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代梟雄,西楚霸王!

長久以來,人們習慣以成敗論英雄,成王敗寇是中國社會最真實的信條。或許,在談到西楚霸王項羽時,會略有例外。面對這位年紀輕輕就英雄蓋世,所向無敵卻最後一敗塗地的人物,人們歷來心情複雜。崇敬、憐憫、讚賞、痛恨、喜愛、憎惡等等,兼而有之。

項羽(公元前232—202),名籍,字羽。楚國將門後裔。他身高八尺,力能舉鼎,年輕時志向遠大,曾於秦始皇出巡隊伍前豪言,“彼可取而代也”。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項羽、項梁隨即在吳中舉兵響應。24歲的項羽,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歷史舞台。

項羽短短31年的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數十次戰役,其中以巨鹿之戰最為著名。主要是因為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起義戰爭中規模最大,對推翻秦王朝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場戰役。

巨鹿之戰對項羽來說,就是一場豪賭,賭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幾萬楚國將士的生命,贏則名垂千古,輸則全軍覆沒。

這場戰爭對項羽一方來說,極為不利,他的對手是強大的秦軍精銳。一是由多次圍剿諸侯起義軍的章邯帶領,將近20萬人,而另一只是由秦朝名將蒙恬打造的邊防軍,由蒙恬的副手王離統帥,兵力也有20多萬。反觀項羽一方,起義軍隊只有5萬到6萬,那麽他是怎樣贏得這一場看似不可能打贏的戰役呢?

原因無外乎是這幾點,1,高超的戰術,他在這場戰役中“破釜沉舟”,讓士兵隻帶三天的口糧,做殊死拚搏,結果九戰九勝,大敗秦軍。2,與士兵同甘共苦,對士兵無微不至的關懷,使得他們在戰場上將生死置之度外,奮勇殺敵,以一當十。

最終,巨鹿之戰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打出了項羽的威風,同時也扭轉了整個農民戰爭的戰局,對推翻秦王朝的腐朽統治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在秦朝滅亡以後,項羽又與劉邦展開了苦戰,由於他的自矜功伐,自大虛榮,最終敗給了劉邦,自刎於烏江之畔。一代梟雄,就此沒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現在的我們或許都會幻想,如果項羽回到江東,那麽天下會不會是他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