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那些手賤挖耳朵、摳鼻屎、擠痘痘、撕倒刺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上帝賦予了我們一雙靈巧的手,

但偏偏有些人卻用它來做

挖耳屎、摳鼻孔、擠痘痘、

撕倒刺、撕嘴巴上的死皮……

等等一系列不可描述的事情。

上帝表示很鬱悶:

這真的不是我的本意好嗎?

雖然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很爽,

但手賤的後果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01
挖耳朵

專家表示:

從醫學上來說,

正常人不需要掏耳朵。

耳朵有自凈功能。

在我們說話或咀嚼的時候,

耳道會推動耳屎向外移動。

但我們自己掏耳朵的時候,

經常只是把耳道口的一點取出來,

耳道裡的還在裡邊,

而且有可能會把它推到裡邊去。

最關鍵的是,

經常掏耳朵會刺激耳道內皮膚,

使耵聹(就是耳屎)分泌越來越多,

容易形成耵聹栓塞。

因為耵聹是緊貼在外耳道壁上的,

掏它的時候,

還非常容易損傷外耳道壁。

造成皮膚損傷,

嚴重的還會細菌感染,

形成外耳道炎。

而且,

掏耳朵時如果操作不當

不小心捅破耳膜,

還會導致聽力下降,

甚至是喪失聽力。

所以說

想挖耳朵要剋製!謹慎!

實在忍不住的時候

也要保證掏耳朵的工具乾淨衛生,

還有不要掏太深,不要太用力,

不要用堅硬、尖銳的物品掏耳朵!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

一定不要輕易給小孩掏耳朵。

孩子外耳道的皮膚嬌嫩,不易操作,

加大了損傷外耳道的風險。

如有不適,

可請醫生幫忙處理。


02
摳鼻屎

除了不雅

損害個人形象外,

摳鼻屎還有許多危害:

長期挖鼻孔會使鼻孔擴大,

造成鼻子變形。

頻繁粗暴的挖鼻孔

很容易造成鼻粘膜受損、出血。

容易感染疾病。

這裡感染可不是小事,

人體鼻部靜脈與顱內靜脈是相通的,

中間沒有任何屏障。

鼻部感染灶的致病菌可以通過靜脈進入顱內,

引發致命的顱內感染,

如不及時治療,

死亡率極高!

此外,

挖鼻屎的動作還會傷害鼻毛。

鼻毛受傷,

不但會降低鼻腔的抵抗力,

還易使毛囊發炎。

另外,人的指甲堅硬而鋒利,

指縫又很容易攜帶大量細菌,

摳鼻屎時很容易把細菌塞進鼻前孔等部位,

造成鼻腔感染,

誘發鼻前庭炎、鼻前庭癤腫等疾病。

鼻孔發癢和發乾時,

可以用棉花棒沾一些溫開水濕潤、清洗鼻孔。

如果你實在管不住自己,

一定要摳鼻屎,

記得提前用肥皂清潔雙手,

或者墊一層乾淨的衛生紙巾後再去啊。


03
擠痘痘

基本上,

每一個長過痘痘的人都擠過痘,

沒長過痘痘的也可能給人擠過痘。

但擠痘的危害也是眾所周知的:

擠痘痘可引起二次損傷和炎症擴散,

更容易引起痘印和痘疤,

如果你不怕痘痘加重

讓自己的臉變成月球表面,

就——隨便咯!

最危險的是擠鼻根與兩側嘴角之間的連線區域的痘痘,

這一區域被稱為危險三角區,

細菌可能會從鼻子、口唇周圍的毛細血管

直接進入與之相通的大腦,

造成顱內的感染,

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這絕不是艾瑪在聳人聽聞,

隨便上網搜搜

因為擠個痘痘而猝死的案例

基本上每年都有!

So——

聽艾瑪一句勸

不要擠痘痘了

OK?


04
撕倒刺

指甲周圍的的倒刺

醫學上有個學名叫「逆剝」

是一種常見的甲周皮膚問題

主要是由於角質層過於乾燥

而發生分離導致的

經常勞動、洗衣服

進行球類體育運動的人

比較容易長倒刺

用手撕或者咬掉倒刺

很導致皮膚撕裂和感染

就像這樣……

然後……

正確的做法是

用溫水浸泡雙手使皮膚變得柔軟後

用乾淨的指甲剪

沿著倒刺的根部剪掉倒刺

隨後抹上潤膚油或護手霜

平時保持手部皮膚濕潤

倒刺自然會消失了


05
撕嘴巴乾皮

人體的唇紅屬於黏膜,

它下面膠原纖維比皮膚少得多,

所以它能夠保持的水分也就少,

氣象乾燥,

或者飲水量不夠,

就容易造成唇乾。

但嘴唇乾裂也可能是由疾病引起的,

生活中最常見的慢性唇炎,

主要表現就是唇部的脫屑,紅腫和皸裂。

如果唇部長期、持續受到的刺激,

如氣象乾燥寒冷或有舔唇及咬唇,

用手撕乾皮等不良習慣,

很容易發生病變導致慢性唇炎。

所以,

不要手欠撕嘴巴上的乾皮哦!

如果有唇皮翹起,

應以棉棒將其輕挑起來,

再用乾淨的彎頭小剪刀剪掉,

之後抹上護唇霜。

日常生活中要及時補充足量水分,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減少嘴唇乾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