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田縣著名知縣王鼎銘

王鼎銘(1772年—1832年),字新之,號彝軒,清代山東嶧縣(今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鎮)人。

王鼎銘出身於書香門第,世代在地方為官,雖官職不高,但家境殷實。他自幼勤奮好學,15歲入郡庠,且學醫道。21歲為貢生。嘉慶十五年,由廩貢援例得授內閣中書。道光九年,由中書科中書授湖南新田縣知縣。

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的“一代廉史”王鼎銘紀念園

王鼎銘履新上任,僅攜兩名隨從,微服入城。入署,於大堂旁設帷幄自處,門吏非召不得入,民有訴訟可直呼而進。辦公倦怠,則伏案小憩,雖盛夏嚴冬亦不輟。外出辦事,帶一仆一役,自備飯食,不以擾民。

王鼎銘在新田為官三載,“以仁心行實政”,厘斷訴訟數以百計,無一例冤假錯案。在他躬身篤行下,新田縣呈現出一片“修農政則家余菽粟,課女紅則遍地桑麻。花雨足於春郊,機聲聞於秋夜”的升平景象。人們將其政績編成歌謠傳唱:“一賣地,為巡庫;二賣地,為賑災;三賣地,建學堂。王青天為百姓古道熱腸……”在歌謠即將刻板印刷時,卻被王鼎銘力阻。

道光十二年,王鼎銘因在新田縣政績卓越擢升為陝西潞安府知府。在其將要趕赴陝西履新之時,永州地區瑤族首領趙金隴突然率眾起義,王鼎銘連忙返回新田縣,在保護群眾的過程中不幸中了埋伏,最終中炮落馬,身首異處而死。王鼎銘的家人將王鼎銘的靈柩送回故鄉山東嶧縣安葬。

近年來,棗莊人民相繼整理出版了《跨越時空的紀念》《百年的記憶》等記載王鼎銘事跡的文學、影視資料。根據王鼎銘事跡創作的大型反腐倡廉柳琴戲《六字碑》,獲評“全國戲劇文化獎”銀獎。有關部門還拍攝了王鼎銘事跡動漫廉政教育片。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邵澤新說——

王鼎銘勤政愛民,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真正做到了“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為了百姓,他三次變賣田產。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封建社會,一個封建官吏不貪已是難能可貴,再把自己的家產賣掉,為老百姓辦事,恐怕古今少有。我們要學習王鼎銘的勤政廉政事跡,堅定理想信念,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