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中原譜新篇系列報導之六】腔鏡技術再更新 甲狀腺手術進入「無痕時代」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俊霞 通訊員 封寧 陳亞平

「手術做完了,脖子上沒留一點疤,在過去是很難想像的。」24歲的麗麗(化名)對自己腔鏡甲狀腺手術特別滿意。

很多人都知道,做過甲狀腺手術的人一眼都能看出來,因為他們的脖子下方會留下一道明顯的「自刎痕」,這也讓他們恨不得天天戴圍巾。

如今,這種傳統的手術方式被徹底打破,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甲狀腺外科引進了一套甲狀腺手術新方法——腔鏡甲狀腺手術,不僅打破傳統切口手術弊端,術後不留痕,更實現了手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不信?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甲狀腺外科,看看他們的新技術!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甲狀腺外科主任呂晶在門診為患者問診

心系患者,技術更新,滿足患者治療需求

可能有些人會問,腔鏡甲狀腺手術有啥好?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他們對腔鏡甲狀腺手術還不怎麼了解。

有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在內分泌腫瘤和頭頸腫瘤中已佔據第一位。其中女性發病佔其中的四分之三,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而對於這些年輕的女性患者而言,除了疾病能夠得以治療,她們對美也有一定的需求,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在保證腫瘤的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又能很好的兼顧患者對生活品質以及美麗的追求呢?

答案是:有!那就是腔鏡甲狀腺手術。

也正是為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甲狀腺外科團隊不斷摸索創新,將張青松、董漢華學習進修帶回的甲狀腺手術技術再「更新」,自主開展了腔鏡甲狀腺手術。

甲狀腺外科主任呂晶介紹,腔鏡甲狀腺手術和傳統開放式手術相比,就是把頸部切口微小或切口設計在隱蔽處,頸部幾乎看不到疤痕或沒有疤痕,美容效果極佳。同時,腔鏡甲狀腺手術有4~5倍的放大視野,手術更精細、準確,更安全。

麗麗(化名)就是腔鏡甲狀腺手術的受益者。麗麗是一位北漂演員,今年年初被查出了甲狀腺癌,除了治療疾病,她最在意的就是留不留疤。通過熟人打聽,麗麗得知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甲狀腺外科有這種新技術,術後可以不留疤,並且手術費也不算太高,於是2018年2月13日入院、檢查、確定手術時間、手術,2月17日,麗麗就順利出院了,這也有了文章開頭的感慨。

「我們自首例全腔鏡甲狀腺手術開展以來,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了百餘例手術,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呂晶表示,甲狀腺外科自成立以來一直以張褒佳老主任為楷模,在院長連鴻凱及長官班子的關心培育下,先後開展了甲狀腺腔鏡手術、甲狀腺射頻消融、3D列印技術、靜脈點滴港及細針穿刺活檢術等多項新技術、新業務,不僅得到了業內的認可,也贏得了患者的口碑。

改變思路,破除阻礙,細微之處見真章

據了解,科室大力倡導開展腔鏡甲狀腺手術後,一些醫護人員開始還有不少顧慮。呂晶介紹,因為腔鏡甲狀腺手術相對傳統手術而言,對醫生解剖技術知識及實際操作水準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在一個非常狹小的空間內操作,還要達到甚至超過開放手術的精細度,這就需要醫生關注到每一個細節,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甲狀腺外科以前在腔鏡手術方面是一片空白,是因循守舊、吃老本還是痛下決心、迎頭趕上?這成為擺在甲狀腺外科全體醫護人員面前一道選擇題。面對技術的進步,面對患者日益增加的美容要求,在院長官高瞻遠矚的引領重視和積極推動下,全科上下統一思想,緊跟醫院的發展思路。」

「細微之處見真章」,在科主任呂晶的帶領下,全科全員積極參加醫院的腔鏡規範化培訓,並開展了多次腔甲技術的學習討論會,從主任、護士長到每個醫生、護士都積極參與,獻計獻策,苦練「夾豆子」「縫合打結」,委派醫生外出進修學習,學成回來又手把手教給其他人,無數次的集體學習討論,影片分析、經驗心得的分享,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很多醫生吃飯的時候還在討論腔鏡技術,經過近半年的艱苦努力,甲狀腺外科逐漸掌握了這一技術。

「外科手術向微創發展是大趨勢,所以我們必須做的就是把腔鏡手術規範化、標準化。為此,醫院在全院上下推行腔鏡基本技能培訓,讓全院45歲以下醫生都學會腔鏡技術,如今,我們編寫教程,給地方、基層醫院進行腔鏡技術培訓。」鄭州市中心醫院新鄭分院(新鄭市公立人民醫院)業務副院長王忠振說。

