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身為產品經理,你是否有自省過呢?

作者:Sunny

全文共 3282 字,閱讀需要 7 分鐘

———— / BEGIN / ————

作為產品經理,平時的工作其實是有點繁雜的,這就導致了很多產品經理缺少足夠的時間去沉澱過去,因此趁著新年伊始工作還沒有全面展開的時候,和大家分享一下“自省”的話題,同時也是為了自己能夠在小步快跑中停下來好好想一想。

一省

你思考過你所在的公司、部門、項目組到底是以什麽為中心的嗎?

很多同學在剛成為一名產品經理的時候,或者作為C端產品經理、前端產品經理時,往往會有一種以產品為中心的心態。

但工作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很多時候,產品的話語權並沒有那麽大。經常來自業務、運營、長官的需求優先級會遠遠高於來自產品、用戶的;這就造成一種落差感,認為所在的這個團隊是不重視產品的!

那麽作為產品經理,是不是一定要以產品為中心呢?

答案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需要看你所在的團隊是以什麽為中心的;而作為一名合格的職場人,團隊以什麽為中心你就得以什麽為中心。

那麽,如何才能確定所在團隊是以什麽為中心的呢?

在這我講一個小故事,曾經我在實習答辯的時候提問部門負責人:

“我們部門是以技術為中心or產品為中心or業務為中心?”

然後部門負責人很機智地回答道(因為現場還有技術組、產品&運營組的組長也在旁聽,回答以哪個為中心都不合適):

“如果非要這麽問的話,我只能說這三者都是有的。”

以上對話姑且聽聽就好,也側面證明了有些東西問長官可能是問不出結果的。

事實是:當時整個部門才70多人,產品+運營在10人左右,研發+測試15人左右(前後端/移動端/測試),數據挖掘與分析+算法45人左右。

從這個人員配比上其實就可以發現你的團隊是以什麽為中心的,當然,如果一個小團隊是專門做某個產品的(研發隻承接該產品的需求),那無疑你們是以產品為中心的,而這時候用人員配比的方法去判斷是不適用的。

其實任何團隊在特定場景下都會有自己的一個側重點:以產品、或以技術、或以業務、或以定製化項目等等。

如果你做的產品是面向c端消費者的,恰好你又是前端產品經理,那麽以產品為中心很可能是對的(有人會說為什麽不以用戶為中心?因為只要是商業公司,只有盈利的業務才是中心,以用戶為中心只是對外公關用的,為了實現業務目的而設定的)——你得使勁想出好的產品設計和各種運營手段,因為你代表的是用戶,以滿足最大的用戶價值才是這個產品的使命,只有這樣你的產品才能賣錢。

如果你做的產品是面向B端場景的,為了實現業務目的,產品在這裡角色更像是一個工具,那麽諸如純互聯網產品那套“花裡胡哨”的產品設計和運營手段在這也許是吃不開的;這時候請你好好深入一線體驗業務挖掘痛點,或者好好和業務方聊一下天再來做產品。

如果你所在團隊基本上是一個技術團隊(比如滴滴研究院、各大廠中的AI實驗室),這時候產品經理很可能是說不上話的,經常是只能根據技術現有的東西把它組裝成一個產品,而很難通過產品需求去推動技術,因為技術團隊有自己的研究節奏。

那麽這時候,產品需要做的是:好好理解團隊的技術,看怎麽樣才能讓他們落地應用,最好還能擔當起項目管理的角色。

如果你所在的團隊是做解決方案的,更注重的是項目,那麽產品在這的角色更像是整個鏈條中的一個零件,缺了產品不行但又不是最重要的,這時候你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帶動整個鏈條的運轉。

說了這麽多,有人會問了:把這些弄清楚了又如何呢?對我的產品工作有什麽幫助嗎?

其實,把以上問題弄清楚了,對自己團隊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你可以及時調整做產品的心態和工作方式:你會發現當以產品為中心時,來自業務的需求即使再合理你也可以不接;你會發現當以業務為中心時,你也許就是個項目管理;你會發現當以技術為核心時,你的前端產品設計最好是弄得漂漂亮亮的,這樣才會有人去了解你的內涵……

二省

你還在糾結產品經理到底要多懂技術、原型畫得要多快、文檔寫得要多好嗎?

