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孟良崮戰役中,李天霞到底有沒有坑了張靈甫?

老周

摘要:說起孟良崮戰役,人們總認為李天霞因為和張靈甫的矛盾,對掩護74師側翼敷衍了事,救援解圍也不盡力,是導致74師最終覆滅的重要原因,那麽李天霞在孟良崮戰役中到底有沒有坑了張靈甫?

圖1:孟良崮戰役張靈甫兵敗身死

說起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74師最終被解放軍全殲的主要原因,很多人都會怪到李天霞頭上,認為他由於在74軍軍長職位的競爭中輸給了張靈甫,所以和張靈甫結下了梁子,在這場戰役中,有樂觀其敗的想法,一開始對掩護74師側翼就是敷衍了事,在74師被圍後,救援更是裝樣子,實實在在坑了張靈甫一把,是74師全軍覆滅的罪魁禍首。

那麽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1947年1月,張靈甫的整編74師(原來的74軍)和李天霞的整編83師(原來的100軍)都被編入湯恩伯的第一兵團,投入了山東戰場作戰。第一兵團以整編83師、25師、65師和74師組成第一縱隊,由李天霞統一指揮,儘管在2月攻佔了解放軍華中解放區的首府臨沂,但是李天霞和張靈甫還是齷齪不斷,湯恩伯不得不免去了李天霞的指揮,改由整編25師師長黃百韜統一指揮,但是雜牌出身的黃百韜對於74師和83師這樣的嫡系部隊,顯然是指揮不動的,這也埋下了日後孟良崮戰役失敗的伏筆。整編師以上又是縱隊,又是兵團,指揮架構如此疊床架屋,也是戰敗原因之一。

圖2:整編83師師長李天霞到底有沒有坑了張靈甫?

5月初,國民黨軍向山東解放區腹地大舉進犯,整編74師居中,25師和83師分別為其左右翼。5月7日,李天霞根據沂河以東發現解放軍主力的情報,在和湯恩伯聯繫不上的情況下,於8日一早就擅自率部向東轉移,致使74師側翼暴露,若非74師反應迅速,趕緊搶佔制高點穩住陣腳,必然就會遭到大的損失,因此引起在徐州督戰的蔣介石震怒。

5月12日,擔負主攻的74師按計劃開始向坦埠進攻。湯恩伯命令李天霞派出一個加強團進佔孟良崮東南的桃花山掩護整編74師的側翼,但是李天霞卻出於保存實力的考慮,隻派出少校團附王壽衡率一個連攜帶步話機冒充一個團,虛張聲勢敷衍了事,結果這個連在桃花山被解放軍消滅,83師和74師的聯繫也就此斷絕。李天霞這才意識到情況緊急,才命令57團前往垛莊掩護74師後方。57團本來就不是83師的基本部隊,而且此前在蘇北已經兩次遭到解放軍打擊,雖經補充還是殘破不全,裝備不齊士氣頹喪,李天霞這樣做的目的是即便57團全部被殲,也不會傷及83師的元氣,還可以借此申報損失得到人員裝備的補充。行動前他還特意電話指示57團團長羅文浪:“夜間作戰要多準備向異,特別注意來往的路,要多控制幾條,你是很機警的。”暗示羅文浪可以相機後撤。12日晚57團遭到了解放軍猛攻,羅文浪認為自己的任務是確保74師的後方安全,現在如果後撤,一旦74師出了問題肯定會被追究責任,所以乾脆衝進解放軍的包圍圈和74師會合,接受74師指揮,最後和74師一起在孟良崮被殲。

圖3:解放軍迅速切斷了74師與兩翼友鄰的聯繫

整編第83師下轄三個旅七個團,孟良崮戰役之前,44旅130團就已經被解放軍全殲,旅部和131團負責守備臨沂。所以孟良崮戰役時,83師參戰的部隊實際只有五個團,其中57團又被圍在包圍圈內,剩下的19旅56團、44旅132團和63旅187團、189團四個團中,63旅的兩個團還在馬山和解放軍交戰,始終無法脫離戰鬥,真正能投入解圍的只有19旅56團、44旅132團這兩個團。由於44旅是陳誠土木系的部隊,已經損失了一個團,132團再遭到損失,顯然就沒法和陳誠交代了,所以當74師被圍,接到救援74師的命令後,李天霞也就只能派56團去解圍了。區區一個團要想突破當面解放軍兩個縱隊的阻擊,根本是不可能的。

