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口碑炸裂!最驚豔文化節目誕生

小時候最不願意做的事是什麽?

讀書。

長大後還是不願意做的事是什麽?

還是讀書。

可是讀書,在現代人的眼裡,就是這麽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時間長,反饋慢,不能量化,成效不大。很久以前,有一款綜藝火熱得一塌糊塗,它叫《百家講壇》,一時間,易中天、於丹、劉心武堪比歸國四子,聽孔孟之道,聊家國天下火鍋時尚八卦。但是這件事,似乎在愛奇藝、騰訊、優酷攻佔市場,抖音頭條雄霸天下之後就再不複存在了。

大家覺得,讀書,越來越難了?

如何讓讀書越來越簡單,讓經典誦讀時尚化,不僅僅是高偉光的校園標語,更是我們內心的訴求:我們想讀書,但是真正好看的書,怎麽讀?

生活壓力那麽大,書籍所聯繫的個人私密體驗需要調動大量的情緒與回憶,這種娛樂活動所付出的精力成本和心理抗拒感是其他娛樂產品所不能比肩的。所以大眾娛樂產品雄霸市場,絕對不是觀眾的水準退化的緣故,相反,這是時代進步和淘汰的體現。

然而,書籍真當被淘汰了嗎?讀書真的只能作為朋友圈裡吹噓的談資和文化人的標簽嗎?屬於普通人的讀書活動真的不能作為一種愉悅身心的業餘活動嗎?

這件事,在娛樂至死的年代,鮮有人思考了。但是有這麽一個人,他始終和書與文字這件事脫不開關係,並且他似乎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在書籍的大眾化娛樂方向上做出了深度的探索與嘗試。

這個人,叫做關正文。

盤點1

關正文-愛書就不曾“輸”

從《中國成語大會》到 《見字如面》到《一本好書》,9分綜藝滿貫得主。

關正文抱著和娛樂綜藝爭一席之地的心氣,開發了眾多具有濃鬱文化情結的節目。在娛樂化的時代,他做的是一件準輸的事情。在大眾領域,書籍文化與傳統經典從來都被刻上了古板和老舊的標簽,在文化人眼裡,關正文正是拿著陽春白雪的臉面,試圖向下裡巴人低頭。這種“兩頭不是人”的事,在最開始,除了關導,很多人都是存疑的,關導在文化娛樂化的路上也飽受質疑。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隨著選手實力越戰越強,考題的難度開始成為節目的看點,直到離譜的程度,被很多觀眾詬病。關導當斷則斷,改冷僻字為易錯字,增加了娛樂元素,但核心依然是讓提筆忘字的現代人重新“認字”。

《見字如面》的驚豔似乎是有跡可循的,“聲音+書籍”的模式讓關導在書籍可視化改編的層面上進行了新的探索。不僅依靠明星效應來為節目加持,名人書信所攜帶而來的人文氣息和感人至深的自身故事引起了觀眾本身的共鳴。

“力透紙背”是《見字如面》帶給我們的,讀書多年以來從未有過的體驗。透過簡單的書信,我們感受到了書信背後的血淋淋的人,和他的整個世界。一瞬間,文字和書信才能帶來的溫暖與悲愴才能活生生地把觀眾越來越不願意表露的內心揪出來,不停拷問,不停反省,不停重新審視自己的傷疤,才能發現人生中的月亮和六便士。

然而,豆瓣上的推崇和狂歡還僅僅只是開始,僅僅依靠朗讀和文字的形式可能還不足以將觀眾從嘻鬧的追星飯圈或者柴米油鹽中,拉回道書籍的另一個世界,我們必須嘗試新型的探索。

如今,《一本好書》來了。

這款豆瓣9.3,口碑炸裂,擁有趙立新、黃維德、王洛勇等戲骨的一款話劇式讀書真人秀,打破了節目的常規。

趙立新的恣意瀟灑自不用說,黃維德內斂沉靜了許多圈粉無數,王洛勇一個眼神就讓人落下淚來,《萬歷十五年》裡勁松銀絲白袍講述帝王的辛酸苦辣,就連脫口秀界的王自健也來講了一番《人類簡史》,出其不意地帶來了另類的趣味和哲思。

《一本好書》的風靡就像當年悄聲蔓延的“鎮魂女孩”一樣,一不留神就用極致的特點和氣質打通了多重閱聽人,“讓讀書成為一種時尚”終於,成為了現實。

關導此次的嘗試,是對於原著的舞台化演繹,不同話劇傳遞戲劇情緒和衝突,《一本好書》力圖做一款更有新意和創造力的導讀,一款用淚和熱血的演繹包裝而成的真誠序文。

它的目的,不是讓觀眾在舞台化表演段落中吸收飽滿的情緒和震撼,而是拔出書籍最出挑和動人的靈魂,挑動起觀眾的求知欲,撩撥起想要尋找書中自己的讀者,從而開啟經典的書扉,走入知識和書籍的殿堂。