一般糾結這類問題的都是初級產品經理或者是剛(準備)入行的產品經理——因為這些基本上是初、中級產品經理在執行落地的時候的工作之一。

那麽,針對產品經理要多懂技術、原型要畫得多快、文檔要寫得多漂亮諸如此類的問題,答案依然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為什麽呢?

因為以上是成為一名出色產品經理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如果你能做得很好,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但也許你就只是一個很好的執行者呢?如果你做得不是很好,你極有可能不是一名合格的產品經理,但你若是精通行業知識、擁有大量資源、商業思維縝密,那這些執行落地的工作交給懂技術的助理去做就好了啊!

回到話題,所有人都是一步一步通過打怪更新而來的,如果你不是很懂技術,那就在寫需求的時候多問問研發,這個能不能實現啊,如果要做的話成本有多大啊?

久而久之,你對技術肯定會有一定的了解,至於要懂到什麽程度,不同崗位的要求其實也是不一樣的:偏技術方向的別人在招聘的時候就會選有技術基礎的人,那剩下的就是對技術要求沒那麽高的了。

另一方面,在學技術方面的知識時也需要把握一個度,有時技術對想象力的限制是很大的,在考慮需求時你有可能會處處從研發的角度去考慮,這對產品其實是很不利的。

然後來說畫原型、寫需求的事,如果你們團隊是擁有自己的研發資源的話你會發現,實際工作中研發很有可能是不會仔細看你的文檔的,他們傾向於了解完整個流程後進入開發,然後在開發過程和你確認細節,這並不是說就不用仔細寫文檔了,而是說不要讓它佔用你大量時間,一定要在流程、邏輯上打磨打磨再打磨。

三省

你還在研究互聯網上的產品經理理論嗎?

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常出現在新人或準新人產品身上,產品老人可以直接跳過了。

如今互聯網上存在大量關於產品經理的理論,也有大量的產品經理補習班、課程;品質如何先不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都是To C的理論,對於很多人來說其實並不適用,而且這是別人根據自己的工作環境、經驗、認知總結出來的一套框架,在場景上具有一定的前提條件。

個人觀點是:這些理論可以看,但終歸還是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去總結屬於你的“套路”。

四省

你的格局與執行力可以相互匹配嗎?

格局是一個很虛的東西,但卻需要經驗、視野、學識、金錢、時間來堆積;對於這種需要消耗大量資源的東西,注定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而執行力是一個只要下定決心+稍加刻意訓練就可以得到的能力。

以上兩種能力是我認為高階產品經理應該擁有的,格局可以讓你架構的東西不落俗套,執行力可以讓你不會終日飄在天上,兩者匹配關係如下:

如果你的格局很大,但是執行不行,那對不起,你這叫空想家,你做的每件事都像是在忽悠人!

如果你的執行可以,但是格局不行,那對不起,你這叫黃牛,你只能做最底層的東西!

只有當你的格局可以和執行匹配上時,別人會叫你實乾家。

五省

你思考過不同階段產品經理與資源之間的關係嗎?

其實,不管是哪個行業哪個位置,擁有資源才是遊戲的主導者。

——雖然這是一句廢話,但我還是要講一下資源對於產品經理的重要性。

還是結合產品經理的階段來進行闡述:

初級產品經理,手中基本是沒有什麽資源的,這時你只能是一個執行者,並沒有什麽決策權,做的事包括分析一下已經被消化過的需求,寫一下文檔,畫一下原型,跟進一下設計、研發、測試等;

然後是中級產品經理,手中會有一定的人力資源,包括你手下的初級產品經理,研發資源,同時擁有一定的決策權,這時候你需要對某一個產品(業務)負責,做的更多的是協調資源和主導這個產品(業務)的框架與走向,指導執行;

到了高階產品經理,手中會擁有較多的人力資源,更大的權力,以及外部資源(人、資金)。這時候你管的不止一條產品(業務)線,當然也不止管事,還要管人以及團隊,你要考慮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麽,以及如何養活下面的這些人。

當然,以上情況是建立在一個相對成熟穩定的大公司的前提下,因為大公司會有相對完善的人才儲備機制,並且,而創業公司比較著急出東西,他們更需要馬上就能乾活的人,所以存在一種情況是你的level可能是中級、高級產品,但做的事情是包含了所有。

六省

你認為你手機上的app是純互聯網產品嗎?

