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熱氣象,保護腸胃的小妙招

濕熱氣象保護腸胃的小妙招

高溫時,寒涼飲食不可避免。身體裡的陽氣容易受損,體內的濕氣會增加。

脾主運化,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餘的濕氣運化出去。所以,此時養生的重點就應該放在健脾祛濕上。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熱是百病之源,濕氣未除、熱氣來襲,就容易生病。最常見的疾病便是胃痛、腹瀉,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個對抗胃腸疾病小妙招,來對症治療!

揉內關:

內關穴位於手腕正中,距離腕橫紋約三橫指(三個手指併攏的寬度)處,在兩筋之間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轉圈36次,兩手交替進行,疼痛發作時可增至200次。

點按足三裡:

足三裡穴位於膝蓋邊際下三寸(相當於四個手指併攏的寬度),在脛骨和腓骨之間。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裡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

兩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臍為中心揉按腹部畫太極圖,順時針36圈,逆時針36圈,此法可止痛消脹,增進食慾。

適當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對胃有維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量,可有效發揮胃的功效,維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癌力。

同時,有些人受涼風刺激後,也會引起胃痛,此時不妨吃些炒熟、煮熟或生的花生米,也有助於緩解胃痛癥狀。


養生食譜

白鯽滾荷包蛋

【原料】白鯽魚、雞蛋、生薑、胡椒粉適量。

【做法】

1、白鯽魚宰洗凈,慢火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鏟起。

2、雞蛋煎為荷包蛋狀,鏟起。

3、起油鑊爆香薑片,加入清水適量,武火滾沸,下白鯽魚滾片刻,下荷包蛋,滾沸後入適量食鹽、胡椒粉便可。

【功效】祛濕開胃。


青椒炒鴨塊

【原料】鴨脯肉、青椒、雞蛋、黃酒、鹽、乾澱粉、鮮湯、味精、水澱粉、植物油適量。

【做法】

1、鴨脯肉切成薄片,用清水洗凈後淋乾。

2、將雞蛋取清和乾澱粉、鹽攪勻與鴨片一起拌勻上漿。

3、青椒去籽、去蒂洗凈後切片。鍋燒熱後加油燒至四成熱,將鴨片下鍋,用杓劃散。

4、炒至八成熟時,放入青椒,待鴨片炒熟倒入漏杓淋油。

5、鍋內留少許油,加入鹽、酒,鮮湯燒至滾開後,再將鴨片、青椒倒入,用水澱粉勾芡,翻炒幾下裝盤即成。

【功效】溫中健脾,利水消腫。


播放GIF

冬瓜草魚煲

【原料】草魚、冬瓜、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

1、冬瓜去皮,洗凈切三角塊,草魚剖凈,留尾洗凈待用。

2、用油將草魚煎至金黃色,取沙鍋一個,其內放入清水適量,將魚、冬瓜一同放入沙鍋內。

3、武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燉至2小時左右。湯見白色,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平肝、祛風、利濕、除熱。

荸薺冰糖藕羹

【原料】荸薺、藕、冰糖適量。

【做法】

1、荸薺洗凈去皮,藕洗凈切小塊。

2、沙鍋加水適量,將荸薺、藕同入鍋內,文火煮燉20分鐘時,加入冰糖,再燉lO分鐘,起鍋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利濕,健脾開胃

多喝養胃茶

胃病,"三分治,七分養"。

茶療,在調理胃病的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優勢。

其溫和且持久,所以,日常多喝點代茶飲,有助於養胃殺菌。

建議腸胃不好的,多喝閔家山茯苓茶

主要原料:山藥、山楂、紅棗、丁香、橘皮、乾薑、芡實、茯苓、藿香等數九種名貴中藥材。

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

閔家山茯苓茶。是一種葯食同源的茶葉,其所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可修復潰瘍及受損粘膜,同時抑製幽門螺桿菌感染。

黃酮類化合物被譽為胃的天然「修復因子」,根據多項醫學證實,其作用於腸胃24-48小時後,幽門螺桿菌及微生物均會呈凋亡狀態,且潰瘍、粘膜損傷部位有肉眼可見的修復效果。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桉葉素等共同作用可起到溫胃散寒、消食止痛、補肺氣,益脾臟的功效。

建議日常取一袋閔家山茯苓茶。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後飲用即可滿足胃腸所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