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警方又「喜提」一詐騙團夥!騙子為何鍾愛保健品?

馬路旁的一棟兩層樓獨立建築,一樓是藥店,二樓是辦公區,竟是電信詐騙窩點!日前,廣州天河警方搗毀一個涉嫌以銷售男性壯陽葯為名的詐騙團夥,記者跟隨警方進行收網,目睹該團夥「辦公」場景。

收網當天,警方抓獲以曾某群(男,30歲,天河區人)為首的涉案人員77人,查扣作案用手機572部、涉案偽劣保健品26種702箱,繳獲現金30萬美元,止付凍結涉案資金近2000萬元。

保健品詐騙屢見不鮮,手法花式繁多,近年來有愈演愈烈之勢。保健品詐騙有哪些新套路?騙子為何如此鍾愛保健品市場?有料哥為你一一解答。

一人操縱數個微信號「貼心問診」

「不許動,舉起手來!」2018年12月25日上午十點不到,隨著民警的一聲喝令,天河區珠吉轄內的一家名為禦某堂藥店的二樓已被警方控制。

這個外表看似普通的獨棟兩層建築內,一層是藥店,二層是公司,當警方將公司60餘名嫌疑人控制時,他們剛開始一天的工作。

記者注意到,每名員工的工作台上都擺放著五六部手機和幾本客戶資料檔案,電腦桌面還停留在與客戶聊天的界面上。

原來,每一名客服人員都同時操作著5到6個昵稱相同的微信號,他們按照既定的劇本給不同客戶「看病問診」、推銷產品。

打開客服人員桌面上的客戶資料檔案,裡面清晰地記錄著客戶的姓名、年齡、地區和身體狀況。記者注意到,客戶來自全國各地,年齡在20至50歲不等,他們大多都是通過微信顧問男性健康問題。

據客服人員介紹,他們假冒中醫,在微信上接收客戶的健康顧問。「無論客戶說了什麼癥狀,我們都是按照固定的話術內容推銷同一套產品。」該客服人員稱,客戶通過微信轉帳交訂金,客服線上下單線下發貨。

「每一次銷售完後,我們會在一周後回訪客戶,問他們是否有效果。」一名客服人員說,若沒有效果,他們會設法讓客戶相信是因為藥量不夠,從而繼續推銷產品。

記者現場看到,公司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水作業模式。60多名員工分為兩個客服部,每個客服部下有三個小組,公司門口不僅有指紋打卡機,還貼著各類獎懲制度。在組員的電腦裡,還存儲著藥品推薦海報、小影片和假冒醫師資格證等道具。

「知名」老中醫門市看病推銷藥品

除了線上問診,該團夥也會通過線下「老中醫」問診方式推銷產品。

位於一樓的禦某堂藥店內,一名吳姓的「老中醫」負責中醫全科看診。據介紹,吳某並沒有醫生職業資格證,僅有一張「師承證」,自2018年4月進入公司後,負責中醫全科看診、推介公司藥品,同時還負責對客服出售產品是否適合病人的相關審核工作。

這些藥品包括醫用冷敷貼「X腎灸」、噴劑「X久久噴劑」、保健品「X蠣多肽」等,單價數百元,但遠未達到其吹捧的功效。

記者在現場還看到公司每月的薪水表,所有客服人員收入過萬,業績好時能達兩三萬元,部門經理和組長月薪鋼彈十多萬元。

去年12月24日晚,天河區警察分局的一百多名民警一夜無眠。次日清晨,6個秘密抓捕小組同時行動,兵分多路全力出擊,在天河區珠吉轄內將這個詐騙公司窩點一網打盡,在番禺區南村坑頭村搗毀2個倉庫點。

據統計,此次行動共抓獲以曾某群(男,30歲,天河區人)為首的涉案人員77人,查扣作案用手機572部、涉案偽劣保健品26種702箱,繳獲現金30萬美元,止付凍結涉案資金1997餘萬元。

