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交地產換防,幾多薪酬差?

  樂居財經 林振興 發自北京

  很意外,耿忠強離開了中交地產(000736.SZ),他任總裁不足十個月。

  此時,正值2019年半年成績單公布的當口,高層變動顯得敏感。

  7月14日,中交地產發布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9200萬元,同比下降83.01%。次日,中交地產股票跌幅5.92%。

  理由一筆帶過,業績變動主要因為本報告預售屋屋交付面積較上年同期減少,導致結轉的利潤減少。翻譯一下,就是供貨很少。

  在任期內,耿忠強的表現差強人意。2018年上半年,中交地產營業收入31.8億元(同比增285.1%),淨利潤3.03億元。這是他的前任楊劍平的功績,香港上市新貴中梁控股董事長楊劍的胞弟。

  但這絲毫不妨礙耿忠強的事業發展。

  四天前,7月10日,耿忠強從北京遠赴杭州,出任綠城中國(3900.HK)執行董事兼執行總裁。雖談不上加官進爵,但年薪大幅上升。

  “三級”變“二級”管控

  這幾年,中交地產的高管變動,像走馬燈。

  老中交孫國強想乾一番成績,曾試圖引入民企混改中交地產,但無疾而終。

  2018年5月,溫州老闆楊劍平離職,他原本希望入主這家央企上市公司,實現市場化混改,但最終還是掛靴而去。他為中交地產整整打了兩年工,在他的任期內,中交地產曾贏來短暫的春天。

  楊劍平卸任的四個月後,孫國強也對外宣布不再擔任中交房地產集團董事長。不久,他選擇下海,在一家民營資產管理公司做了創始合夥人。

  據知情人士向樂居財經透露,在央企工作30年離開,老孫應該是呆得很憋屈,“走為下策”。

  此後,趙暉接任,耿忠強則被聘任為中交地產總裁,兩人組成“中交地產”新一屆的領導班子,試圖讓中交房地產集團和中交地產相互配合,壯大中交地產系的房地產板塊。

  除了中交地產,中交房地產集團旗下還囊括了中交房地產控股的綠城中國,被託管的中交置業,邊緣化的中房集團,不涉足國內地產的中交海外地產,作為房地產開發金融支持平台的中交鼎信,鮮有曝光的北京聯合置業。

  47歲的耿忠強是施工口企業出身,高級會計師,內部自稱為“融資專家”,翻開其履歷,他原先最早是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總會計師,並沒有具體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閱歷與經歷。

  去年9月,趙、耿二人上台後,便開始大刀闊斧改革,小到公司人臉識別和打卡考勤,大至中交地產內部組織架構體系調整,將“總部—區域—城市” 三級架構改為“總部—城市”兩級架構。

  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中交地產人力負責人為完成年度任務指標,開始了大裁員,“有員工收到一次性補助就被裁減,有的員工則是被迫調整到總部或是分流至城市公司。”

  此前,城市公司關於拓展拿地項目等流程審批,中間有“區域公司”可以作為保障、規範市場拿地行為,當撤區域公司後,變為直接由城市公司輸送至總部,進行決策和評估。

  另一方面,中交地產總部的重要職能部門和關鍵崗位的領導短缺,甚至有很多部門沒有正職,只有三五普通經理、主管人員,但卻需要直接拍板決策管理城市公司的五六十個項目,包括運營、行銷、商業、成本等關鍵業務。

  這導致耿忠強自己的辦公桌上,積壓著大量的久拖不決的人事和非人事文件,造成了中交地產行動遲緩,決策效率低下,業績一路下滑。

  “553計劃”畫餅?

  在中交地產年度經營會上,耿忠強曾宣布了一個“553計劃”,“2019年完成200億元銷售額,三年內做到500億元,五年做到1000億元。”

  由於中交地產2019上半年的銷售數據尚未公布,但從預報的業績並不理想,歸母淨利下降超過83%。有消息人士透露,中交地產2019上半年銷售額僅有60億元左右。但有第三方機構顯示,中交地產的這個數字是139.7億。具體是多少,惟有等它的半年報。

  而在前任溫州老闆楊劍平的任職期間,雖然他引導下的一場民企混改央企的計劃流產,但2017至2018年卻是中交地產市場化和專業化較為成功的兩年。

  彼時,孫國強明確,“中交房地產集團的任何人,不要乾預中交地產的業務管理”,而是從市場引進民間資本進行混改,任職業經理人為賢,充分授權楊劍平,讓他掌握中交地產的船舵。

  楊劍平拿業績說話,每天從早到晚都在開會,還將中梁地產成功的秘籍——“項目運營團隊跟投機制”帶到中交,讓員工對“財富”的渴望與其自身的“價值”劃上等號。

  在2018年,中交地產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8年公司營業總收入89.4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91%,實現利潤總額15.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0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8.1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6.69%。

  這些數字,楊劍平功不可沒。在2018年中交地產年報上,還掛出了楊的名字和報酬,數字是186.35萬元。

  薪酬“剪刀差”

  中交地產的“553計劃”,令中交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宋海良寄予厚望。

  7月3日,宋海良深入中交房地產集團考察,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的調研,當問及中交地產的業績時,他表現出不滿。

  作為中交地產總裁,耿忠強難辭其咎,離年底200多億的任務差距甚大。恰逢中交地產系人事大換防,於是,耿忠強與綠城中國執行董事兼執行總裁進行調換。

  耿忠強走馬燈去綠城赴任,分管投資,從中交地產總裁搖身一變成綠城中國執行總裁,名義上是換崗,實則本人收入大幅提高,賺取了豐厚的薪酬。

  樂居財經獲悉,“耿忠強在中交地產年薪為190萬元,去了綠城後將變成740萬元,這還不算年底獎金分紅,總計年收入可能超過千萬元”。

  因企業性質等不同,中交地產與綠城中國的薪資方面存在極大的剪刀差。2018年,耿忠強在中交地產的薪資僅為29.7萬元——當時他是中交地產的董事,而李永前在綠城中國的薪資為1515.4萬元,包括袍金、薪金、退休福利和獎勵款項等。

  梳理中交地產派往綠城每位高管的薪資,其薪酬實現了“暴漲”。剛辭任綠城中國聯席主席的劉文生,在2018年酬金高達2248.9萬元,甚至有圈內人士調侃:中交地產系高層集體去綠城赴任,“賺高工資,沒有風險,壓力小”。據年報,2018年綠城中國營業收入為603.03億元,而中交地產營業收入為89.48億元。

  李永前回歸中交地產,接替耿忠強任中交地產董事兼總裁,下半年他的“壓力山大”。畢業於鄭州大學的李永前於2014年1月加入中交集團,他擁有豐富的房地產開發經營和管理經驗。

  有消息稱,李永前有可能被任命為中交地產黨委書記。或許,中交地產系下半年還將會有一波人事動蕩。另悉,耿忠強在綠城中國的具體分工尚未公開。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