5月16日,蔣介石下了嚴令,貽誤戰機將受到最嚴厲處罰。李天霞也深知一旦74師被殲,自己必定難逃乾系,於是也再顧不上陳誠的面子了,將132團也投入了作戰。但為時已晚,5月17日下午83師最先趕到孟良崮,而此時看到的只是一片狼藉的戰場,74師已經在上午全軍覆沒了。

李天霞的救援算不算盡力?那就和要74師左翼黃伯韜的整編25師來比一比,25師可以投入解圍的兵力有五個團,而且和74師的距離也不比83師遠,應該比83師更有可能解74師之圍,但最後還是83師先到了孟良崮。可見,把74師被殲的責任全部歸咎到李天霞頭上是不公平的。也正因為如此,雖然蔣介石在聽到74師被殲的消息後大為震怒,曾電令“湯恩伯撤職查辦,李天霞就地槍決”。但後來湯恩伯回南京向蔣介石詳細報告了孟良崮戰役的經過,李天霞才逃過了槍決,但交由最高軍事法庭會審。1947年12月,最高軍事法庭對“李天霞作戰不力一案”審理終結,認為:“李天霞對於此次戰役並無違抗命令或作戰不力情節……再查其在北伐抗戰諸役向極英勇,迭著功勳,獎敘有案……擬請從寬免於刑事處分”。

圖4:孟良崮戰役作戰經過圖

至於李天霞是否在這次會審中上下打點了幾十根金條才得以脫罪的說法,出自57團團長羅文浪在文史資料上的回憶,但羅文浪在孟良崮戰役中被俘,李天霞會審期間還在解放軍的軍官教導團,怎麽會知道其中詳情,其他也並沒有確切的證據。但輿論對於李天霞的詰難多年都沒有平息,以至於李天霞在到了台灣之後還寫下了"孟良崮上虎賁垮,千里馳援有天霞。非我見死不相救,奈何共軍有高達”的詩句來宣泄心中的怨憤。

所以,客觀來說,孟良崮戰役中救援不力的責任,黃伯韜要大於李天霞。5月16日中午前後,74師參謀長魏振鉞用報話機呼叫僅一山之隔的黃伯韜25師來援,口氣已近哀求:“請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當時華野1縱抗戰時期因為營救美軍飛行員而得到美軍贈送的同型號報話機,能夠全頻率監聽國民黨軍的通信,所以清楚地聽到了這段對話。這個細節,後來就被真實地在電影《南征北戰》中再現了,成為當時非常流行的一句台詞。

黃伯韜在74師被圍後,起初隻派了戰鬥力最弱的148旅進攻,並在遭到解放軍堅決阻擊,損失了幾百人之後,還一度停止了攻擊。後來還是部下提醒黃伯韜,74師是蔣介石的心頭肉,如果25師救援不力導致74師被殲的話,肯定會受到嚴厲處罰。黃伯韜這才意識到問題嚴重,從5月15日開始才將主力第40旅、第108旅先後投入進攻,在後來的兩天戰鬥中都是全力以赴,接連突破了華野兩道防線,一直打到距離74師僅僅一山之隔的天馬山,但為時已晚,74師的覆滅已成定局。

圖5:整編25師師長黃伯韜

在戰後的檢討會上,黃伯韜態度非常誠懇,主動表示自己願意承擔全部責任,加上25師在解圍戰鬥中也損失了3000人,確實是出了力的,再有顧祝同的力保,黃伯韜居然逃過一劫,隻受了一個撤職留任的處分。

如果李天霞,黃伯韜從一開始就是全力掩護74師的側翼,保證各部隊之間的聯繫不中斷,在74師被圍後也能在第一時間傾注全力解圍,孟良崮戰役的結局很可能會改寫。但是,正如張靈甫5月6日給蔣介石的信中寫到的那樣:“以國軍表現於戰場者,勇者任其自進,怯著聽其裹足,犧牲者犧牲而已,機巧者自以為得志。賞難盡明,罰每欠當,彼此多存觀望,難得合作,各自為謀,同床異夢。”這幾點可謂一針見血,國民黨軍各部隊之間同床異夢,各自為自己打算,全無絲毫大局觀念,所以74師在孟良崮的覆滅絕非偶然,如果國民黨軍內部的這些問題不解決,即使不在孟良崮,也會在其他地方出現這樣的結局。因此,孟良崮不是李天霞或者黃伯韜坑沒坑張靈甫的問題,整個國民黨軍內部的矛盾才是症結所在,這一問題不僅在孟良崮葬送了74師,也最終輸掉了整場戰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