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折疊屏手機的概念之戰,柔宇是輸不起的一方

小米和柔宇關於折疊屏手機的互懟,讓折疊屏手機又一次走到了聚光燈下。

折疊屏手機主要是概念之爭,業界多不看好

不光是柔宇和小米,一線廠商對折疊屏手機多有儲備。

但折疊屏手機量產難度很大,主流的手機廠商更多是試探或搶佔一個概念,至少在今年折疊屏手機不會成為其銷量或營收上倚重的產品。

10月31日,柔宇科技召開發布會,佔領了全球首款折疊手機的高地。目前,只有柔宇科技號稱已經量產,但是無論是線下門市還是網上的旗艦店,都沒有現貨出售。

柔宇的深圳機場線下店展示的折疊手機,只能參觀,不能上手體驗

三星緊隨其後,美國時間11月7日發布了概念產品,稱幾個月後可以量產。

1月23日,小米總裁林斌在微博和朋友圈曬出了小米雙折疊螢幕工程機,搶佔“全球第一款雙折疊手機”的概念。1月24日,華為稱將在MWC上發布全球首款5G折疊屏智能機,搶佔“5G+折疊屏”的概念。

市場調研機構機構Strategy Analytics預計,可折疊手機2019年出貨量有望達到70萬台,預計2021年以及2023年將分別達到3040萬台及5010萬台的規模。

70萬台的年出貨量,在全球14億-15億的大盤當中不到0.05%的佔比。可見,折疊屏手機的遠景可期,但是短期的出貨量並不樂觀。

我們再來看下一些主流手機手機廠商的表態,36氪曾就此事採訪過vivo、聯想等核心高管。

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

不認為明年柔性屏會很火,第一技術上不能有明顯的缺陷,第二要給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使用價值。另外還要跟價格有關係,成本降不下來。按我的估計,2019年對於折疊屏這一塊,肯定有很多廠商都會發布,有很多廠商都會小批量做一些,但是我的判斷一定不會很大量級的產品出來。

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

(折疊屏手機)還在研發當中,穩定度還在測試,如果穩定度夠了發貨沒有問題。

榮耀手機總裁趙明:

我們覺得柔性屏未來肯定會產生另外一個分支,就是你就像打開一個Pad似的,合起來是一個螢幕,就是解決手機的厚度問題。最後其實還是要通過工業設計,整個把我們最能接受的和最喜歡的,因為大家知道這種柔性屏的概念不是今天才有,如果折疊出來特別厚,可能也不是我們所需要的。還是最終的在工業實現當中,怎麽它做到最好····我認為現在出的機子都有點偏工程和概念,真正有更好的商用表現的,大家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吧。

聯想集團副總裁、移動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常程:

首先我認為折疊屏肯定是明年市場上新的形態,你要從技術未來預期來說,那是一個可以想象的方向。回到產品端,它至少有三個要命的問題要解決,我們還是要看。因為把一個概念帶到產品,和把一個產品帶到市場,這是兩個概念,還是要看技術端,將來這些問題怎麽解決。

總體來看,vivo、榮耀、聯想都對折疊屏手機持保守態度,對其近期的前景並不樂觀。

折疊屏手機量產難度大

總結來看,手機品牌廠商提到折疊屏手機上市的幾個難點,分別是技術成熟度、產品實用性和價格。36氪此前文章

《能被“掰彎”的手機,你會買嗎?》

也曾從供需兩端分析過這個問題。

折疊手機能夠提供的新價值,是基於將手機和平板二合一的產品形態,可以給用戶類似於Pad的大屏操作體驗,又可以像智能機一樣便攜。這種願景看起來很美好,但這種價值在當下的市場上需求有多大還有待驗證。

從消費者一端來看,他們並不是在購買一種價值,而是購買一種產品。因此,消費者能否接受一種新產品,除了這種新價值之外,還受限於一些其他的因素,價格和實用性最為關鍵。

目前,柔宇的FlexPai官方售價8999元起,三星可折疊屏手機的售價據韓媒曝光在200萬韓元左右,相當於1.23萬人民幣,高於頂配iPhone XS Max。以這種價格切入市場,實際上只能俘獲科技發燒友和嘗鮮用戶。

在實用性上,折疊屏手機折疊之後的厚度很不便攜。很多消費者日常喜歡把手機揣在牛仔褲褲兜裡,折疊之後的柔派手機很難做到這一點。但便攜是一種剛需,主流消費群體很難犧牲這一點。

除此之外,手機的厚度十分影響握持體驗。輕薄是智能機的標簽之一,主流智能機的厚度為七八毫米。但折疊手機折疊之後的厚度遠大於此,單手操作體驗不及當下主流的智能機形態。

將其展開,當做Pad而言,體驗也不如主流的Pad。首先,由於折疊後依然是一個智能機的尺寸,其螢幕大小受限,只能滿足需要小屏Pad的用戶。

其次,折疊手機還有一些致命的問題需要解決,包括螢幕和鉸鏈的耐用程度。在長年使用的反覆折疊後,其螢幕是否能保持平整,依然是個問題。柔宇CEO劉自鴻隨身攜帶、給36氪展示的工程機,螢幕展開後,中央的位置並不平整,而是有凸起的。

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雖然三星、LG、京東方、柔宇等都具備這種技術,但量產是另一個問題。