關導就是想告訴身邊的人,讀書,和你看電影,刷抖音,看綜藝一樣是一種滿足內心文化娛樂需求的活動。並沒有多麽特殊,也並不應該遭到鄙棄。讀書,這件事,可以讓你哭得痛徹心扉,笑得捶胸頓足,並不特別,但是一定是被需要的。

手法上創新,運用競賽形式增強緊張感,運用朗讀開始嘗試書籍的演繹增加共鳴,最後用舞台化改編演繹,讓書籍活起來,讓你記憶中書本上扁平的人物,徹底的,迅速地立起來。

如果覺得觀眾拋棄了你,那一定是先放棄了觀眾。“愛書”從來就不是大眾綜藝的死穴,相反,有一項熱愛並且覺得值得宣揚的事情,成為了關導,甚至新一代中國電視人傳播大眾文化的新思路:由推廣經典文化開始,讓經典文化的精神力量落地,最後讓經典文化成為時尚。

盤點2

戲骨扎堆來襲,終於有款讓他們心甘情願來的網綜

趙立新

我希望自己就變成那本書的扉頁

趙立新是近幾年才活躍於大眾的視線當中的,可是他卻蟄伏並積澱了多年。他不但出演過很多角色,還曾當過副導演、寫過劇本,剛回國的時候,他曾經在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任教。

對於接戲,他一直有自己的態度。後來發現,往往看重的作品,在市場反應並不會太好,我雖然覺得正常,但是也要學著妥協。我開始挑中間的,安慰一下,它不能太爛,它小小的爛一點,就像桃和蘋果,爛一點點的總是最甜的,所以爛的部分忽略不計,隻吃甜的部分就好了。

所以他選擇了《羋月傳》,最佩服鄭曉龍導演。這是一部有追求的影視劇,它在娛樂和藝術審美之間得到了一段和諧的平衡。

後來,他又出演了《青雲志》,面對質疑他沒有反駁,反而是暗中一笑置之,市場嘛,既然回國了就不要再做非主流,只要內心還堅持好的東西就夠了。

誰能想到,當初那個高中時沉醉自己的聲音,喜歡把莎士比亞裡面的段落背下來,錄著給自己聽的文藝青年,考上中戲、上戲和廣播學院。最後扔鋼蹦選了中戲的才子,留學俄羅斯、入選瑞典國家話劇院的中國第一人,現在會在一款綜藝上,面對著小鮮肉的咆哮,陪著笑笑鬧鬧。

這種不甘心和擰巴的感覺,直到如今的這一款網綜《一本好書》。這真的是最適合趙立新的一款綜藝,他欣然而來,帶著標準的譯製腔在舞台上像個發瘋的病人,撕心裂肺、慷慨激昂。

他所飾演的羅輯,就像是從書中走出的樣子。帶著對宇宙的熱情,帶著對地球的悲愴,作為唯一的一位面壁人,等待著地球最榮耀的毀滅。

生存還是毀滅,趙老師終於在《一本好書》裡爽了一把。

王洛勇

這出好戲,好久不見

最愛的,還是王老師聲音的質感。

“我又有了新的活下去的希望了!”他的聲音帶著激烈的顫動,他的眼神瞬間讓人淚目,這或許就是中國百老匯第一人、演了百老匯《西貢小姐》上千場的話劇大牛帶來的舞台震撼。

當費爾明娜走遠,王洛勇老師微張嘴,眼神專注地跟隨。他拿起小提琴,拉奏起《愛的華爾茲》,注釋著遙遠的愛人。如癡如醉的愛意,順著琴聲和情緒,化為了兩個字—“浪漫”。

你能想到王洛勇已經60歲了嗎?當你看到他的生命活力,看到他眼神裡總是坦蕩的,你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年紀。

2002年,他回到中國,憑借《走過舊金山》《林海雪原》《生死臥底》被中國觀眾熟知,之後又塑造過焦裕祿、楊靖宇等形象。對待每一個角色,王老師都是用細節打造人性,用觀察塑造人格,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必須有跡可循,才能有今天一個眼神,一個舉手,就讓人落淚的程度。

“我希望自己是一隻狗,演員應該像狗一樣對一切事物有靈敏的反饋。”

