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年脫單術:DNA相親了解一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腦極體

春運搶票運動已經紅紅火火地開始了,與此同時,一年一度的“相親恐懼症”也開始彌漫起來。

不過,相比如臨大敵的前輩們,這屆年輕人看待相親更加輕鬆了,很多都開始有自信有熱情去主動“應劫”,把相親視作擴展圈子的一種方式,不糾結於成敗。

就算遇到奇葩,在基友小群分享,或者投稿到社交媒體博大家一笑,集體吐吐槽,發幾個表情包,事情就過去了,收拾心情再去相下一場。

話雖如此,那種面試一樣把各種標準條件擺上來審視一番的相親方式,依然很不受待見。

最關鍵的是,不好玩。

那麽,有沒有一種更有趣的相親方式呢?

最近,霓虹國就開始流行一種“DNA相親”,通過基因技術來尋找對的人,角度倒是挺新奇的。

畢竟萬一相親失敗,比起“我覺得他長得太醜”“太矮了”“性格不合適”之類的理由,“我們DNA不是很合得來”這種拒絕就優雅又委婉,還帶著一絲“無法反駁”在裡面。

科學相親了解一下?

先來了解下這種新型相親方式吧。

DNA相親不會透露職業年齡收入容貌等資訊,參加的人都戴著面具,隻拿一張基因速配卡,按照“HLA遺傳基因”進行速配指數判斷。

如果指數達到70%,就代表兩人性格極有可能非常相似,會被認為非常契合,更容易出現心動的感覺,主辦方會將他們安排在一組。

結果顯示,即使是新認識,基因匹配度高的男女往往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共同話題,大多交流的很滿意。

DNA的采集方式也很簡單,在沒有吃東西的早晨用棉花棒在口腔內測擦拭數十回即可。

據說,這項活動很受20、30歲日本女性的喜愛,迅速風靡起來。

不僅日本,歐洲也有基因公司推出了類似的服務。

瑞士基因測試公司GenePartner聲稱,DNA相親不僅能提高配對效率,還可以杜絕許多遺傳病,生出更健康聰明的下一代。在我國,某些交友網站也為會員推出了“更符合中國人體質”的基因配對服務。

用科學找到真愛,聽起來確實很值得嘗試。因此,這項服務的價格也是不菲,往往鋼彈數萬日元和幾千美金。

控制“心動”的HLA基因,究竟是什麽鬼?

讓人們對“DNA相親”趨之若鶩的,是一種叫做HLA的基因,全稱是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是一種跟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有關的基因簇,除了雙胞胎以外,幾乎沒有兩個人的HLA是相同的,因此成為免疫系統區分自身與異體物質的基礎。

HLA最早其實是被用來判斷器官移植手術中的排斥反應。HLA相同的器官捐贈者與器官接受者之間進行移植,90%以上效果良好。如果HLA完全不同,器官移植後很少能夠存活。

另外,HLA還與某些遺傳特徵相關聯,正在被應用到長壽研究和產前診斷等領域,據說可以根據其推算出孩子對某些疾病的患病風險率。

那麽,HLA又是如何變成“戀愛基因”的呢?要從一個實驗說起。

1995年,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生物學家Claus Wedekind進行了一場“汗味T恤實驗”。

實驗中,44位男性洗澡後不使用香皂、香水,穿上新體恤靜臥兩天,然後收集起這些T恤讓49個不認識的女性來聞(畫風莫名奇怪了起來),說出對不同男性的喜好程度。

實驗結果是,女生們普遍認為與自己免疫系統不同的人的T恤衫好聞,與自己免疫系統相近的人的T恤衫不好聞。

因此,Claus Wedekind發表論文稱,女性在選擇戀愛對象的時候,最初的標準是通過嗅覺去分辨對方的免疫系統。HLA基因差異越大,相互吸引的程度越大。

因此,HLA相容性就成為了“心動指數”的象徵。相容性很高的話,對彼此的氣味也是接受度最高的。現在看來,這句歌詞“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身上的味道~”代表的不一定是浪漫情懷,反而有點科學精神在裡面呢(*/ω\*)

但四處找異性的衣服來聞,肯定會被警察叔叔當成變態帶走,所以HLA的基因檢測和相關服務也就應運而生了。

靠基因檢測找真愛?別天真了

看到這裡,想必不少人已經心動想要為真愛“充值”了。

不過恕我直言,這套基因檢測HLA相容性來找真愛的理論,並沒有比星座速配、血型速配,甚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精準到哪裡去。玩玩可以,認真就輸了。

首先,結論不嚴謹。

關於HLA與戀愛關係的實驗,結果有著很大的差異。

Claus Wedekind的實驗認為HLA相容度與契合度呈正相關。但1997年,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南美洲印第安地區11個民族的194對夫婦進行調查,結果卻顯示,HLA對於戀愛對象的選擇幾乎沒有影響。日本也進行過相關的實驗,同樣也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

其次,匹配不可行。

就算HLA真的與戀人的選擇存在一定的聯繫,但目前HLA基因檢測大多是低分辨率匹配,很難保證配對效果。

即使是對HLA數據品質要求很高的專業醫療中(比如骨髓移植),往往都需要患者與多個志願者進行匹配和覆核,最終也可能隻達到部分匹配,並且檢測費用十分高昂。

如果真有一次檢測就能精準匹配、還物美價廉的基因技術,臨床上怎麽可能不率先應用呢?

最後,實踐太扯淡。

即使科學上說得通,真靠DNA來按圖索驥找對象,難道不會覺得自己只是進化論裡的一隻“飼料雞”嗎?

還需要什麽社交軟體啊,建立一個全人類的基因庫讓AI給人類配對不就行了嗎?還能保證遺傳基因優勢最大化呢。

愛情絕對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曾經提出過愛情的三要素:親密、激情、承諾。著名思想導師馬克思也曾說過,愛情是由性愛、理想和責任構成的。

總而言之,每一個維度都有無數變量,綜合決定著愛情的發生率和生命力。無論DNA、星座、塔羅牌,還是交友網站的大數據匹配,都無法單一指向“異性相吸”這件事情。

玄學相親,為什麽總能流行?

既然如此,披著科學外衣的DNA相親為什麽還能流行呢?

形式新奇有趣,並且不帶有社會身份歧視,是很多人願意嘗試的誘因。但“不願意浪費時間”,才是這些玄學相親流行的根本原因。

這類活動的參與者,往往希望通過一種短平快的方式結識差不多的另一半。一次不行再來一次,就像打遊戲一樣,迅速推平通關。

即使科學相親是模糊的,但是科學化、數字化總能帶來一些便捷,幫助他們更快找到心儀的對象。

話說回來,我們可以找到無數理論和論據來按圖索驥,但這屆年輕人希望找到的,可能並不是一個“合適的人”,而是一個能夠讓自己在迷茫時認清方向的人,一個讓自己時時感覺到快樂的人,一個可以跟隨彼此的腳步共同變化的人。這樣的人,能從數據上認出來嗎?

幸好,愛情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生活的“錨”,相親也大多只為體驗,好玩即可,不求成敗。

不戀愛、不結婚也可以過得很好很充實,可能是這個時代對年輕人最好的祝福。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祝福大家無論有沒有對象,不負時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