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和孩子做朋友到底好不好?家長可能不知道,這樣很可能害了他

很多家長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會強調「和孩子做朋友」是給予良好教育的前提。當家長可以和孩子友好相處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對父母敞開心扉,產生良好的交流。

但是這樣的家長殊不知,和孩子做朋友的的前提,是讓孩子懂得尊重。不然很可能出現孩子沒大沒小、越來越不懂事的情況。教育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沒有採取正確的方法,很可能適得其反。

1、強調孩子的禮儀:

孩子在學齡前階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因為這個時候他們的所有認知都是家長給予的,而在這個時候就強調和孩子「做朋友」的話,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小孩子和父母吵架的場景,親子之間產生爭吵其實很常見,但是從孩子直呼家長其名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他對父母的態度和尊重。而那些將「和孩子做朋友」曲解了的家長,就會任由孩子用輕慢的語氣和他說話。

長此以往,孩子對父母的尊敬就會慢慢減少。很難想像將來是否會成為一個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人。而這一切,都是家長過早和孩子做朋友造成的。

2、建立統一的行為標準:

小孩子很難分清楚場合,分辨不出來家和其他地方的區別。在家裡做出怎樣的行為,出去很可能也會效仿。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設定界限的話,孩子的內心就會缺失一個統一的標準。

如果孩子在家裡沒有建立起來餐桌禮儀的話,出去吃飯也不會懂得;如果孩子在家和家長沒大沒小的話,和其他人在一起也會任性和隨意調侃。因此家長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要給孩子規劃出合理的行為準則。

畢竟「做朋友」並不是語言和行為上為所欲為,而是彼此之間敞開心扉,建立一個最適合相處的模式。

3、樹立家長的權威: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樹立權威的話,等孩子長大了也可能會挑戰其他權威者的底線。畢竟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會遇到老師、前輩、長官等更多層面的關係。

因此一個合格的父母是在孩子還沒有明辨是非能力的時候,盡量保持作為家長的原則,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或者過了青春期,對社會有一定認知的時候,再慢慢和孩子成為朋友。

各位家長,你是怎麼和孩子相處的呢?和孩子成為朋友的同時,也要教會孩子懂得尊重長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的話,不妨留言告訴我們~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