聽到很多人說:我要當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但是在成為互聯網產品經理前,我想問一問,你認為你手機上的app都是純互聯網產品嗎?

有人會說,弄清楚純互聯網產品和非純互聯網產品有什麽用嗎,不還是一樣地做產品?

其實不是的。

還是通過舉例來說明:網上有很多關於各種互聯網產品的體驗報告(另外多bb一句,有不少報告是直接套用框架的,每個模塊的分析目的體驗者可能是不清楚的,這個很不好),比如可能會有微信、抖音、京東、網易雲音樂等等……

但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大部分分析的都是前端產品,相對來說是表面上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出發去分析是沒錯,但這只是冰山的一角;很少有分析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看整個產品及背後的東西,停留在這個階段的分析基本上是連互動設計師都可以做得很漂亮的。

回到我們的話題,以淘寶app和京東app為例,表面上他們都是電商app,看起來性質好像是一樣的(產品功能結構、互動層次的差異先不研究),但背後的整個邏輯和運營模式卻不一樣:京東不是純互聯網產品,因為他們玩的是供應鏈;而淘寶可以看做是純互聯網產品(其實它已經是個生態,不能用產品來定義淘寶),他們做的是平台。

作為產品經理應該要跳出表面的東西看到背後的東西,你比如說看到京東上有一個211限時達的服務,然後你做電商你也想推出;你以為只要選用最好的快遞就可以達到這種效果,殊不知別人是通過大數據預測需求,提前從商家那運到自己的倉柯瑞的——單純從產品的角度來說這可能就是一個資料欄,但背後是多少系統的開發、大數據的運用、線下重資產的投入等。

回到純互聯網產品也是一樣的,比如說抖音,表面上他是一個短影片社交工具,但人家做這個產品的終極目的之一恐怕是廣告業務吧,所以如果你想要完整地去分析抖音的話,不能只看前端業務,還要關注後端業務,因為前端是很容易複製的,而後端是外面的人看不見的。

七省

包括產品經理在內,研發、測試、設計、運營、銷售不過是為了實現商業目的的一顆棋子

不得不承認的是:即使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包括大部分的產品經理、研發、測試、設計等崗位依然是一條生產線上的工人,這點和工業、製造業時代並沒有什麽不同,只是產品形式和要求有所改變而已。

那麽可以看見的是,處於上層的是工廠的廠長,如果此時廠長是你們當中地位最高級的,那說明你們可能是以產品為中心的,因此你們廠長會很關心產品品質、推廣、流量、銷售、客戶留存等的問題。

如果你們廠長上面還有更高級但是區別於廠長職能的人,那麽說明你們可能是在一個大企業,這個廠生產出來的產品只是業務中一環或者是所有產品中的一個,那麽說明你們其實是以業務為中心的,你所在的企業會更關心如何讓業務全面開花、如何讓產品矩陣(生態)中產品相互配合達到盈利的目的。

未來要成為哪種人,你心裡有數了嗎?

寫在末尾的話

前面說了這麽多,很多人會說這看起來都是虛的,沒有一條是關於產品工作中的乾貨。

但我想說的是:那些技巧你們自己在實踐中摸索總結不就好了,在這重要的是我們對產品經理及這個工作的思辨過程,不管能力如何,讓認知水準先提上來。

最後補充一下:以上我說的不一定是對的,甚至在座的你根本就不認同,這都沒關係,很歡迎評論區、私信探討,因為我只是希望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各位主動去沉澱自己的想法。

———— / END /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