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中產階級的焦慮:流動的電梯何時修好?

美國又退出了一個“朋友圈”: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退出《巴黎協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退出伊朗核協定……如何更準確地認識美國?資中筠先生的《20世紀的美國》(修訂版)剛剛上市,應該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參考書。

本書初版於世紀之交,第二版問世於2007 年,增加了一章“9·11”之後的美國。如今又過了十年,第二版也已脫銷多時,不斷有讀者來問。自己重讀之下,似乎基本事實和論點尚未失效,最後的分析和不算預言的展望並未過時,敝帚自珍,感到還是值得重版,以饗新一代的讀者。

本書定位為20 世紀的美國,21 世紀以來尚未成為歷史之事,不是本書的主題。很多事還需要時間的淘洗,拉開一段距離觀察才能看清,才具備深入探討的條件(至少對本人是如此)。但對於過去十年美國發生的許多令世界矚目之事又不能完全視而不見,所以最後加了一篇“後記”,代表作者迄今為止的認知。

本書前一版殺青於2006 年,自那時以來美國發生的大事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然後復甦;奧巴馬作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黑人總統當選,並連任兩屆;又憑空殺出一匹黑馬川普,其特立獨行的作風舉世矚目。

——資中筠(美國問題研究專家,《20世紀的美國》修訂版作者)

中產階級:流動的電梯壞了

美國社會最大的問題始終是貧富差距擴大的自然趨勢。如果任其自然,沒有人為努力不斷改革,就很容易成為弱肉強食的叢林,而且形成“馬太效應”。不僅是收入問題,還包括社會地位、文化、健康等一系列差距。

本書已經詳述美國20世紀為治理這一痼疾所產生的歷次改革浪潮和一系列立法。這些改革的成果除了緩解貧富差距的擴大化之外,最主要的是形成了一個穩固的中產階級,無論在有形的物質生產、生活,還是無形的思想文化、價值觀方面,它都是維系社會的中堅力量,甚至可以成為穩定社會的“定海神針”。

對於下層大眾來說,經過努力進入中產階級,也是他們追求的目標。從經濟生活上說,經過60年代的狂飆,以及政府的激進措施,貧富差距曾顯著縮小,中產階級也有過一個繁榮時期。但是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之後,社會兩極分化又迅速加劇,各種數據的圖表顯示,差距基本上是一路上升,極少有回落或曲折。這種情況終於危及中產階級。到世紀之交,驚回首,發現橄欖型的社會已經在變形。

有人將美國比喻為一座外表看來輝煌的大廈,只有高處閃亮,不但底層已經進水,中層也在頹敗,更嚴重的是,電梯壞了—— 已無流動性,主要是下面的人上不去了。這種社會階層的固化,主要不是當前的物質生活問題,更重要的是對前景的焦慮,看不到希望。

如有的報刊文章所說,中產階級失去了存在感,他們不再被認為是實現美國夢的骨乾,反而被認為是發展的障礙。他們過去是實現美國價值目標的一部分,美國的各種光榮業績,包括“長官世界”,都有他們的身份,而現在他們失落了。他們的失落使美國作為“機會之地”的光輝黯然失色。而川普的競選口號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為它使他們認為自己可以重新參與“使美國再偉大”的事業中來。

為什麽是美國?

一種認為美國已經滑向一個“罪惡的城市”,企業、勞工、司法都日益腐化,傳媒為遷就最低級趣味的大眾而墮落,人人為利益所驅動而不惜對資源進行瘋狂的掠奪和浪費,整個國家正在四分五裂。

另一種則認為美國物質富足,精神自由,在收入分配、社會升遷、職業觀等方面正向著日益平等的方向發展,對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容忍度最高,等等。

1941年,美國《時代一生活》雜誌的創辦人亨利·盧斯提出了20世紀是“美國世紀”之說。不論此說的含義是什麽,自那時以來,美國的國力和地位一路上升,“超級大國”之名由此而來,到20世紀末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則是事實。

另外一位分析家認為,美國的繁榮得益於四位經濟學家的理論:

1) 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概言之,就是市場的自我調節、專業分工、政府作用的嚴格限制和自由貿易。貫穿其中的哲學是私利能構成公德。

2)凱恩斯的政府乾預製造需求解決蕭條和失業的理論。

3)哈耶克的“自由市場”理論,反對一切政府乾預,反對社會主義。

4)熊彼特的“企業家社會”,以思想和技術創新為經濟的動力,也是真正的企業家精神。

問題是,這些理論的發明者很多不是美國人,它們在歐洲國家未嘗沒有實行過,但為什麽在美國最得心應手,最見成效,而且形成了相互交替的機制?

