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是武俠電影宗師,將禪與俠融為一體

胡金銓1932年生於北平,從小就受到古文、國畫、京劇的熏陶,深愛繪畫,喜歡看國劇中的武戲。機緣巧合,朋友介紹他到龍馬電影公司做廣告、海報、布景等工作,後在幫學生補習英語的過程中,被學生父親、時任長城電影製片廠廠長的沈天蔭看中,便引薦他到長城電影公司任“陳設”一職,胡金銓正式進入電影領域。

從1954年到1965年,胡金銓為電影《深閨夢裡人》、《兒女經》、《中秋月》做過道具設計,出演過《吃耳光的人》、《有口難言》。這期間他還在編寫劇本,最終在1962年參與執導李翰祥的《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年,胡金銓接替李翰祥拍攝《玉堂春》。

1967年,胡金銓的武俠片《龍門客棧》上映,成為當年台灣十大賣座國語片之首,創香港開埠以來賣座片最高紀錄,當年在台灣票房總收入新台幣四百四十二萬餘元。同年12月,胡金銓開始拍攝《俠女》。

《俠女》的武打極有特色,開創了新派武俠之風。同樣走的是簡單利落的武打路線,竹林擊敵那一段動靜結合,在霧氣縈繞中,陽光穿葉傾灑而下,幾人的站位非常講究,構成了一個靜止的表演場。殺機就在一瞬間噴薄而出,凝滯與動感將電影的張力發揮到了極致。這一片段啟發了李安,於是有了《臥虎藏龍》中玉嬌龍與李慕白飄逸的竹林打鬥戲。

胡金銓的武俠電影“文武雙全”,始終保持著濃重的傳統文化印記。他的作品,不但在音樂、動作設計上大量運用戲曲元素,還將禪與俠融為一體,構築起一個充滿東方特色的俠義世界。

1997年1月14日,胡金銓逝世,享年65歲。李安曾評價他:“像胡金銓創造出來的影像,對我的影響,不只電影語言,還包括表達情感的方式,對電影的理解。讓我覺得中國片就是這樣的,過去的中國是這樣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