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汗,是夏天最好的保養品!若這6個地方出汗多要警惕!

每到夏天,就會有朋友抱怨:「我一到夏天就大汗淋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也有朋友疑惑:「出很多的汗,是不是對身體不好啊?

播放GIF

老人們常說,「伏天汗不流,病來急白頭」,夏天就應該多出汗。

古語也有個說法,叫「冬不爐,夏不扇」。意思是說,冬天不要過分接近火爐,不然就會使陽氣受到干擾。夏天不要一個勁兒的扇扇子,應讓身體自然排汗。

正常的出汗有利於身體健康,出汗能夠調動全身器官,改善循環。在中醫看來,適當出汗還能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濕邪和熱毒,人也變得精神抖擻。

排汗的好處

1. 排毒

經過身體一整天的代謝,體內會滯留部分二氧化碳以及多餘水分,如果可以及時通過汗液排出體外,則可以促進人體內分泌,血液循環也更加通暢。

2. 調節血壓

現如今,高血壓年輕化愈發嚴重,適度地出汗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化,並更可以增強血管壁彈性,緩解血管壓力,達到降壓的目的。

3. 瘦身

出汗令身體內部異常活躍,並促使脂肪逐漸轉化為熱量,再通過汗液排出身體,在不知不覺中達到瘦身的目的。

堂主提醒大家:這6個地方出汗多是在排毒?別太天真了,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

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診斷: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

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要保證充足睡眠,否則容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飲用,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診斷:

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西醫認為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

肺氣不足主要是因為其天生體質虛弱造成。每天用雙手敲打雙腿,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人體肺經分布的部位,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3.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診斷: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胃失和的表現,說明體內的血液循環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

不要過度焦慮,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癥狀。

4.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診斷:

頸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

?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

?平時調節內分泌主要從飲食、運動上入手,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果蔬、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

?多參加各種運動鍛煉,加強體質;還要有科學的生活規律,不要經常熬夜,以免破壞正常的生理規律,造成荷爾蒙的分泌 失衡甚至不足,進而引發其他疾病;還

?保證注意休息、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與激動、保持精神愉快,以免不良情緒影響到內分泌系統;

?預防感染。

5.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診斷:

因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過分旺盛,且氣味很大,就可能說明日常飲食的味道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

若診斷為汗腺過大,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雷射治療。另外,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6.手心、腳心出汗—血虛

診斷:

若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的表現。

建議:

每天餐後按揉腹部,先順時針揉30圈,再逆時針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飽為好。

6招讓你出身「健康汗」

1.運動前喝熱水、熱粥

運動前喝杯熱水或熱粥,讓毛孔進入蓄勢待發的狀態,然後進行鍛煉,就能讓毛孔全部打開。

2.生薑促出汗

生薑既散濕暖脾胃,又發汗解表。堅持喝點生薑水可促進排汗。

3.從膝蓋開始自發生熱

用熱水袋、暖寶寶等來增加排汗。將其放在膝蓋上,讓人體自發生熱,深入到皮膚深處。

4.曬15分鐘太陽

夏日陽光是人體出汗最佳的動力,應每天上午9至10點或下午4至5點,曬15分鐘左右的太陽。

5.靜坐一小時

每天定時關掉空調,靜靜地坐一個小時,培養身體主動出汗的能力。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