目前,曾某群等75名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關心背後都是「圈套」

記者現場看到,不少員工的電腦桌面上還停留在與客戶聊天的界面上。他們都是按照既定的劇本給不同客戶看病問診、推銷產品。

據了解,客服上崗後,與客戶使用微信、QQ聊天時,只需登錄Y3系統,找到一款適合的「話術」,複製粘貼一鍵發送。

以下就是記者在現場看到的「話術」:

客戶剛剛加客服微信時,該系統會說:

「加了我是否存在健康問題?有就和我說說,出現健康問題,一定要敢於面對。男科問題不會自愈,越早調理,你就越自信。」

……

針對客戶在購買藥品時嫌價格太高的猶豫情緒,該系統會說:

「我還是放心不下你。我問你,你覺得愛情和婚姻值多少錢?跟這幾千塊相比,孰輕孰重?當你身體健康出現問題,要不要調理改善?不需要去問老婆、問爸媽、問朋友……你只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你能依靠誰?你會拖累誰?誰會為你掏錢?」

「你好好想一想,就算你今天不調理,拖下去,以後還是要調理。難道以後調理不用花錢嗎?只會多花錢而且問題更嚴重罷了!因為其他調理的朋友都康復了,我真的不想讓你成為一個例外,人生短短幾十年,現在花最少的錢把身體調理好,有什麼不值得呢?金山、銀山,只有健康才是你的靠山,你覺得呢?」

……

據犯罪嫌疑人供述,這些藥品單價數百元,但遠未達到其吹捧的功效,主要是給客戶心理安慰。

詐騙分子的「花式洗腦術」

實際上,該案中的套路並不鮮見。此前,廣東警方就偵破過多起保健品詐騙案,不法分子偽裝成「中醫世家」「神醫轉世」,針對各類人群詐騙,受害者人數眾多。

去年,省警察廳刑偵局組織廣州、清遠市警察機構對「颶風9號」銷售保健品系列電信網路詐騙專案開展統一收網行動,兩市共抓獲犯罪嫌疑人756人。

犯罪團夥通過在微信、微博等互聯網新型媒體上冒充有多年經驗的醫生、專家發布文章,誘使受害人添加微信,然後冒充診所或養生機構老師、醫生、專家,以「診治」為幌子,誇大病情向受害人推銷壯陽、瘦身、脫髮、除臭等各類保健藥品,受害人購買使用產品後,犯罪團夥再以增加療效等理由要求受害人二次或多次購買其他產品,實施二次或多次詐騙。

無獨有偶,2017年「颶風行動」中,清遠警方打掉了4個冒充名醫、推廣診療回訪一條龍服務的多級詐騙團夥,涉案金額2700餘萬元。

這些團夥公司化運作,分為股東、主管、項目小組、員工幾個層級,團夥大量購買手機卡註冊微信並將昵稱設為「壯陽」或「豐胸」的老師、顧問等名稱,內有專門人員負責編寫虛假案例文章,並利用網路推廣公司在熱門搜索引擎有類似查詢記錄的網民進行推送,誇大效果,吸引網民瀏覽虛假網路推文並添加詐騙微信帳號加為好友,使受害者進入第一個圈套。

接著,這些「專家」和「老中醫」按照內部指定的「話術」對受害人進行「診治」,在獲取事主信任後便推介「藥品」,「藥品」價格約為2000元左右。

在受害人購買了微信環節的產品後,團夥中又有假扮的「營養師」「主任」通過電話回訪的形式繼續聯繫受害人,對使用產品無效的用戶,以受害人身體有毒素、體質有問題等謊言,誘騙受害人再購買其他虛假「排毒」「調理」產品配合使用,實施二次詐騙,而這些產品的價格往往在4000至5000元。

詐騙團夥推介的「保健品」大多為地下作坊生產的「三無產品」,產品成本只要兩三萬。

當然,這些案例中,還有不少是針對「空巢老人」的詐騙!