正是院長官高瞻遠矚,積極的引領,從器械設備購買到人員培訓等,為腔鏡技術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甲狀腺外科從主任到每一位醫生護士,上下統一思想,緊跟醫院的發展思路,大力引進先進技術,通過全體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與專科化建設,發展成為擁有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5名,住院醫師6名,人員梯隊合理,有實力、有激情、有乾勁、人才素質過硬的團隊。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甲狀腺外科副主任醫師張青松在進行腔鏡下經全乳暈入路甲狀腺癌根治術

不斷創新,口碑相傳,贏得了患者信任

創新永無止境。近期甲狀腺外科又開展了更為先進、美容效果更好的經口入路在腔鏡甲狀腺手術。

經口入路在腔鏡甲狀腺手術領域可以說是難度最高的一種術式。它是在下唇黏膜的基底間做切口,再建立通道。整個手術區域位於皮下,對口腔的破壞很小。難點一,是要通過在口腔內建立狹小的通道,置入器械後完成甲狀腺的切除。就像用筷子通過鑰匙孔去夾菜一樣,有限的空間裡器械之間的配合對醫生的要求很高;難點二,是經口途徑需自上而下進行手術操作,與傳統手術相反,就像倒立著看世界一樣,需要甲狀腺外科醫師重新學習和適應。經過大家的努力,甲狀腺外科真正做到了體表無痕,兼顧了治療與美容效果。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2016年9月甲狀腺外科首次參加醫院組織的腔鏡基礎培訓,到2018年11月,目前已完成胸乳、全乳暈、經口等不同入路的全腔鏡甲狀腺手術百餘例。

家住南陽的張大爺因為之前女兒患了甲狀腺癌在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甲狀腺外科做了手術,之前擔心女兒還沒找對象,怕手術會給脖子上留下難看的疤痕,誰知道手術根本不留疤。醫院的技術這麼好,他激動的逢人就誇,「這裡條件好、服務好,關鍵技術還好,回去我叫俺村兒的人都到這家醫院看病!」

60歲的宋阿姨是老年舞蹈團的骨乾,自從查出了甲狀腺癌後一直擔心疤痕會影響演出,聽說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甲狀腺外科手術不留疤,專門來這裡手術,現在,她又帶領著老姐妹們活躍在當地的各大廣場了。

不忘初心,服務暖心,只為守護群眾健康

無論理念如何改變,技術如何創新,甲狀腺外科始終沒變的就是以「病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初心。

梨園春擂台賽的擂主是戲迷朋友們口中的「梨園光頭姐」,就是一名甲狀腺癌患者。

2017年年初,「光頭姐」在一次體檢中發現雙側甲狀腺結節,醫生說甲狀腺結節是惡性的可能性大,不敢耽誤的「光頭姐」立刻決定住院治療,來到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甲狀腺外科。

聽說做甲狀腺手術會影響聲帶,這可成了「光頭姐」的心病,聲音對於她而言就像「生命」般珍貴,難道疾病要奪走她最為珍視的東西?一直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光頭姐」被消極的情緒影響著,細心的醫生髮現後,在溝通中知道了她的心結所在,主管醫生陳征為她講解:「喉返神經支配聲帶運動,手術有可能損傷喉返神經,但是我們製訂的手術方案會妥善保護喉返神經,這樣聲音不受影響。」聽了陳醫生的解釋「光頭姐」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在接下來的治療中「光頭姐」更加積極與醫生配合。手術中,陳征妥善保護喉返神經,手術順利。術後在護理人員的用心照護下「光頭姐」恢復得特別好,聲音也未受到任何影響,家人為醫護人員送來了致謝的鮮花,現在的「光頭姐」已經痊癒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戲劇舞台,繼續為愛她的戲迷朋友送去快樂。

甲狀腺外科不忘初心,從臨床實際需求出發,堅持專業技術治「病」,優質服務暖「心」,醫療護理相結合,秉持「創新」理念,引進多項新技術,如改良Miccoli手術、甲狀腺複雜疑難病例的3D列印、靜脈港置入術等具有省內先進水準的技術,造福了眾多患者,已經形成了從甲狀腺疾病的診斷、治療到隨訪觀察都符合國際規範、達到省內先進水準、並有相當知名度的外科亞專業。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全體甲狀腺外科醫護人員將繼續以張褒佳主任為榜樣,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為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