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拍的三峽真實淳樸,黑白靜物照獲獎無數!

“小鎮青年,求學進城,生活”。這是木格在接觸攝影前的經歷。

接觸攝影后木格像換了個人,單口相聲張口即來,“攝影能夠幫助我說話”。《回家》《塵》....他通過影像傳達著他對“家”的依戀。

木格是重慶巫溪人,大學讀的是四川師范大學電視編導專業,畢業後他去連雲港做了一名攝影記者,輾轉幾年後木格又回家回到重慶工作。

木格的老家巫溪地處三峽深處,他無數記憶中的經歷都跟長江水有關,每一次離家都要通過長江,每一次回家也都需要通過長江......

2005年木格回家的時候,巫溪的三峽工程已經進行到了尾聲,搬遷,移民,記憶中的家鄉部分也將永遠的被埋在水下。木格忽然意識到,如果自己不拍下來,自己的過去是不是會被抹掉?!從那時候起他開始有意識的,不斷回家,不斷拍攝。

“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無數家庭被遷往外地,前往未知的地域開始未知的生活....”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可是家都不在了,又往哪裡回?

客船上迎來送往的拍著,日子也不長不短的過著。2009年,已經拍攝了5年的《回家》完成。

2010年5月,木格的女兒出生了。

木格拍攝的女兒背影

帶孩子之餘他也學著用孩子的視角看待世界,學著對那些簡單的事物感興趣。就這樣《塵》的拍攝開始了。

“那個階段拍攝了花瓶裡的鐵絲,鐵絲改變了形式放在花瓶裡,當有光線照射到瓶中映在牆上,很美但又很殘酷。我慢慢去感受日常中的一切,去愛這個世界,而不是去嘲笑它。”

說到“鍾乳石”那張照片時,木格解釋說:“這個鍾乳石是我和父親三年前從山上取下來的,但三年來我一直很少回家,而石頭上落下的灰塵,其實是我和父母之間的距離。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時間會在我們身上留下最深的烙印,我們永遠不能忽視自己的內心。”

憑借作品《塵》,木格獲獎無數:2012年大理國際影會金翅鳥最佳攝影獎,美國Hey Hot Shot 攝影獎,入圍2013年 PDN30 名單,入圍2012-2013年度首屆中國攝影排行榜.....

木格獲獎現場

拍照的間隙裡木格把家安在了他讀書的成都,雖然距離巫溪越來越遠了,但情感上他卻對“家”越來越依賴。

曾經的故鄉只剩下一棵大樹,很多時候告訴自己已經回不去,但是我的根還在這裡

2015年,木格與妻子遠遠成立了木格堂,致力於在城市與鄉村建立一些連接點,分享售賣鄉村生活的日用良品,嘗試網志,出版物,尖山藝術計劃。“在這個未知的世界裡,我們希望它能野性生長。”

木格堂同時會和村民一起把珍味良品分享出來

今年春節,木格一家人回到巫溪尖山,準備在老家待上一陣子。

臘月二十八到達,過完三十,初三便有年輕人準備離家。到了初八,外出打工的人們已經陸陸續續的離開殆盡。我們一家三口在尖山鎮上閑逛,不太相熟的親戚招呼我們的第一句話是:“準備什麽時候離開啊?”我們很自然的隨口一答:“還要呆一陣。”

鄰居家的小朋友

當第三個人問同樣的問題時,我們突然意識到這是個問題;當第十個人問我們這個問題時,我們決定去面對這個問題;當有一天連父母也問我們同樣的問題時,我們發現至少他們(當地人)認為我們根本就不屬於這裡,雖然我的戶籍還在這裡。

每次回故鄉過年,都會習慣地給周圍的鄰居拍一些合影

那麽問題來了:我們到底屬於哪裡?這個問題我和遠遠探討沒多久,便得出了結論,我們哪裡都屬於又哪裡都不屬於,也許本質上的我們隻屬於自己。地域和時空的界限在模糊。

這引發了另一個問題:我們應該擁有什麽樣的鄉村,才能來去自如。

每到夏天雨後,小時候常偷偷游泳的山谷都會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