2017年2月,廣州荔灣警方就打掉一個冒充「老年福利中心」「世界華人中醫養生協會」等機構,並以高價售賣假藥、保健品詐騙老年人的團夥。

該團夥主要以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為作案對象,利用老年人的孤獨心理,打著感情牌和虛假身份騙取錢財。主要犯罪嫌疑人郭某曾從事保健品有關的行業,其帶領20多人的團隊成員承租越秀區東風東路某寫字辦公樓作為經營場所,以虛構「講師」身份、誇大功效的方法銷售保健品,謀取非法利益。

綜合來看,這些騙子的「套路」有以下特點:

①犯罪分子根據社會熱點、潮流、政策等資訊,針對不同職業和年齡段的人員,精心編造虛假資訊設計騙局,詐騙手法種類多,更新快。

②詐騙團夥大多是公司化運作,內部層級分明,還有完善的「話術」劇本用於忽悠,隱蔽性強。

③「保健品」詐騙許多是「養成型」犯罪,他們善於打「感情牌」,對客戶噓寒問暖,讓客戶產生信任和依賴,從而行騙。

騙子為何鍾愛保健品市場?

近年來,保健品詐騙花樣繁多,針對各年齡層及各類人群的詐騙手法更新換代快,騙子為何如此鍾愛保健品市場呢?有料哥認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目標人群容易找。從事詐騙和從事銷售工作有相同之處,都要找準目標人群。對於騙子來說,有養生保健觀念的人就是他們的目標人群,中國人又深受中醫文化的影響,不少人重視養生保健,騙子以「保健品」作為幌子詐騙,找到有經濟能力的目標人就可以進行詐騙。

二是保健品市場大,騙子很容易在其中「撈金」。無論是退休的老年人,還是年富力強的中青年,都希望花錢讓自己長壽一點,健康一點;至於想健康瘦身的女性,更捨得花錢。因此,保健品市場對於騙子來說是一個源源不絕的「金礦」。

三是在詐騙分子看來,保健品詐騙相比其他方式的詐騙要安全一些。有料哥從不少案例中梳理髮現,涉案的不少「保健品」雖然沒有明顯功效,但在短期內吃了不會致死,一些客戶服用後若沒有效果,可能想到的是「服用療程」少或「劑量不夠」,甚至會繼續購買。

正是由於這些特點,才使得大量的騙子加入到「保健品」詐騙的行當中來。

【如何識別騙局】

如何識別保健品詐騙騙局,避免入坑?警方提示,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

1、別被誇張療效忽悠。學會分辨廣告和宣傳內容,科學、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廣告和宣傳。凡聲稱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一律不要購買;保健食品廣告中未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的,一律不要購買。

2、別被商品標籤忽悠。消費者應首先查看產品的銷售場所資質。無論通過何種方式購買,要先查詢資質資訊,盡量到證照齊全的正規場所購買產品。正規企業資質資訊可以在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上查詢,老人可由子女幫忙查詢。

3、別被短暫療效忽悠。許多短期見效的「神葯」只是在普通酒、飲品中添加了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藥,長期食用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特別是中老年人食用後可能會發生意外。

4、做到「四不」。不購買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和保存期限的產品;不購買標籤上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號的預包裝食品;不購買標籤或說明書中提及可以預防疾病、有治療功能的產品;不購買標籤上沒有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但聲稱是保健食品的產品。

5、子女助力老人防騙。預防老年人遭受騙局,子女不僅要有意識地給老人打好預防針,幫助老人正確認識保健品的作用,更要多關心老人,不要給騙子打親情牌的機會,讓老人精神世界充實起來。

那麼,如果遇到被騙情況怎麼辦呢?

專家表示,消費者可以撥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電話「12331」舉報投訴。

除電話外,部門、個人可通過信件、互聯網、傳真、走訪、手機簡訊等方式,向監管部門反映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在研製、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違法行為,以及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違法行為。

舉報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進行調查處理,一旦檢查發現確實存在問題,會進行查扣,情節嚴重的將移送警察機構處理。

如果銷售者存在虛假宣傳的情況,消費者可以撥打工商局投訴舉報熱線12315向工商部門舉報。

若被詐騙的金額巨大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消費者則可直接向當地警察機構舉報。

除此以外,若保健品存在無證生產、品質問題、虛假宣傳等情況,消費者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商家賠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