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上火吃了清熱葯,還會上火?

什麼時候你會買清熱葯呢?

答:「上火」的時候。

什麼情況你認為是「上火」呢?

答:比如長口腔潰瘍的時候、咽喉腫痛的時候、臉上長痘的時候、便秘的時候......

每次吃了葯都能解決問題嗎?

答:並不。有時候很有用,有時候一點效果都沒有,該長的還得長。

我們常說的「上火」,可以理解為中醫的熱症,而大部分人選擇使用清熱瀉火解毒的中藥或者中成藥,都是將熱症以實熱來對待了,殊不知,我們一直以為的人體有熱的表現,有些卻是因為寒引起。那些癥狀並不是熱證的特有的。

那麼人體「上火」的這個「火」是怎麼來的呢?

人體的健康,是陰陽平衡的結果。凡是陰陽這個平衡被打破,人體就會表現出相應的癥狀來提示我們身體出了問題。

偏於陽的,表現出來的病邪性質一般是熱性的;偏於陰的,表現出的病邪性質是寒性的。

熱的產生,屬於平衡被打破的層面,「陽」表現出的更多一些。這個可以是「陽」本身的多;也可能是「陰」少,「陽」相對地多。前者屬於實,後者就屬於虛。

比如夏天氣象太炎熱或者太燥,或者吃了很多本身熱性很重的食物等,或者因為吃了太多不合適的食物、體內有淤血等導致氣血循環不暢的淤堵而使局部氣血相對旺盛,這些就是屬於加於「陽」的多了,表現的癥狀就是實熱;而因為出汗太多,或者小便異常增多導致體內的津液不足而產生的熱我們可以稱為虛熱。

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口裝著水的鍋,陽氣是鍋底固定量的柴火,那麼實火就是在鍋下面多添加的柴火。當柴火越大,鍋就會越燙;同時水液也會蒸發;虛火就相當於鍋底柴火不變,但是將鍋裡的水減少,鍋也會越來越燙。所以對於實火,我們的辦法是減少柴火,也就是將這點熱減一點,用的是清熱的方法;對於虛火,我們需要做的是往鍋了加水,就是補充津液,津液足了,自然鍋也不那麼燙了。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寒冷的冬天,雪堆裡面如果有垃圾,當你撬開雪堆,會發現裡面是熱氣騰騰的。這就是垃圾在裡面發酵產生了熱。但是因為外面太寒,熱氣閉鬱。東北的泡菜也是利用這個原理製作的,讓泡菜在密閉的罈子裡升溫發酵。

對應到人體,如果體寒,身體裡面又有痰飲、食積不能代謝,所以也會鬱而化熱,熱邪上炎,而出現口臭、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

這個熱是因為堆積的東西多了,不是因為火大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是熱,有的用了清熱葯,有的用滋陰葯,有的卻用溫熱葯、消積葯。

怎麼區分實熱和虛熱?

像我們常見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便秘、長痘等,不全是實熱證,有些屬於虛熱,有些屬於寒閉。那如何透過這些癥狀的表面現象找到根本的原因呢?那就是要辨證,透過現象找本質。

熱證的局部表現常常有:

實火患者一般病情比較急,火熱癥狀也比較明顯。常表現為面紅目赤、口唇乾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爛、咽喉紅腫疼痛、牙齦出血、鼻衄、耳鳴、癤瘡乍起,身熱煩燥、便秘、尿血便血等;舌質紅舌苔可能偏黃,舌上可有芒刺;脈實滑數。

實熱證的關鍵點:口乾喜歡喝水,而且是喜歡喝冷的;或者身熱喜歡涼的東西;舌質偏紅,脈實滑數。上火的局部如果有腫,也多是紅腫;小便偏黃。治療上宜採用苦寒葯清熱瀉火的原則和方法。

實熱的火喜歡吃涼的,喝涼水

對於因為積食、淤血,等淤堵而產生的熱。這種多以局部表現為主。

比如積食,必然伴隨積食的證據:病前不當的飲食,病後口臭,口膩,腹部飽脹,舌紅,舌苔黃厚等,這種清熱倒不是主要,關鍵在於消積。比如淤血導致的局部發熱,肯定是有瘀滯的表現:舌下脈絡淤堵,淤血局部疼痛發熱,女性還會見到經期血塊明顯等,舌質會偏暗,這種情況重在化瘀,是局部氣血循環不暢,光清熱是不行的;還比如氣機不暢導致的發熱,發熱多跟情緒有關,關鍵點也是理氣,而不是重在清熱。

陰虛火旺則多表現為全身潮熱、夜晚盜汗、形體消瘦、口燥咽乾、五心煩熱、躁動不安、舌紅無苔、脈細數。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

對於氣虛火旺多現全身燥熱、畏寒怕風、喜熱怕冷、身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脈大無力、舌淡苔薄。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甘溫除熱為原則。

陰虛火旺就像森林因為乾燥而著火

而對於一些因太寒導致的純陰證的寒,體現的就是外邊虛熱,裡面真寒,主要表現為熱勢不劇烈,會有煩躁,但是人不渴,不愛喝水,會怕冷,會喜歡溫暖的東西,脈沉微等。這種是萬萬不能清的,像仲景的附子乾薑湯,就是一個典型的溫陽補津液的例子。

即便是需要清熱的情況,為什麼用了清熱藥效果還是不好?

對於實熱證的上火,我們可以使用一些清熱的藥物,但是因上火的部位不同,所以選擇藥物上也有差異。比如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癥狀屬於「上焦火」,偏於脾胃肝膽的煩熱口渴、胃脘痛、脅肋部滿悶不適等中間部位的屬於「中焦火」,而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屬於「下焦火」。

當然也有醫家會按照臟腑分類,但是不管怎麼分,我們需要了解的思路就是:即便是用藥,那麼也不是一個萬能的」清火片「或者」三黃片「就能解決問題的。

還是要找準病因、病位去用藥。比如對於上焦有火的,我們常選擇的多是藥性走上的銀花、連翹、桑葉、菊花之類;如治因中焦胃熱引起的上火,則宜用黃連、石膏、麥冬、清胃散等,如果是因為胃腸積滯導致的熱,則可以考慮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葯泄火。

還有些藥物有特殊的功效,比如魚腥草可以清肺上因痰鬱而成的熱;薄荷可以透肝氣不舒的熱;梔子可以清心中煩躁的熱等等。

綜上,「上火」的「火」你要分清是需要清還是需要疏通還是補;用藥你要分清藥物主要針對的癥狀。可別再一種清熱葯打天下了。沒有什麼是萬能的。中醫就是這樣,中庸,教你學會「辨」,學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文 | 杜陽(執業中醫)

編輯 | 郭莎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