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氣重,氣血不足?4個中醫祛濕方,輕鬆祛濕,子宮越來越健康!

濕邪是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的可以致病的外邪;濕為重濁之邪,屬陰,其性黏膩、停滯、瀰漫,其傷人多隱緩不覺,易導致多種病變。濕邪為重濁有質之邪,類水屬陰而有趨下之勢,人體下部亦屬陰,同類相求,故濕邪為病,多易傷及人體下部。如今,濕氣重的女性是很多的,女性體內濕氣重的時候,精神狀態會變差,舌苔也會變厚,需要早點調理的。下面介紹祛濕的四個金方,供愛美的女性選擇使用。使用得當,女性的子宮也會越來越健康。

醫科大教授教你4個祛濕金方,祛濕氣,瘦肚子,補氣血!

1、三仁湯——源自《溫病條辨》

【藥材】杏仁9克、白寇仁9克、薏苡仁18克、厚樸9克、通草6克、滑石18克、半夏12克、竹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濕清熱,抗菌消炎,緩解食欲不振,面色暗黃之效

【方解】

(1)杏仁苦辛,可以通肺祛濕;

(2)白寇仁辛苦,可以祛濕健脾;

(3)薏苡仁甘淡寒,有利尿排毒之效,配合方中其它藥材可解濕熱;

(4)厚樸、半夏可以除濕健脾,為輔葯;

(5)滑石、通草、竹葉有清熱祛濕之效,起增強薏苡仁祛濕效果的輔葯;

2、五苓散——源自《傷寒論》

【藥材】茯苓9克、豬苓9克、澤瀉12克、白朮9克、桂枝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緩解因濕氣導致的水腫,排便不暢,咳嗽,暈眩噁心等

【方解】

(1)茯苓、豬苓、澤瀉為主要,有利尿之效

(2)白朮可以健脾祛濕,與茯苓搭配效果更佳

(3)桂枝溫陽,為輔葯,有利尿之效

3、柏.香禦濕——《黃塔膏藥》

【藥材】茯苓、砂仁、花椒、丁香、藿香、龍涎香、茯苓、艾絨、茴香、白朮、乾薑、薏苡仁、赤小豆

【用法】貼腹

【功效】

(1)有緩解宮寒、月經不調之效;

(2)祛濕利尿,排毒養顏,有瘦小腹的功效;

【起源】源於明代萬曆年間,是河南非 物質 文化 遺產項目之一

4、導赤散——《小兒葯證直訣》

【藥材】生地黃15克、木通9克、甘草梢6克、竹葉6克

【用法】水煎服,或者前三味(每味9克)入竹葉煎服

【功效】利尿、清心,祛濕散熱,尿道痛或口舌生瘡者可用

其中1、2、4為內調,3為外調,內調外調相結合,濕氣祛濕更快。

【濕氣重的人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會越來越嚴重】

1、肥胖:濕氣重會導致身體虛胖,體弱,尤其是肚子肥胖;

2、帶下病:女性陰部濕熱,容易有炎症,引發婦科疾病;

3、月經不調:來姨媽肚子會很痛;

4、便秘:體內濕氣重,大便黏在腸道上,久之便毒會入血,引發其它疾病;

5、長痘痘:濕氣重的人面色發黃,臉上愛出油,爆痘;

6、脫髮:濕氣重,頭髮就愛出油,愛掉頭髮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