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F1重塑中國地標

【編者按】中國汽車四十年,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重要藍本之一。《中國汽車四十年》通過國內40位資深媒體人對我國汽車業改革開放以來的40件大事的回顧和還原,呈現出中國汽車業發展的一段真實歷史。全書分為四個版塊,分別為“破冰之舉”“第一支柱”“驅動家國”“改變格局”。本書全文由網通社首發連載,也可關注“禾顏閱車”微信公眾號閱讀。

【上接:上海F1重塑中國地標(上)】

上賽對中國汽車文化的傑出貢獻

上海國際賽車場是按照世界上最高等級的F1賽事標準建設的賽道,因此也意味著可以承接國際汽聯旗下的所有賽事(美國印地方程式除外)。上賽建成後馬上成為中國賽車運動的麥加,除一年一度的F1大獎賽,先後還舉辦過摩托GP中國大獎賽,澳大利亞V8錦標賽,WEC中國站,A1GP中國站,WTCC中國站,亞洲勒芒中國站,等等。其他洲際及地區賽事也以有上海國際賽車場進入賽歷為榮,比如:PCCA(保時捷)、寶珀杯(藍寶堅尼)、法拉利賽道日、韓國的Superrace和2018年剛組建的亞洲F3錦標賽。

上賽當然也成為中國賽車運動的最豪華殿堂,CCC(中國露營車錦標賽的前身)首站比賽就是在上賽舉行的。兩年前組建的中國超跑錦標賽,其賽歷中必有上賽的一席之地。總之,對中國車手來說,沒有跑過上海國際賽車場,就不算是車手。

不過,提起上賽總讓人聯想的是F1,有人直接稱其“上海F1賽道”。這也勾起中國與F1運動的一段傷心事。

2004年,上賽落成並舉辦了首屆F1大獎賽後,時任中國汽聯主席的石天曙信誓旦旦地在年會上稱:中國將在五年後誕生首位F1車手!但現實卻是十分殘酷的。15年過去,中國不僅沒有組建F1車隊,也沒有出現F1車手,但這不代表沒人為此付出過努力。雖然承辦F1大獎賽與出現中國車隊和中國車手沒有直接關係,但人們往往會善意聯想,對一個已經成為世界汽車製造大國和銷售大國的中國來說,沒有F1車隊和車手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其實,早在上賽修建之前,就有人動了要收購喬丹車隊,組建“F1中國之隊”的念頭;三年前,也有人欲收購索伯車隊;不久前,據說中國人要收購印度車隊。當然,一切都只是在傳說中。上海車手馬晴驊也是無限接近F1車隊的中國車手,他已經成為車隊的第三車手,但好夢還沒有開始,車隊就倒閉了。在馬晴驊之前,北京車手程叢夫也有加盟邁凱輪的一絲希望,他與漢密爾頓當年一起參加過雷諾方程式。

上賽落成後不僅承接國際、國內賽事,同時,上賽的經營公司久事集團還創建了自己的賽事IP,賽道的大部分時間被汽車廠商和各種賽車俱樂部租用。為了迎合全民健身的需求,久事公司還組織跑賽道活動,上海市政府剛剛通過決議,利用上賽南部的地塊,打造上海最大的戶外體育中心。

如何經營上賽更是一門學問

據非官方數據披露,上海建造上海國際賽車場及附屬設施先後共投入近70億元人民幣。這筆錢怎麽收回?為何建造F1賽道的難題被上海人解決了,但上海至今還沒有找到更好的經營方法。

這裡還有個小故事。據時任F1中國大獎賽組委會綜合辦副主任的高祖榮回憶,伯尼在上海決定修建賽道時給了上海三個承諾:第一,他會推薦一家賽道設計公司;第二,他會來上海出席發布會;第三,他會告訴上海如何利用賽道與外界溝通的途徑。結果,到伯尼退休前,他隻兌現了前兩個承諾,最後一個至今沒有兌現。

上賽當時是想借助德國大眾公司的力量,因為上海國際汽車城項目有很濃厚的德國大眾特色。早在2003年的央視F1電視轉播是德國大眾讚助的,但中國大獎賽的前五屆是中石化冠名的,後來變成瑞士銀行,再後來就空缺了,直到2017年才改為喜力啤酒冠名。至於德國大眾為何沒有介入,看看大眾至今也沒有介入F1大獎賽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中國大獎賽的最大問題是交給FOM公司的承辦費太過高昂。當年上海為了確保拿下承辦權,不惜一切代價。據英國《F1商業》雜誌透露,上海購買舉辦權的費用每年鋼彈3000萬美元,外加1500萬美元的電視轉播費,簡直是天價。而在上海之後的巴林卻隻付出了1800萬美元。日本鈴鹿站的舉辦權費用只有950萬美元,馬來西亞雪邦站的費用為1500萬美元。歐美地區各個F1分站賽的舉辦權費用都在1000萬美元左右,有的分站甚至不需要購買舉辦權,如摩納哥站和意大利蒙扎站。到2011年第二次與F1續約時,上海站的費用降到1500萬美元。從2017年開始,上海放棄了購買F1轉播權。

主編點評

上海F1為中國塑像

有人說F1 是汽車運動的奧林匹克。在汽車極限運動中,F1幾乎成了塔尖上的巔峰。這是汽車界中誰都向往攀登的珠穆納瑪峰。代表了技術、精神、意志。人們對於這項運動的膜拜更大程度上是依賴技術超越人類的極限,表達的是征服欲。汽車技術就是賽道技術,是將人文精神融入技術的競賽。這在西方風靡了近一個世紀,也是衡量汽車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如今,上海要建F1賽車場,消息傳出,對於外界無疑是個特大新聞,就像上海舉辦世博會那樣,引起國內外轟動。尤其是對於汽車發達的西方國家來說,這是認知中國的一個視窗,而對於國人來說,引發爭議最多的是,這項燒錢運動的洋玩藝究竟有何意義。毫無疑問,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興建F1並不單純是為了這項運動,而是表明一個城市擁抱世界,融入全球化的態度,是推動汽車產業發展,邁向汽車社會的象徵,從中也可以看到中國在與世界接軌中汽車運動成了最有效的介質和文化使者。

記得上海F1賽車場首次開賽引發的全球關注度並不亞於世界杯足球賽,幾乎全球汽車廠商雲集上海,還有來自全球車迷前來賽道觀看比賽。這也是上海首次迎來外國觀眾最多的一次汽車賽事,其傳播效應被放大了全球。正如一位老外所說,連歐洲最偏僻的小鎮都知道了上海F1。也就是通過上海F1人們開始意識到世界汽車的關注度開始轉向中國,不僅是製造還有市場。事實證明,上海F1為大國汽車的崛起扯起了一面大旗。(顏光明)

【未完待續。本文節選自《中國汽車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主編:顏光明、錢蕾、王從軍。撰稿人黎明京,《汽車之友—衝程》副主編,中國賽車問題專家,是最早進入WhoWorksinF1的中國記者,是中國體育界最早關注並報導F1的資深記者之一。本書全文由網通社首發,也可關注“禾顏閱車”微信公眾號閱讀。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