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俠客島:張文中案改判,企業家人身權、產權安全感將更強

本欄目由俠客島與《中國經濟周刊》聯合出品

這是【經濟ke】的第42篇文章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5月的最後一天,中國的企業界和司法界共同迎來了一件大事:

最高人民法院對物美創始人張文中詐騙、部門行賄、挪用資金再審一案進行公開宣判,撤銷原審判決,改判張文中無罪。

與以往暴力型刑事案件的平反不同,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罕見的重大涉產權經濟案件平反,極具標杆意義。

用最高人民法審判監督庭負責人的話說,張文中案件的改判,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產權保護、加強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的堅定決心。這也將進一步增強企業家的人身和財產財富安全感。

輿論認為,這必將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促進公正司法的大道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充分印證了“一個案例的影響力可能不亞於一遝檔案”。

張文中

回顧

為什麽一個案子的影響力竟能不亞於一遝檔案?

事情要從張文中和他的物美開始說起。

199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數學系,擁有中科院系統研究所博士和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後學位的張文中,成立了物美商城。

曾經的物美有多牛呢?

物美官網顯示,它曾是我國最大、發展最早的現代流通企業之一,是京津冀地區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不僅如此,2003年,物美超市還成為第一家在港上市的民營零售企業

然而,這種輝煌在2006年11月之後,就戛然而止。

2006年11月,張文中被帶走調查。同年12月7日,張文中因涉嫌行賄、挪用公款,被河北省衡水市人民檢察院刑事拘留。2009年被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詐騙罪、部門行賄罪、挪用資金罪等判處有期徒刑12年。張文中服刑期間兩次減刑,2013年2月終得刑滿釋放。

只是,出獄後物非人亦非。

自2006年11月他被帶走後,物美就陷入了10個月的停牌期。期間,物美取消了與花旗集團簽訂的即將實施的8600萬美元新股配售協定、收購江蘇時代超市50%股權等多項既定計劃,籌劃中的天津家世界一攬子並購計劃也以失敗而告終。

此外,由於經營業績連年下跌,2015年,物美終在香港退市。

張文中曾於2016年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訴。2017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決定依法再審張文中、顧雛軍等三起重大涉產權案,張文中和物美才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

今天,張文中終得正式翻案,實屬不易。

 平反

其實,自從來2017年底最高法決定依法再審張文中、顧雛軍等案件以來,社會各界的反響就十分強烈,尤其是工商界、企業界、投資界人士。不僅始終予以密切關注,也對這些案件的平反滿懷期待。

應該說,張文中案無罪判決的結果在意料之中。

從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結果看,張文中案糾正詐騙罪、部門行賄罪的理由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錯誤,糾正挪用資金罪的理由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嚴格貫徹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法治原則,以及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的刑法基本原則。

最高人民法審判監督庭負責人在剖析張文中案改判的背景時特別強調:一些地方一段時期確實存在對民營企業不公平、不合理對待的現象,對民營企業的正常經營發展設定了不少門檻,一些民營企業家為尋求企業發展,在經營過程中有一些不規範行為

最高法負責人同時指出,對此,應當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客觀地、實事求是地看待。依法妥善處理特定歷史條件下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不規範問題,要嚴格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不能把一般的違法、違規行為當做刑事犯罪來處理。

可以預見,張文中案改判所遵循的原則也將適用於未來其他產權案的糾錯。

據經濟Ke獲悉,繼張文中案之後,顧雛軍案的庭前會議已經結束,很快也將開庭審理,同樣備受關注

決心

張文中、顧雛軍等重大涉產權經濟案件能夠啟動再審,這當然離不開中央近兩年加強產權保護的大背景。

早在2016年11月底頒布的產權保護綱領性檔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下稱“產權保護意見”)就直擊產權保護的要害,首次提出公私財產權平等保護,並下定決心要抓緊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申訴案件,剖析一批侵害產權的案例。

不到一年,2017年9月末,中央關於企業家精神的檔案發布,中央首次高規格發文肯定企業家的價值和地位,並特別強調“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提出要保護企業家的三大權益:企業家財產權、企業家創新權益、企業家自主經營權

