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冉雪峰理解「三陽經」的珍貴文字,字字珠璣!

冉老認識《傷寒論》以「氣化」思想貫穿始終,具體在「六經」中的認識如下。

太陽

《傷寒論》中尤其重視《太陽病篇》,冉老曰:「太陽為傷寒第一層,治之當後無餘事,治之不當後變化難極。」

京東

《太陽病篇》也最能體現其氣化思想。

太陽為寒水之經,本寒而標熱,中見少陰之熱化。古人認為太陽標本氣異,故有從本、從標兩從之說。然而,寒水雖為太陽本氣,但它能化生標陽之熱,因為太陽的中氣是少陰,古人隻講「表裡相絡者為中氣」的形式和位置,而不談中氣與《本經》 的生理、病理關係。

少陰之氣為熱,而與太陽膀胱相通,它能溫化寒水變為氣。 該氣又能達於體表,佈於全身,起到閉表抗邪的功能。可以說,「氣」從水生, 「水」則由氣化。兩者相互為用,達成陰陽表裡之關係。

為此,在太陽病中也出現較多的少陰寒證,例如第二十九條的四逆湯證、第六十一條的乾薑附子湯證、 第八十條的真武湯證等。

太陽為開,氣化則能出焉。陽既稱太,由陰出陽,其前身卻是寒水,是太陽本身生理原有水熱,故其為病,不化熱即化水。

如:大青龍汗不出煩躁,即表未解化熱的漸端;小青龍心下有水氣,即表未解化水的漸端;五苓散證,消渴小便不利,為汗下合水病;梔子豉證,心煩懊 ,不得眠為汗下合熱;白虎湯證內外俱熱,是熱鬱氣分;抵當湯熱入血室,是熱結血分;十棗湯硬滿痛嘔,是水結於 上。真武湯眩擗地,是水結於下。大陷胸湯之短氣煩躁,硬滿劇痛,乃水熱並結;諸痞濡而不硬,滿而不堅,乃水熱鬱滿,如諸瀉心湯證。

從氣化總結:大青龍證的煩,屬外;大承氣證的煩,屬內,梔子豉證的煩,屬虛;大陷胸的煩,屬實;四逆證的煩,屬寒;瀉心證的煩,屬熱。小便不利是水結,小便自利是血結。

小柴胡的外樞,大柴胡的內樞,均在法中。三焦經絡臟腑,三焦內的氣化,則三焦外的氣亦化,胃腸外的氣通,則胃腸內的氣亦通。

陽明

陽明氣化不從標本,而從太陰中見之濕化。因為兩陽合明,名曰陽明。陽氣太盛,必用陰加以節製,方使氣平而無病。為此,乃有隨從「中見」之濕化頡頏其燥氣。燥得濕,相濟為美。若濕太盛,或燥太盛,則燥濕不得其平反而為病。 陽明之中氣為濕,若濕氣不及,則不以從中而化,而反從本燥之化,抑或從標陽之熱化。這樣,就成為濕化不及,燥氣太過,便可發生陽明病的燥熱實證。

陽明病的熱證:在於上者,熱與氣鬱,則見心中懊 、胸中窒塞、舌上有苔;在於中者,則熱傷氣陰,而見渴欲飲水、口乾舌燥;在於下者,則熱與水結,而見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陽明病的實證:潮熱、腹滿、手足濈然汗出,譫語,大便燥結,脈沉緊,舌燥苔黃。至於陽明而從「中見」之濕化,反映在陽明病中則非常突出,例如第187 條的「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

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堅者,為陽明病也。」 陳修園註:「陽明與太陰之氣相為表裡,邪氣亦交相為系。

傷寒陽明脈大,今浮而緩,陽明身熱,今手足自溫,是為病不在陽明而系在太陰。太陰者,濕土也,濕 熱相併,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濕熱得以下泄,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已過,唯八日值陽明主氣之期,遂移其所系,而系陽明。胃燥則腸乾,其大便無有 不堅者,以為陽明也。」他又說:「此節合下節,明陽明與太陰相表裡之義也。」

陽明為闔,以氣化言,胃為陽明功用主宗策源地。如論諸承氣證:便硬燥屎,同是胃實,燥由硬來,硬可化燥,不過燥較硬更進一層。硬則氣機勉可微通,燥 則呆鈍死質,助益生理則不足,障礙生理有餘,橫梗堵塞,氣化難通,所以必用下劑,以承此不能承之氣。則大承氣湯下之句,當屬燥屎下,理甚明顯。若但硬 未燥,則小承氣推動可下,調胃承氣潤沃亦可下,不必定用大承氣。承氣與白虎 為一經一腑的對峙,白虎與梔子為一氣一血的對峙。在府用承氣,在經用白虎, 在氣分用白虎,在血分用梔子。

論葛根證,今陽明為太陽所逼,本闔反開,開於下則下利,開於上則為嘔,即以葛根加半主之。蓋以半夏出結氣,以遂其開之勢,而利導之。葛根的轉輸,可以解表,可以開裡,可以和裡,可以同熱藥用, 可以同寒藥用,可以治寒變換治熱。

「太陽病,寸浮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 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指出陽明多熱結,此無大熱,不更衣無所苦, 實為變例。陽明其氣燥,即蓄水,利水兼育陰,有豬苓法在,不用豬苓而用五苓,水行熱去,熱去津回,又是另一番天氣。

少陽

少陽為樞,本火而際陽,中見厥陰風木。因少陽標本同氣,故從本氣之火 以概其標。然少陽為始生之陽,其氣萌芽,向上向外,生長不息,最畏抑鬱氣機,而為發病之原。另外,少陽之氣初出於地上,雖然生機盎然,稚陽猶柔,必須借賴中見之厥陰風陽溫煦,以助少陽生升之氣。

少陽病的口苦、咽乾、心煩等熱證,是從少陽之本,火氣之所化也,其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乃是少陽甲木氣機鬱勃不舒之象;至於頭目眩暈,又是中見風木之氣的病機反映。

最有意思的是,少陽與厥陰兩經在發病時的證候不即不離,頗多近似,反映了兩經的內在聯繫,如少陽病的咽乾與厥陰病的消渴、少陽病的心煩與厥陰病的心中疼熱、少陽病的默默不欲飲食與厥陰病的飢不欲食、少陽病的喜嘔與厥陰病的吐蛔、少陽病的往來寒熱與厥陰病的燥熱氣化問題。

何為少陽、為火氣,《素問·六微旨大論》 中明謂:「少陽之上,火氣從之。河圖地二生火,天七成之,陰陽互為生成,故名 少陽。」少陽的提綱,唯在氣出入,邪熱上走空竅,故六氣之火為氣。具體氣化 學說在其註解中可體現。

本文摘自《川派中醫藥名家系列叢書·冉雪峰》。

……以下是正經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川派中醫藥名家系列叢書·冉雪峰》,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內容介紹

冉雪峰(1879—1963),重慶巫山人,世代業醫,秉承家學,以復興中醫學為己任,終至學驗俱豐,成為著名醫學家、中醫教育家。本書以其著述、門人論著為主要參考資料,通過精心整理、精當挖掘,按照生平簡介、臨床經驗、學術思想、學術傳承、論著提要、學術年譜六大部分編著,而重點放在對先生中醫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的梳理和凝練。該部分以《冉雪峰醫著全集》中最具代表性的病案和資料較為完整的16個內科病症、3個婦科病症和1個外科病症為綱,從醫案、辨治心法、特色方葯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研究,編撰成冊,以飧同道。

(掃碼下單)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