對於三星這樣的廠商,需要看市場的需求。對於國內的玩家而言,還有更多的問題。一方面,由於上遊材料設備依賴進口,造假高昂,產線建造動輒數百億元。另一方面,折疊屏良率很低,《能被“掰彎”的手機,你會買嗎?》一文中援引幾位國際、國內一線屏顯廠商內部人士稱,按現在國內技術水準,柔性AMOLED良率或在一半以下,可折疊屏良率或在20%上下。

柔宇是輸不起的一方

日前,小米和柔宇雙方的罵戰當中,雙方各執一詞。林斌在微博上對小米雙折疊手機的描述或有誇大之嫌,但柔宇的反應之激烈也令人意外。

目前入局或有意入局折疊屏手機的各方,除了柔宇科技,均為全球智能機出貨量位列Top 10的大廠。無論折疊屏手機近期能否起量,都不會影響這些大廠的盤子。

但對柔宇科技而言,這些是它押注的主要方向。作為一個準備上市的獨角獸,折疊手機的前景與成敗,也是它向投資人講故事的核心材料。因此,柔宇科技是最輸不起的一方。

回顧下小米和柔宇的罵戰過程。23日,在林斌在微博上曬出小米雙折疊手機的影片,並附上這樣一段話:

小米雙折疊手機來啦!在攻克了柔性折疊屏技術、四驅折疊轉軸技術、柔性蓋板技術、以及MIUI適配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後,我們做出了第一台折疊屏手機,應該也是全球第一台雙折疊手機。這種對稱雙外折疊的形態,完美結合了平板和手機的使用體驗,既實用又美觀。雖然還是工程機,發出來給大家看看。歡迎大家轉發/評論/點讚。如果大家喜歡,我們會考慮未來做成量產機發布。

林斌說“我們做出了第一台折疊屏手機”,這句話有一些歧義,可以理解為“小米第一台折疊屏手機”,也可以理解為“業界第一款折疊屏手機”。這成為後來柔宇攻擊的一個要點。小米在隨後的回應中也提及這一點,稱“折疊手機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夠做到雙折疊手機小米的確是行業首家”。

同日,林斌在朋友圈裡也發布了這個影片,但表述就要保守一些:

我們研發的這個對稱雙外折手機,在用戶體驗和外觀設計上比單折疊手機會更好,但技術難度也更高,如何克服兩次折疊後對柔性屏的拉伸就是其中一個大難題。放個剪短版影片給大家看看。

隨後,柔宇科技副總裁樊俊超微信朋友圈發布長文開懟小米,說小米高管“公然造假”,價值觀有問題,並稱“全球首款真正的折疊柔性屏手機柔派在18年10月發布並在柔宇官網銷售以後,發布各種類似概念手機的公司越來越多,但除了三星LG,都是買別人還無法量產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整機就更差十萬八千里才能上市銷售。”

1月24日,柔宇CEO劉自鴻也在微博、朋友圈上開懟,說“When they go low, we go hard.” “人若犯我,雖遠必誅”。

小米回應稱,這是“罔顧常識,悍然碰瓷、誤導公眾”,小米的柔性折疊屏是和合作夥伴聯合開發的成果,目前能夠做到雙折疊小米的確是行業首家,小米雙折疊工程概念機的螢幕供應商也並非傳言所說的LG,所謂“供應鏈拿來的機器刷MIU”的無稽之談純屬謠言。

柔宇與小米此番互懟當中,小米是為了搶佔了雙折疊智能機的先發概念,而柔宇則顯得有些焦慮。

柔宇成立於2012年,目前已經上市幾款手寫本、VR眼鏡,但其產品在京東、天貓的旗艦店上,成交量都很少。

去年12月初,劉自鴻接受36氪採訪時透露,柔宇至今有超過40億的訂單,涵蓋B端廣告、汽車等屏顯,以及各類C端電子產品(FlexiPai、柔記筆電、頭戴觀影設備Royole Moon等),其中手機銷量已經超出預期。

柔宇接下來要講的故事中,折疊屏智能手機佔據很重要的位置。折疊屏手機如果搶灘失敗的話,則會影響其估值和後續發展。

柔宇的核心技術在於螢幕。官方資料顯示,柔宇的第六代柔性AMOLED產線耗資110億,年產能預計可達5000萬塊以上。百億投資看起來數額不小,但對於面板這樣的重資產行業並不夠用。而且,折疊手機能否起量還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自媒體鋅財經援引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的說法,稱小米總裁林斌發布了小米的“折疊屏概念手機”,就相當於被人從手裡搶了飯碗。由於失去了先發優勢,若是下次再去向投資人講故事,其難度也可想而知。並且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講,目前到了E+輪,柔宇也急需給投資人一個交代。

雖然柔宇搶佔了折疊屏手機的先發優勢,但隨著各家大廠紛紛入局,這種優勢的視窗期很快就會消失。三星、LG、華為、小米在手機市場的品牌號召力上都要遠大於柔宇,而且三星、LG同時還是實力強大的螢幕供應商。與柔宇的產線相比,三星、LG具備更強大的量產能力。

如今的智能機市場已成紅海,很難崛起新的品牌。柔宇想要在這片紅海逆勢而翔,折疊屏手機則是一根希望渺茫、但別無可選的稻草,它緊緊地抓住這根稻草,不容他人撼動。

林斌的表態本為宣傳之用,加上試探市場反應,卻不小心觸碰了柔宇的敏感神經,因此一場波瀾在所難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