王洛勇此次出演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為愛癡狂的情書王子,在一個簡易的舞台裝置設定下迅速將觀眾帶入到一個沒有文化隔閡的情境中去,並且迅速相信了這種簡單又純粹的感情,展現了不俗的功力。

黃維德

把自己修煉得更深沉

黃維德,這個離開一線演藝圈很久的名字,聽起來很陌生了。第一次見到他,是在《懷玉公主》,成為台灣“八點檔一哥”。

然後,他成了《京華煙雲》裡最讓人惋惜的孔立夫。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玉面小生就此變為白面書生,成為煙雲時代的明星。

後來,為了擺脫那個時代“小鮮肉”形象,《大唐遊俠傳》中他開始接觸硬漢角色。

但是對於黃維德來說,這一切僅僅不夠。很久沒見他,他的臉龐還是那麽帥氣,但是他的眼神卻沒有了《懷玉公主》時的青澀和憂鬱,多的是無可奈何的堅定。

“身不由己,這就像一個人掉進了水裡,你必須掙扎,不然就得淹死!”那一刻,你會相信黃維德是在說他自己的心聲,他要戲劇,他已經知道了自己這一輩子都要做這件事,他被上帝選中了做這件事,他沒得選擇。他不是心狠,他是徹頭徹尾地清醒。

盤點3

選對那本書,找到那份情

《三體》:中國科幻時代來臨

《一本好書》最令人驚豔的一期,是趙立新演繹的《三體》。為什麽在這個時間點選擇這本多年被談論但從未完成視覺化的《三體》?

因為,繼征服世界之後,該征服宇宙了,中國科幻大旗的時代來了。《三體》的成功自不用說明,粉絲基數大,並且有著無窮無盡無法用視覺展現的想象。加上對於科幻,東方的觀眾接受度從來就不高,科幻的天花板一直都是存在的。

但是仔細觀察春節檔的觀眾就會知道,今年暑期檔吳京主演的《流浪地球》、寧浩導演的《瘋狂的外星人》紛紛選擇了科幻題材。那個對於科幻投鼠忌器,畏首畏尾的時代似乎過去了。來臨到現代的,是對於宇宙和科學最深層次的探索。

如何攻克科幻巨著的天然瓶頸,讓舞台化演繹的導讀完成引領觀眾的任務?如何在1小時內講完巨集大敘事與精彩絕倫的理論設定?

關導選擇了話劇演繹集中挑選最核心矛盾的三場戲:三體人介紹、國際大會、面壁者計劃。遵從原著的演繹,關鍵節點的選擇是源自於關導對於《三體》的精確理解。

B站上盛名已久的水滴形飛船攻擊地球,人類艦隊全軍覆沒的片段,是最震撼的一Part.多媒體的奇幻特效層層拉開,多國語言歡慶成功的聲音勾勒出巨集大的視覺想象,讓彈幕驚到說不出話,讓“深海恐懼”的孤獨感在這一段再現得淋漓盡致。

《月亮與六便士》:抬頭與仰望的區別

久負盛名的《月亮與六便士》,就是這樣一部簡單又哀傷的書。毛姆的悲傷與愛,德克的憂鬱與執著,斯特裡的任性和藝術氣息,形形色色人物生活在浪漫的城市,尋找著人生的意義。這樣一本簡單又意蘊深厚的名著,如何抓住原著氣質,是此次改編最難做到的。

一切為了原著,做“正”事,名著情節,正而不悶,讓書裡的人物活起來,不喧賓奪主,不過分改編,是關導舉起的大旗,正確覆蓋了全段落的憂鬱與浪漫氣息,理想呼之欲出,現實也無法阻擋。

而關導做的更對的事,是選對了一組演員。趙立新的放,與黃維德的收,張弛有度,又激情磅礴,演員氣質的碰撞使得這兩個書裡的人物又活了一次。以至於好多觀眾看到那句“一個人掉進了水裡,不管他會不會游泳,他都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時,高呼仿佛看見了自己。

理想還是現實,是自私還是天真,是大徹大悟還是執迷不悔?這本書的氣質和整個舞台段落的演繹讓人沉浸在浪漫的理想討論之中,而這種體驗是麻木的生活中再很少見的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真正偉大的愛情就是孤獨的狂歡

驚鴻一瞥,竟是一生。已經年逾古稀的主人公在彼此分別了50年後,再次相遇,這場長達了半世紀的,像霍亂一樣的愛情,也終究沒有結果。

“只要我們再次見面,就直接結婚!”的炙熱雖然美好。但是,人說,初戀往往隻破滅在一瞬間,深情詩意的阿里薩面臨的最大的殘酷,就是,愛情敗落的真正原因,並不一定是外部的壓力和時代的變遷,而是愛情本身。愛,與不愛,僅僅是一瞬間而已。

“不,請別這樣,忘了吧。”阿里薩在絕望中苦苦思索,衰老的阿里薩仍舊捶胸頓足地苦苦思索,怎麽了呢?我們的愛情怎麽突然消失了?