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美國實力雄厚,經得起大起大落。美國何以興?其秘訣何在?

就一個國家、一種社會而言,所謂成功或失敗主要不在於政權在誰手中,或是疆土的擴大或縮小,也不是單純的數字的增長或減少,而是要看相對來說,哪個能更好地滿足人類(發展與平等)的這兩大訴求,同時較好地解決或至少緩解二者的矛盾,取得相對平衡的進展,從而達到真正的興旺發達,否則反是。事實上,對20世紀的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思潮在19世紀中期已經形成,不過在20世紀得到了最大規模的實施。

美國的興衰問題,以及美國何去何從,又提上了日程。

美國的絕對硬實力,不論看來遇到何種困難,還是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任何國家,並將繼續相當一段時期,而美國的軟實力較之“二戰”後的巔峰時期的確有所削弱。我們主要關注的是其軟實力。

硬實力國家的軟實力

可稱為美國特色的軟實力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作為民主國家的榜樣效應;

2)對全世界人才的吸引力;

3)培植創造力和鼓勵創新的制度,同時提供從實驗室到大規模生產的最短途徑;

4)自我糾錯機制——其中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就是在言論和出版自由基礎上的強有力的公眾監督批判和分權製衡的治理機制。

但是,隨著時間的轉移,所有上述美國軟實力的因素都會受到或已經受到腐蝕。今天,華爾街的貪婪形象和無原則的兩黨鬥爭可能取代了民主榜樣;

對國際規則和民主制度的雙重或多重標準,包括臭名昭著的關塔那摩虐俘事件,使美國對人權的倡導顯得偽善;

高度商業化的媒體往往把市場利潤的考慮置於真相和正義之上,從而削弱監督的力量。

總之,軟實力是一種無形的、無聲的影響。不適當地揮舞其強大的硬實力,適足以妨害其軟實力。

從根上說起,美利堅合眾國開國之始制定《憲法》時著重注意的幾點是:

——保護公民基本自由,防止政府的公權力侵犯個人的私權利;

——用分權製衡來防止個人獨裁或寡頭專製;

——協調聯邦政府和各邦(州)之間的集權和分權,努力做到對大邦小邦公平;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防止多數暴政,反對群眾暴力行動。

根據這些思路和原則,設計了美利堅合眾國複雜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政府,複雜的選舉制度,以及在公民自由權利基礎上的公眾監督機制。這一機制遠非完美,效率不高,但是留有自我糾錯的余地,美國立國以來歷經各種危機,一般能刺激出程度不等的改革,促成了20世紀的繁榮富強。

當選的長官人物不一定是優秀的?

關於川普的“推特治國”、口無遮攔、不按常理出牌,至今論者還是處於兩端。

擁護者認為他有魄力,美國現在的重症需要用虎狼之藥,過去常規的、傳統的程式都已成障礙。特別是其減稅方案足以發揮過去裡根經濟的效應,使美國經濟繁榮。甚至其舉止言語粗俗不堪都被認為是親民,博得了部分有反智和民粹主義情緒的群眾好感。反對者除了認為他出爾反爾、謊言連篇、行事荒唐外,最擔心的是:對內,他不尊重美國的民主價值觀,如不加警惕,不予以製止,有使美國滑向專製的危險;對外,他損害了美國的軟實力,適足以失去美國在世界的“長官”地位,使美國不再“偉大”。

對當前政府的施政利弊和方向現在做出評論還為時尚早。一般說來,在美國的制度下,當選的長官人物不一定是優秀的,但是制度的設計正好是使總統個人品質的影響有一定限度。用通俗的話來說,做好事效率不高,做壞事也難得逞。

不過,像當前的總統這樣,上位一年之後反對者態度還如此強烈,嘲諷備至,完全沒有尊重,甚至總統本人還未走出競選“通俄”的審查,更甚者還要辯稱自己精神健全沒有毛病,實屬罕見。

另外,如前面提到,作為立法機構的國會,由於黨派鬥爭,製衡白宮的作用受到削弱,現在只能指望司法系統可以起作用。但是總統有任命最高法院法官的權力。如果一位總統在法官出缺時,依照自己的政治偏好任命法官,而國會又根據“派性”予以批準,致使法官的成分向一邊傾斜,法院就會有失去主持公正的莊嚴角色之虞。過去,法官都是資深的法律專家,對憲法有敬畏感,一旦坐上這個位子,不論本人政治傾向如何,大體能秉公判案。如果政治進一步功利化,如果被任命的法官也劣質化,致使政治傾向蓋過法律公正,那才是美國民主制度的根本威脅。這是極而言之,也是美國有識之士的擔心。目前還要拭目以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