企業家最大的不安,來自對財產權的不安。中央一直在努力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以打消企業家對財產權的焦慮。

但在司法實踐中,產權糾紛案件糾錯之難,以及所面臨的重重阻力,仍讓不少企業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黨中央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重大部署,能否真正得到貫徹落實存有疑慮。

現實的情況是,即使在2016年底產權保護意見頒布之後長達一年的時間裡,中央多次強調,要推動依法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但在具體個案上始終難見進展。

直至2017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決定依法再審張文中、顧雛軍等三起重大涉產權案件,這才讓很多涉產權案的企業家重燃希望。

阻力

但即使企業家們處於產權保護最好的時代,推動具體個案糾錯的難度仍不可估量。

有申訴中的企業家對經濟Ke感歎說,“涉及產權的冤案平反比登天還難。”

綜合來看,涉企業家產權冤錯案難以平反,固然有歷史形成時間跨度較長、成因複雜等原因,但除此之外以下幾方面原因應予重視:

產權案牽涉利益主體眾多,阻力重重。產權案往往涉及從公檢法到主要權力部門或地方主要長官,翻案牽一發而動全身,辦案法官面臨方方面面的阻力。顧雛軍案就頗為典型,不僅涉及司法部門、地方政府,還涉及證監會等。這也使他的再審案件一拖再拖

指令再審進入空轉死循環。目前的申訴案件多由上級法院指令再審和發回重審,原審法院絕大多數維持原判,因此導致大量的案件進入了程式空轉的死循環。

《中國經濟周刊》曾報導的海南民營企業家趙玉南詐騙案,可謂是程式空轉的典型。趙玉南2004年因合約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該案的判決引起了法學家們的質疑,數十位法學家出具專家意見書認為,趙玉南案僅僅是經濟糾紛,而不應構成合約詐騙罪。

期間,趙玉南也為此申訴13年,最高法以出現新證據,原審證據之間存在矛盾,部分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等為由,多次啟動監督程式指令再審、發回重審,全案經歷7次判決,原審法院7次均維持原判。申訴13年進入空轉死循環的申訴,讓人基本看不到出路

程式拖延,審理超期嚴重。由於糾錯阻力大,涉產權案程式拖延的情況十分嚴重。以吳英案的資產處置為例,吳英案已經過去10年,但該案被查扣的商鋪、房產、珠寶等財產至今仍未處置,久拖不決,致使眾多債權人的債權長達10年得不到清償。

據經濟Ke了解,申訴案件被堆放在角落,一放一兩年無人問津,嚴重超期的現象相當普遍。申訴人往往投訴無門,無能為力。

提審

基於目前的現狀,著名刑事訴訟法學家陳光中呼籲,要強化程式監督。對產權申訴案件,要加強審級監督,上級法院可以提審和改判的,不宜指令再審和發回重審,強化對下級法院辦理產權案件的監督和指導,防止程式空轉,同時要注重發揮檢察監督的作用。

此次,張文中、顧雛軍案均由最高法提審也顯示出司法系統在糾錯問題上仍然困難重重。因此,不少學者建議涉企業家產權冤假錯案的申訴應由最高法(巡回法庭)直接提審或指定異地重審。

最高法也在努力推進相關制度的完善,在對張文中案的剖析中,最高法釋放了三大信號:

一是進一步加大涉企業家產權錯案的甄別糾正工作力度。對於涉企業家產權申訴案件,要暢通申訴管道,加大審查力度,逐一進行甄別,依法保障當事人的各項訴訟權利。

二是充分發揮審判監督在司法救濟、倒逼防錯中的功能作用,加快建立健全涉產權錯案防範糾正和責任追究機制。對確實存在違法審判情形的,要依法依紀嚴肅問責。

三是加強對下指導,統一裁判尺度。要監督指導下級法院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不斷豐富和積累產權保護司法經驗。

無論如何,正義可能遲到,但不能缺席。張文中說,遲到的正義依然無比珍貴。

文/郭芳 《中國經濟周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