他不明白的是,他所愛的費爾明娜在小店鋪聽聲音還是很喜悅,但是回頭看一眼,就發現不是她愛的人了。“維持愛情的炭火不滅。”僅僅是阿里薩高尚的愛情理想,而費爾明娜早就和廣大的世俗融為一體了。

這樣一部偉大的、迷離的詩人自白書籍,如何表現出情感的密度和力度是最重要的。

關導選擇了雙故事線同時進行,運用獨白和情節交代的形式,讓王洛勇老師用熾熱又深情的嗓音娓娓道來自己的蔓蔓青絲。

矛盾的集中、情緒的積澱,時代劇的演繹通過多場景置換來體現,相較於前面幾場,《霍亂》的舞台簡潔但是已經足夠敘事,足夠將觀眾帶入愛情情景中。

當在孤獨的船頭掛上霍亂的旗子,兩人相依偎站立在船頭享受片刻的愛情,這一刻文字的意向與影像圓滿結合了,我們終於看到了愛情的樣子。

盤點4

嘉賓的評論太雞肋?別著急,往後看

有人說,《一本好書》的書評很雞肋,尤其是前兩期,不知所雲。

別著急,往後看,嘉賓的評論與加持會讓書籍與片段的深入漸入佳境。第二現場的嘉賓評論,作為書的注解帶動大家進入書籍當中,書本邊緣留白處寫下的心得,留下的生存經驗值,讓大眾讀起來共情更深。

主持人陳曉楠,作為主持人尚可,雖說沒有睿智的點評,但是笑容也如沐春風,符合節目的基礎調性。

我要說的,是《霍亂時期的愛情》的史航與吳伯凡。說起愛情,兩位中年大叔卻不亦樂乎。

“原著首印量是《百年孤獨》的一百五十倍,那就說明這本書是一萬五千年的孤獨。”史航老師說得沒錯,遇見愛情的過程就是發現孤獨的開始。

為什麽我們會懷念前任?史航點出“前任,給我修一個神廟。我自己這一生平平無奇,但是我愛過一個美麗的人。他是一個事故,但是她一定要變成故事。”

當被提問道,阿里薩一面堅持愛情一面卻還四處風流,是否有損他對於愛情的堅貞時,他也會輕微地說一句,“我們都是普通人,不是說只為你一個人堅持一輩子,而是當你出現時,其他人就變成了被你照耀的東西。”歎息這就是愛情,這就是人生。

阿里薩與費爾明娜的愛情悲劇,在他的嘴中總結成“阿里薩愛上愛情,費爾明娜愛上愛情。”

倆人之前是在一片海洋裡,現在都被拍在了沙灘上。費爾明娜是馬上轉身可以走,阿里薩是個大海龜,翻過去了,沒人幫他。所以阿里薩一輩子都在寫情書,寫情詩,為的就是能從點到的天地現實中逃脫出去,自以為主動地做一些被動地等待。

身份不平等、感情不對等、歲月不讓等。最後發現,只有自己能決定。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原來出自於吳伯凡之手。

在他的解讀下,阿里薩的動因得到了詮釋:為了消解他對於費爾明娜的執著,所以他才能遍尋女子,尋找片刻的歡愉。“腰部以上是愛情,腰部以下是人生。”愛的是心中的白月光,可見的卻是蚊子血。

但是白月光始終是白月光,“他的世界上有兩種女人,一種叫其他。”他是為愛而生的人,所以他只能任由事態發展,無從控制。

吳伯凡給這本書又起了個名字叫《愛情的霍亂》,說的是,實際上愛情和霍亂是一個事。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屬於愛情,就是得不到,得不到才不會變質。因為分離所以冷凍、保鮮。

我們之所以覺得現在的愛情少了,是因為現在分離的障礙越來越少了,如果一旦出現不可逆轉的分離,那愛情一定會出現。

嘉賓的解讀,讓書籍本身的溫度生發出來,讓戲劇所傳遞出來的情緒在理論上得以論證,並且在現實中落地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使得經典能夠貼合現代人的行為邏輯,用現代的思維去重新解讀經典,才能讓經典成為流行,而不僅僅是緬懷過去,致敬經典。

我們期待《一本好書》的蓄勢發力,更期待有更多暫時沒有成功影視化呈現的經典名著再現活力,讓安利一本好書成為一種時尚。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