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封穴:息風化氣、清泄肝膽,通利下焦

中封,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厥陰肝經。肝經經穴,屬金。別名:懸泉穴。

【腧穴釋義】

中封。中,正中也。封,封堵也。該穴名意指肝經風氣在此勢弱緩行並化為涼性水氣。本穴物質為太沖穴傳來的急勁風氣,由於本穴位處足背之轉折處,急勁風氣行至本穴後因經脈通道的彎曲而受挫,急行的風氣變得緩行勢弱,如被封堵一般,故名。

懸泉。懸,弔掛之意。泉,指穴內氣血如泉水流淌般源源不斷。懸泉名意指肝經水濕之氣在此源源不斷地流行而過。理同中封名解。

肝經經。經,經過也,動而不居也。本穴為肝經風氣經過之處,氣血的運行為動而不居,故為肝經經穴。

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太沖穴傳來的強勁者風氣,至本穴後風和勢緩並化為涼性水濕之氣,氣血特徵與肺金之氣同,故其屬金。

中封為經穴名。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懸泉。屬足厥陰肝經。中封是足厥陰肝經五輸穴的經穴,五行屬金。中即中間,封即封藏,此穴在內踝前兩筋中間的凹陷中,經氣封藏其中,故名中封。

【取穴位置】

中封穴在足背側,當足內踝前,商丘與解溪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

【穴位解剖】

在脛骨前肌腱的內側;有足背靜脈網;布有足背側皮神經的分支及隱神經。

【功能主治】

功能:息風化氣、清泄肝膽,通利下焦

【穴位配伍】

配膽俞穴、陽陵泉穴、太沖穴、內庭穴泄熱舒肝,治黃疸、瘧疾;

配足三裡穴、陰廉穴治陰縮入腹、陰痛、遺精、淋症、小便不利。

配解溪穴、崑崙穴,有活血消腫的作用,主治內踝腫痛。

配氣海穴、中極穴,有利水通淋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

配大赫穴、志室穴,有固攝精關的作用,主治遺精。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向足背部放散。

【臨床運用】

現代多用中封穴治療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膀胱炎、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