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遊客身上的標簽,早該摘掉了

十一長假,黃山景區沒想到自己會以這樣一個姿勢翻紅。

雖然黃山景區代表後來極力辟謠說:這跟我們沒關係啊!但不巧了,隨後又爆出了黃山遊客爬上懸崖為拍美照的“不要命操作”。

是啊,肯定有人會跟老藝術家說,這事還少見嗎。中國遊客好像又健忘了,前些時間轟動的巴厘島“惡魔眼淚”,“全球十大美景之一”的美名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沒想真成“奪命惡魔”反噬了前來驚擾它清淨的人。

沒錯,老藝術家說中國遊客也說了太多了。近幾年來老藝術家觀察到一些變化,其實中國遊客在世界的口碑有所進步,不少人會在旅途中自帶垃圾袋,在公眾場合也懂得自覺控制音量等等。

都說中國護照的含金量也正在逐年上升,目前也有72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公民開放免簽,往後的認可度非常樂觀,以前的刻板負面形象,似乎在慢慢改善。

我們終於是時候,準備甩掉“中國遊客”這個標簽了?

其實中國遊客,還不算最差的

最近英國一家做數據分析的公司YouGov,對全球26個國家2.8萬人進行了調查,最後得出來了一份2019年全球海外遊紅黑榜,得出的幾點結論很有意思——

中國遊客不算是最差的,俄羅斯、英國、澳洲、美國、沙特都榜上有名。受歡迎的國家倒是很明顯傾向了日本遊客

最不喜歡中國遊客的國家,大部分都是鄰居東亞國家,比如新加坡、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俄羅斯遊客最不受歐洲國家,尤其是北歐的歡迎;英國遊客也不受人喜歡,調查顯示西班牙、德國、丹麥差評比較多。

更明顯的是,英國人非常有自知之明,61%的調查者認為英國遊客在其他國家會有差評

中國遊客一扎堆就遭人嫌,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中國遊客事件頻發還是在2015年,堆積的奇葩不文明事件,給中國遊客形象抹上了各種畫像標簽:“中國大媽”、瘋狂搶購的暴發戶、破壞公物,不守公眾秩序的“外星人”……

但不文明的奇葩遊客現象,又豈止中國遊客。

英國遊客在不少歐洲人的畫像裡,跟口碑很差的美國遊客有的一拚——粗魯、肮髒、大嗓門,被評為最凌亂、最會抱怨和最吝嗇的遊客。希臘羅得島上的法裡拉基甚至還專門設立了處理英國遊客粗魯行為的部門。

最近英國遊客一家子因為吃霸王餐、偷東西、罵人、恐嚇民眾,在紐西蘭撒潑耍賴被驅逐出境,成了一大醜聞。但其實英國遊客在歐洲外的一些國家比如像法國,口碑也不至於那麽差。

相比之下,俄羅斯和澳洲遊客被指控的通常是因為遊客畫面更暴躁狂發了。據《每日郵報》報導,9月份就有一個昆州女子在巴厘島公眾場合喝醉酒裸奔,幾個月來還有不少澳洲遊客被指控攻擊違法。

法國遊客也有口碑掉線的時候,法國遊客畫像不少是傲慢的,雖然整潔度高,但是傲慢無禮,愛挑剔,刻字塗鴉的劣跡也乾過不少。

相比之下,日本、德國這兩個比較克制的國民遊客,在外界的口碑一直都相對好。尤其是恥感文化強大的日本,他們非常在乎自己在外界的看法,自覺自律遵守規則,不給人添麻煩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

可你也別忘了現在風評極好的日本遊客,在上世紀70年代也被外國人以“不守秩序”扎堆搶購奢侈品嘲諷,而幾十年前的中國,上榜的機會也輪不上。

這個榜單還反映出一個極容易被忽略的問題:上榜的要麽是富國,要麽是近年來發展速度迅猛,出境旅遊業發達的新興國家,不受歡迎的程度是跟該國出境遊數量劇增成正比。

人一扎堆,不同國家的性格、習性和風俗千差地別,其實距離旅遊真正需要的文明,世界人民都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

但中國遊客要想摘掉遭人嫌的標簽,也必須要直面不文明旅遊的素質問題,在出境遊熱潮來襲的時代,摸著石頭過河也要虛心受教。就出境遊經驗來說,中國遊客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多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誰XX不煩遊客?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門旅遊當然是一件好事,但現在已經沒有哪個地方是世外桃源了。

十一假期老藝術家在日本提前預訂了一個Airbnb,後來投宿的時候發現,原來那家房東都見不到了,以為只是承包給了另外的租務公司。

後來看不少網友留言,才知道當地人與這家公司在合作上鬧得有點不愉快,本來的住戶被擠走了。也因為這家民宿,周邊不少市民還投訴過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影響。

本來想的是一場入鄉隨俗的旅行,卻沒料到自己像一個闖入者,無形中打破了本地人本應該享有的生活空間。儘管Airbnb打出的廣告承諾是:你可以住得像本地人,但明明就是變相的特色酒店而已。

現在的貝加爾湖,恐怕李健一曲《貝加爾湖畔》都挽救不回來了。

成千上萬蜂擁而至的中國遊客和擴張的企業,讓俄羅斯不寒而栗,已經引發了小鎮居民無法承受之汙水和垃圾的民怨。

康橋也受不了。徐志摩時代,能走到英倫三島的中國人鳳毛麟角。

而今天,中國遊客顯然遨遊四方,旅行大團一撥撥接踵而來,一定要抱著劍橋康河邊的老柳樹,以一首《再別康橋》恐怕即將永別康橋

這也不單單是中國遊客的難題,而是世界性的考驗。秘魯的馬丘比丘古城、蘇格蘭的天空島、現在已經永久向遊客關閉的泰國瑪雅灣,以及最近抗議遊客過多,工作人員罷工一度關門的巴黎盧浮宮……

