標等無形資產,交易總額2.69億元,定價原則包括账面淨值、評估作價、無償轉讓等,請華大基因說明相關專利的研發過程、研發成本、在發行人業務體系中發揮的作用、是否屬於核心技術;發行人自身是否擁有獨立的研發體系。

  華大基因對新京報記者稱,對於研發投入的重視是華大基因主旋律之一。由於華大基因研發策略,基本每兩年公司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研發周期的投入,預計2018年有望大幅提升,將增長48%~53%。

  與此同時,其年報披露,去年華大基因投資活動現金流出較上年同期增加16.17億元,增幅為35.58%,公司稱,主要系報告期投資理財產品增加致現金流出增加。去年其投資收益6634萬元,佔淨利潤的13.37%。公司披露,截至去年末,其使用閑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1.07億元。

  與此同時,其年報披露,截至去年底,委託理財發生額為20.93億元,其中自有資金19.13億元,募集資金為1.8億元。其首次公開發行實際募資金額為4.83億元。這意味著,37%的募集資金買了理財。

  上市不到一個月,2017年8月10日,公司就決定,使用額度不超過人民幣3億元的暫時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購買安全性高的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

  2018年4月19日,公司董事會決定,將閑置募集資金現金管理的額度調整為不超過2億元。

  連爆金句背後,業績增幅放緩

  生育健康類服務業務佔半壁江山;業績增幅降至20%以下。

  從2014年開始,公司不斷倚重生育健康類服務,2015年,這項主營業務就替代基礎科研類服務成為佔比最高的業務,2016年和2017年佔比均為54%左右。而這項業務主打無創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如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這也就是華大基因董事長提及的“公司員工如果有出生缺陷,就是我們的恥辱”。

  由於市場接受度不斷提高,2014年至2016年這一業務的檢測樣本總量分別為42.51萬例、73.10萬例和146.73萬例,但不可避免的是,這類服務價格也逐漸下降。同期,公司此項業務收入為3.56億元、5.68億元和9.2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1.43%。但2017年該業務收入11.36億元,同比增幅減少至22.28%。

  其實,華大基因董事長多次爭議言論也契合了公司正在推廣的主營業務。去年12月20日,汪建在訪談中反對人們接種宮頸癌疫苗,他認為,接種疫苗一次價格在4000元左右,隔五年需要重新注射。如果換成基因檢測,則只需要每3年花50塊錢做一次。但有網友反駁稱,疫苗可以預防疾病,檢測卻只能告知人們是否患病。

  上述情況直接反映在了業績上。2015年公司歸母淨利潤飛速增長至2.62億元,同比增長8.32倍,而2016年公司歸母淨利潤3.33億元,增幅放緩至26.94%,2017年公司歸母淨利潤3.98億元,增速繼續放緩至19.66%。

  應收账款佔營收比逐年上升,近三年均超3成

  華大基因應收账款去年同比增長32.55%,高於同期營收增幅的22.44%

  與此同時,華大基因應收账款去年同比增長32.55%,高於同期營收增幅的22.44%,而去年預付账款增長57.23%,存貨增長88.31%。公司解釋稱,主要系銷售規模擴大所致等。

  2014年到2016年各期末公司應收账款账面價值分別為32890.13萬元、48509.63萬元和61228.63萬元,2014年末、2015年末和2016年末分別較上期末同比增長46.08%、47.49%和26.22%。2014年到2016年各期末應收账款账面價值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9.06%和36.79%和35.77%。2017年這一比例上升為38.73%。

  近20%營收投入銷售費用

  回應稱,銷售費用率低於同行的上市公司水準;曾因品質管理體系缺陷被整改。

  公司銷售費用一直在穩定增長。招股書顯示,2014年公司銷售費用達到2.14億元,2015年就同比增長12.15%至2.4億元,在2016年更是大踏步36.7%前進至3.28億元。2017年,華大基因的銷售費用仍保持了22.66%的同比增速達到4.02億元。

  而從佔比來看,2014年至2016年,這筆款項從佔營收比例18.9%增長至19.14%。高於研發費用營收佔比。

  具體到市場推廣費,2014年至2016年的數據分別為3574.29萬元、3705.83萬元和9554.44萬元,其中,公司支付給代理商的市場管道推廣費用大幅度增長。與同行業的達安基因、貝瑞和康等公司相比,公司在招股書中稱,報告期內(2014年到2016年),公司銷售費用率高於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準。

  在2017年年報中,華大基因多次提到“加大推廣力度”,包括與北京協和醫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進行合作。

  華大基因6月3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數據顯示,東方財富choice基因測序概念股中(共33個,有效數據32個,千山藥機未披露年報),華大基因2017年銷售費用為4.02億元,佔營收比例為19.18%,低於同行的上市公司水準(19.63%)。

  在行銷上大手筆投入的華大基因也曾出現品質管理體系的缺陷。去年4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對華大基因的子公司——華大基因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飛行檢查情況,檢查結果顯示,公司被查出多項行為不符合醫療器械生產品質管理規範相關要求,品質管理體系存在缺陷,被要求限期整改。

  而華大基因在去年遞交的招股書則顯示,華大基因建立了完善的品質控制體系。

  新京報記者 林子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