所有這些著名的景點,都在過度旅遊中緊緊地繃著一根弦。

現在全世界基本上都在面臨著“過度旅遊”的問題,聯合國旅遊組織今年1月份公布的報告裡的數據很驚人,2018年全世界出境遊客達14億,而十年前,僅僅只有9.3億,照目前這個速度,預計到2030年,將會達到18億

只要人一多,自然和野生世界難免第一個遭殃。因為他們往往不可再生,但你可以無心隨性扔下的一個小水瓶的舉動,就已經開始在破壞。

對這個問題,西班牙巴塞隆納很早就很敏感了,當很多旅遊觀光國家疲於應付過度旅遊時,巴塞隆納很多反旅遊抗議人士貼出的標語是:“旅遊扼殺城市”

當你看到他們的牆上會寫著:“你的奢侈之旅,我的日常之苦”,不知道你內心作何感想。“不近人情”的背後,是否該反思下遊客與本地人之間該怎麽平衡這個問題呢?

聽起來好像有點絕了,畢竟旅遊可以是一座城市繁榮經濟的來源,但巴塞隆納的居民,不少也是因為旅遊,被迫有家不能歸

世界那麽大,在於你怎麽看

雖然道理都知道,但老藝術家也不是呼籲大家不要去這些地方旅遊了,畢竟世界很大,誰不想都去看看?

但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是想去看這個地方,還是想告訴別人,我們去過這個地方。

作為常年在外,喜歡研究旅行的老藝術家,其實也在反思著一個問題,旅遊其實確實是種奢侈品,它來源於精神需求,也離不開物質消費。

對於一座城來說,成也觀光,敗也可以是觀光。

如果不想自己的體驗打折扣,就不該理所當然地認為,旅行地和當地人是該讓位給自己,尊重和理解是最基本的素養

在日本,你能感覺到界限感非常強。他們在公眾場合中始終保持著得體禮貌,生怕自己的細小舉動會給別人添麻煩。以至於在這種氛圍下,總感覺作為中國遊客的我們,一舉一動都特別扎眼。

就像日本國家旅遊局的全球策略總部主任兼子正說的,遊客們必須時時牢記——他們是從本地居民們手裡借用這塊地方

這也許就是日本拿下全球免簽地最多,最高口碑的一個重要原因。作為旅行形象代表,日本人在禮儀和當地文化的輸出和引導上非常值得借鑒。

據說很多日本旅行社在組織赴海外的旅行團時,在出發前舉行說明會,或者通過跟團導遊,仔細傳授國外廁所和浴室的使用方法等等。

老藝術家就很喜歡衝繩,那霸的每個服務區和輕軌站,都極具當地特色元素。一幅多彩具象的畫,就足以讓遊客流連在各種豐富的細節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京都,很多古都景區都夾帶著傳統禮儀的“私貨”,而且你會拿到一些世界各種語言寫成的宣傳小冊子或者有趣的告示圖,向遊客介紹恰當合作或者不妥的行為舉止。

過度旅遊問題對冰島來說,近年來面臨的考驗也是越來越嚴峻。要知道冰島總人口也就不過34萬,但去年就接待了230萬遊客,曾經一度高能預警。

於是遊客們現在去冰島,當局會鼓勵他們去到偏遠一點的地方,而不是都集中在著名景點藍色瀉湖,這樣的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溫,但冰島的考驗仍在繼續。

荷蘭阿姆斯特丹就因為過多的遊客,短期租房突增,給不斷上漲的房價火上澆油了。荷蘭政府目前也正在迅速采取應急措施,在市區某些地段限制向遊客提供像Airbnb這樣的短期租房服務。

舊金山海濱城市加州有個地標叫倫巴第街,被稱為“世界上最彎曲的街道”。不少遊客喜歡扎堆在彎曲道下方自拍,迎面開過來的車輛都不知道該怎麽閃躲。

而且倫巴第街兩旁的房屋都住著實實在在的居民,被遊客闖入院子也是常有的事。於是該市最近通過了開車經過街道需要交費預約的政策,最早明年執行。

從做好遊客的角度上來說,單純想要花錢享受一種異地體驗的想法也無可厚非,但尊重和理解當地風俗文化,遵守基本規矩,只要不損害到當地居民的利益,做好遊客該有的本分,會讓旅遊經驗和體驗都增值不少。

或者可以利用手機App或者google地圖,提前避免高峰期去已經擁擠不堪的地方湊一腳,比如去布拉格,未必就要去像布拉格老城區這種熱鬧的街區,擁有啤酒花園的萊特納、卡林也可以是不錯的探索路線。

如果想要住當地民宿,老藝術家也買到教訓了,最好仔細調查住的民宿是否合法,了解詳細情況再做預訂。

真正的入鄉隨俗,是在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才能慢慢養成的。老藝術家覺得,旅行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對於異地風土民情的好奇心,世界是探索不完的。

當“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已經成了流行的旅遊標簽,也許該想想了,既然世界滿足了想去看看的欲望,就已經給我們開了一種特權。

這就夠了,我們還想要索取什麽?

參考資料:

Britons make worst tourists, say Britons (and Spa年rds and Germans) yougov

What's it like tu live in an over-touristed city?BBC

How to be a better tourist BBC

The country that tourism has taken by surprise BBC

讓世界各國又愛又恨的中國遊客紐約時報中文網

中國人大量湧入貝加爾湖引發民怨紐約時報中文網

【今日作者】

張無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